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郭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郭玹(1395年—1447年),字貞白,明朝軍事將領。鳳陽臨淮縣[a](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武定侯郭英庶次子郭銘之子,襲武定侯。
生平
郭玹的母親徐氏是徐達的堂姐妹。姐郭氏、兄郭琮[a],還有一個姐妹。
建文四年(1402年),皇叔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郭玹的父親郭銘在泗州死於國事,學界認為是自殺殉國。
永樂九年(1411年)之前,郭玹已授舍人。時,明仁宗為太子,長姐郭氏即是受寵的太子妾室,另一位姐妹郭氏是漢王朱高煦妾室。永樂八年八月,長姐郭氏曾寫信給郭玹,信中稱「念爾初得官守,未能創製官服。今按禮制榜式,造賜爾公服一副,俾爾動尊禮度象服。」永樂九年三月,以世勛子,舍人郭玹與兄郭琮同時升官。他升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兄弟二人以皇親之故,俱食祿,不任事[1]:58。後轉漢府護衛指揮[a]。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即位召還郭玹,連續升任左軍都督同知[a]。十一月,張皇后和郭貴妃家族同樣因「戚恩」之故受到封賞[1]:60。明仁宗令郭玹襲封祖父郭英的武定侯爵位,給賜誥命,追封他死去的父親郭銘為武定侯[a]。武定候爵位「本在永樂間以事停襲」。《明實錄》記載、郭良上奏,郭銘一房越過郭英庶長子郭鎮一房襲爵是因郭貴妃的緣故[2]。郭鎮與郭鳴兩房在此後百多年,圍繞着武定侯爵位開展爭鬥。當代研究者黃阿明認為,因郭貴妃之故,使其弟郭玹獲得武定侯爵位的說法實是「慣性思維的影響」。黃阿明指郭玹獲封武定侯,實因郭貴妃帶來的「戚恩」之故。若明仁宗當時另擬新爵號,則不會有家族爭奪爵位的紛爭[1]:59—61。
宣德二年(1427年),掌署宗人府事,纘修玉牒,完成後受賞[a]。署宗人府事時,郭玹「奪河間民田廬,又奪天津屯田千畝,[明宣宗]罪其奴而宥玹[3]。」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統領右掖軍馬,跟從明宣宗出境巡邊。至會州,命總令軍部大營,之後皇帝在近郊狩獵時,屢次命郭玹居守京師,總領五軍諸司等軍務。正統三年(1438年)八月,命前往鳳陽督修皇陵,竣事後還京。正統九年(1444年)十一月,掛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其治理邊鎮有軍功,砌完宣府城垣及重修邊壘二百餘里[a]。
正統十二年(1447年),郭玹在宣府鎮所去世。明英宗為之綴朝。同年九月,安葬於北京懷柔縣紅螺山[a]。1998年,墓誌在懷柔紅螺寺附近出土[4]:73。
Remove ads
家庭
備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