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郯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郯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型諸侯國。為少昊氏之後,為魯國附庸。後被越國所滅。
歷史
雜錄與相關記錄
- 郯國國君的爵位是子爵,姓氏為己姓。
- 郯國的首都郯城,亦稱「碌碡城」。傳說當時郯子在抵禦外侵,修城牆時,因信巫術,於城牆基部埋了萬隻碌碡,以求永固,郯城因而得名。事實上,這件事是元朝人所為。《乾隆·郯城縣誌》載,元末王信所築之城系「累土而立」牆基為碌碡排墊,故稱「碌碡城」。
- 郯國的祖先是東夷族的少昊氏。
- 郯國是一個小國,由於缺乏史料,無法考證它的邊界線。但是,有一種說法,郯國曾是一個強大國家,北抵琅琊,南至江邊,東臨黃海,西接徐州,但是後來淪落了。
- 春秋時期,郯國的周邊國家和他們的疆域:
- 鄟國,郯城司家鄉沭河以東部分和臨沭石門鄉部分以及東海溫泉鎮部分村莊。
- 祝其國,贛榆部分和東海、新浦部分村鎮。
- 莒國,莒南、臨沭、贛榆部分,莒縣、沂水大部分村鎮。
- 向國,在莒南縣大店西南,包括臨沂部分,臨沭部分。
- 鄅國,在古琅琊開陽縣,現在臨沂大部分,蘭陵部分、沂南部分。
- 魯國,駐曲阜,包括平邑、蒙陰、費縣大部分。
- 鄫國,駐蘭陵縣向城西南,包括蘭陵大部分,棗莊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
- 邳國,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莊。
- 鍾吾國,新沂大部分,郯城楊集部分。
- 邾國,駐建都於「邾」位於現今的山東省曲阜東南方的南陬村。其後,約在公元前643年,素有「知命之君」、「養民之君」的邾國地十二世國君邾文公卜遷於繹位於今山東省鄒城市嶧山之陽的紀王城(現存邾國故城遺址)。
Remove ads
郯國君主
- 郯子,魯襄公七年(前566年)春,郯子來朝見魯國,這是他第一次朝見魯襄公。
- 郯子,魯昭公十七年(前525年)秋,郯子來朝拜魯國,魯昭公和他一起飲宴。叔孫昭子詢問他,說:「少昊氏用鳥名作為官名,是什麼緣故?」郯子說:「他是我的祖先,我知道。」於是,郯子為魯公介紹他的祖先用「鳥」作為官名的情況:「從前黃帝氏用雲記事,所以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雲字命名。炎帝氏用火記事,所以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火字命名。共工氏用水記事,所以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水字命名。太皞氏用龍記事,所以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龍來命名。我的祖先少皞摯(少昊名摯,己姓)即位的時候,鳳鳥正好來到,所以就從鳥開始記事,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鳥來命名。鳳鳥氏,就是掌管天文曆法的官。玄鳥氏,就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趙(伯鷯)氏,是掌管夏至、冬至的官。青鳥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丹鳥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祝鳩氏,就是司徒;鴡鳩氏,就是司馬;鳲鳩氏,就是司空;爽鳩氏,就是司寇;鶻鳩氏,就是司事。這五鳩,是鳩聚百姓的。五雉是五種管理手工業的官,是改善器物用具、統一尺度容量、讓百姓得到平均的。九扈是九種管理農業的官,是制止百姓不讓他們放縱的。自從顓頊以來,不能記述遠古的事情,就從近古開始記述,做百姓的長官而用百姓的事情來命名,那已經是不能照過去辦理了。」 孔子聽到了這件事,進見郯子並向他學習古代官制。不久以後告訴別人說:「我聽說,『在天子那裏失去了古代官制,官制的學問還保存在遠方的小國』,這話還是可以相信的。」[1]
- 郯子,魯哀公十年(前485年),魯哀公會合吳王夫差、邾子(邾桓公)、郯子攻打齊國南部邊境,軍隊駐紮在鄎地。
- 郯子鴣(?─前413年在位)
註釋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