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凡達穿梭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凡達穿梭機(梵語अवतार )(Avatar "Aerobic Vehicle for Transatmospheric Hypersonic Aerospace TrAnspoRtation")是印度的穿梭機計劃,2001年由印度國防研究開發組織設計概念,一個總部設在海德拉巴的CIM科技公司也參加了這個計劃。原訂計劃中是一種全機體重複使用的太空載具,然而技術難點無法突破,現公布的模型比較類似美國和蘇聯穿梭機的小型版,機體位於火箭前端進入太空後拋棄火箭。[2]

快速預覽 用途, 製造者 ...

此概念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可重複使用發射技術驗證器(RLV-TD)無關。

原始概念是,阿凡達像普通飛機一樣從機場上水準起飛其機身極長,類似將助推火箭納入機身,但是較傳統火箭尺寸還是小上許多,用渦輪風扇、衝壓發動機和超音速燃料發動機的組合,達到10公里的巡航高度;然後在此高度上啟動火箭發動機推入太空。在太空中完成任務後,離開軌道重新進入大氣層,利用自身動力在普通機場上着陸。一架阿凡達能重復使用100次。其機身內建火箭能成功產生足推力的秘密在於火箭發動機所需要的21噸液氧將在最初1個小時大氣層巡航過程中從大氣中吸收並製造出來。在大氣層中飛行時會吸進空氣,然後把氣分離出來並液化儲存,由於前段飛行又是靠氣動升力達到高空,所以不需要那麼大的液態燃料槽。[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