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閭丘露薇

前记者、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闾丘露薇
Remove ads

leoi4丘露薇(1969年9月19日),複姓閭丘香港電視記者,曾服務於鳳凰衛視,擔任鳳凰衛視全球新聞總監。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戰爭時作為在巴格達地區唯一的華人女記者進行現場報道,而深得中國大陸觀眾關注,被譽為「戰地玫瑰」[1]。2015年從鳳凰衛視離職[2],同年8月至2018年5月在賓州州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攻讀博士[3][4]。2018年8月到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任助理教授。[5]

快速預覽 閭丘露薇,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早期生活

1969年出生於上海,四歲時父母離異,父親再婚[6][7],母親前往海外定居[8],她與奶奶一起生活,父親在周末偶爾前來探望[7]。1982年小學畢業後考入上海華東師大第二附中。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很優秀而且十分活躍,曾加入上海《青年報》上海中學生記者團,並擔任了團長[9]。1988年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加入大學之後曾任學校音樂之夜節目的主持人。因家庭經濟原因不得不外出打工,曾在一家外企任職鐘點工,又曾在大學附近的咖啡屋做招待員。上大學半年之後,與母親重逢,並得到母親的資助[10]

1992年7月,大學畢業前往其母在深圳所開辦的一家外貿公司工作,但是公司因經營狀況不佳,不久之後關閉。隨後其母離開深圳去了香港,而閭丘露薇和其同學則找到了一份為一家海南汽水廠在深圳市場推銷汽水的工作[11]。這段時間由於經濟壓力,她租住在深圳的農民房中,之後也曾經從事過倒賣文化衫及手錶等短期銷售工作[10]。期間曾面試一份會計師事務所英文翻譯一職,由於對專業英文詞彙不熟悉,未獲聘用[12],受此打擊後在工作之餘,閭丘露薇通過參加會計師培訓班來自學,終於在1992年11月憑藉流利的英語和參加會計師培訓班的經歷,被深圳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聘用[10][11],經過一年的培訓正式上班,初始工作是負責行政[13],在參加並通過了註冊會計師專業資格考試,她升為高級審計員[6][14]

Remove ads

職業生涯

1995年,與丈夫移民香港,應聘成為傳訊電視中天頻道的翻譯。由於傳訊電視財務狀況不穩定,三個月後,她跳槽到TVBS任電視記者;在TVBS工作了一年之後,又於1997年6月和同事曾瀞漪一起跟隨其上司加盟開播不久的鳳凰衛視新聞時事節目《時事直通車》,成為鳳凰衛視的第一批記者[15]。除了繼續其新聞採訪工作之外還主持一檔財經節目《經貿周刊》並受到好評,隨後在全球採訪過多次重大事件[9][16][17][18]。2001年11月,阿富汗戰爭開始,鳳凰衛視決定派人前往採訪,閭丘露薇率先報名,這是其第一次的戰地採訪,同時也成為第一位進入阿富汗華人女記者,這使她受到注目,甚至得到了朱鎔基的關注[9][18][10] [19]。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開始,鳳凰衛視安排她前往約旦採訪,經過她爭取,她成為美軍轟炸巴格達現場報道的唯一一名華人記者,之後又多次進入巴格達採訪。相關報道提高了她在華人觀眾間的知名度,甚至連時任北京市長王岐山胡錦濤都特別關注[9][10]。2006年7月25日,閭丘露薇拿到了尼曼獎學金(Nieman Fellowship)[20][21],暫時離開鳳凰衛視,前往哈佛大學進修[22]。一年之後的2007年5月31日,從美國返回香港,6月11日晚10點出現在了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時間》節目出任主持人[23][24]。2007年5月閭丘露薇在美國與朋友一起開辦了新聞網站「一五一十部落」[25](後來網站於2014月3月下旬被國家互聯網信息辦關閉)[26]。2015年5月22日,閭丘露薇在擔任完《資訊快遞》的評論員後[27],宣布從鳳凰衛視離職。[2]

個人生活

1988年時在上海曾經與年長自己5歲的上海男青年戀愛,其後斷斷續續保持關係,直到2000年徹底分手[28]。1993年,閭丘露薇一次工作出差中,在從廣州到深圳的火車上與一位香港青年[來源請求][29][30] 相識後戀愛,不顧父母親的極力反對半年後與其結婚[29][30]。1995年底,她就隨丈夫移民香港[10][31]。因兩人生活理念不合,在2000年分居後於2002年與第一任丈夫離婚[來源請求][30][31][32]。2006年4月,閭丘露薇再婚[24][33]。閭丘露薇與前夫的女兒於1997年4月出生[30],英文名為Faith[24][34]。閭丘露薇於1999年購入的房產由於香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到2005年時仍是負資產[35][36]。從小一起生活的奶奶為基督徒[9]

曾經主持過的節目

  • 《經貿周刊》[15]
  • 《世貿商機》[15]
  • 《論衡財經》
  • 《時事直通車》
  • 《香港直播室》
  • 《香港Today》
  • 《總編輯時間》
  • 《天下被網羅》[37][38]
  • 參與製作了6集的《亞洲金融風暴》專輯[17]
  • 《走讀大中華》[39]

曾出版書籍

  • 2002年11月出版關於阿富汗戰爭的書籍《鳳凰衛視閭丘露薇採訪手記》[40][41][42]
  • 2003年7月出版關於伊拉克戰爭的書籍《我已出發》[43][44][45]
  • 2005年2月出版關於自己多年生涯的書籍《行走中的玫瑰》[44]
  • 2007年出版多年專欄文章結集《無「薇」不至》[46][47]
  • 2011年1月出書《不分東西》,描述中國對新聞事件解讀的誤差與錯位,分析錯位背後所折射的中國從政府到民間的思維範式。[48]
  • 2011年8月出版《利比亞戰地日記》

曾質疑過的事件

  • 2009年發表文章《誰給了楊永信電擊網癮少女的權力》質疑楊永信電擊「戒網癮」的療法。
  • 2013年美國廣播公司辱華事件時,發表文章《美國媒體為何警惕面對辱華抗議》,表示美媒為何警惕辱華抗議,是因為在公民可以隨便上街的國家和地區,任何有外國官方在背後支持的集會,人數越多,越會讓媒體警惕。因為那不是在行使公民的權利,而是在做外國政府的吹鼓手。[49][50]

爭議言論

2013年6月6日,閭丘露薇在《羊城晚報》發表文章《紐約式過馬路》。文章稱:

閭丘露薇對「中國式過馬路」和「紐約式過馬路」的對比引起了網民幾乎一面倒的質疑和吐槽。[51][52]

其他

2018年11月30日,閭丘露薇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一張80年代北大民主沙龍的照片,並配文字「八十年代的北大」。疑似因此條博文,12月3日,閭丘露薇的微博被微博官方禁言180天。[53]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