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德萊德市
南澳州市政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德萊德市(英語:City of Adelaide)是南澳州阿德萊德的地方政府區域,行政範圍包括阿德萊德市中心、北阿德萊德、阿德萊德柏蘭。
阿德萊德市於1840年成立,其市政局是澳州最早成立的市政機構。首任市長為詹姆士·哈爾特爾·費沙,現任市長為夏世民,於2014年上任。自1919年,市長一職獲得「市長大人」(Lord Mayor)的尊稱。
Remove ads
歷史


南澳省成立初期由殖民地官員直接管理,並於1836年12月28日成立殖民地政府。1840年,阿德萊德市政法團(英語:The City of Adelaide Municipal Corporation)成立,成為澳州首個市政機構。1843年,當時殖民地陷入第一次經濟危機,時任市長韋信辭職,繼而引起憲法問題。市政法團陷入崩潰邊緣,在1843至1849年間,管治權收歸殖民地政府所有。1849至1852年間,市政法團由五名政府官員管理。隨着維多利亞州淘金潮所帶來的經濟復甦,市政法團在1852年重新成立,自此未曾因上述原因而停擺。[3][4][5][6][7]但隨着市政法團重新成立,其與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時常發生磨擦。[8]
市政局在1840年成立初期,共19名議員(Councillor),當中產生4名首席議員(Aldermen),再由首席議員互選產生市長。1852年,市政局分成四個選區,市長由3名議員和1名首席議員中互選產生。直至1861年,市長由全體市政局議員互選產生,首席議員一職亦被裁撤。1873年,市政局分為六個選區,每個選區共兩席。1880年,重設6名首席議員,由各選區選出。1919年,市長(Mayor)一職冠上「Lord」尊稱,是為「市長大人」(Lord Mayor);其後在1927年再獲得「非常尊貴的」(The Right Honourable)的尊稱。
1929年,紋章院向阿德萊德市頒發紋章。而市旗在1982年獲市政局通過成為阿德萊德市旗。
2015年,市政局為安裝蓄電系統提供經濟援助。[9]
Remove ads
总结
视角
20世紀末,阿德萊德市人口跌至新低,約13萬人;是1915年的百分之三十人口。1914年10月8日,查里斯·里德(Charles Reade)在阿德萊德市政廳舉行「花園城市vs阿德萊德貧民窟及市郊」(Garden cities v. Adelaide slums and suburbs)講座,提倡城市規劃立法等改革。他以當時阿德萊德引例,指出貧民窟導致市內人口密度過高。[10]阿德萊德市政局批評里德的城市規劃及房屋改革方案,[11]而當時媒體指出人民被逼在過渡擠逼的地方聚居,市政局忽視貧民窟之舉是無䅲:[12]
市政局不懂反思,並似乎打算忽視貧民窟問題,以令地主收取更多利益。同時亦令貧民捱苦、面臨着因惡劣居住環境而引致的疾病。
戰後,隨着人口開始散佈在市中心以外,人口不斷跌至新低;20世紀末僅剩13萬人口。2001年7月3日,阿德萊德市政局推出《容力、活力、毅力》主題計劃(Capacity, Vivacity and Audacity),以提高市內人口密度。在尋求返回到較高密度的人口水平。[13]計劃在2010年透過遊客及勞工以提高人口一倍。
根據市政局年度報告,阿德萊德市人口在計劃推行後迅速增長。
*市內遊客不限於阿德萊德市,亦包括阿德萊德都會區遊客數量。
**平方公里的辦公室面積。阿德萊德市總面積約15.6 km2,其中7.6 km2為柏蘭。資料來源: 2010-11年 2009-10年度 2008-09年 2007-08年 2006-07年 2005-06年的 2004-05年 2003-04年 2002/03年 2001-02年 2000-01 1999年-00 1998-99 1997-98年
Remove ads
地域行政分區及郵政編碼
市政局服務及設施
市政局除了提供市政服務外,亦包括:
友好城市
阿德萊德市目前與以下城市達成友好城市安排:[16]
著名居民
參見
- 阿德萊德城郊列表
- 阿德萊德公園及花園列表
- 南澳地方政府區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