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拱北 (1906年)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拱北 (1906年)
Remove ads

陳拱北(1906年[註 1]—1962年6月27日),福建建陽人,本名之樞(一說之樞),號公白君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早年為中國共產黨福建省的主要幹部,1934年被捕後轉投於中國國民黨並歷任要職,晚年擔任國大代表等職。

快速預覽 陳拱北, 第15任連江縣縣長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及中國共產黨經歷

陳拱北本名陳之樞,少年時在鄉裏讀私塾。民國16年(1927年),陳之樞考入福州省立高級中學(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他善於辭令,具有隨機應變的才能,1928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初擔任共青團福州中心市委書記,受到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葉飛的賞識,隨後陳之樞被葉飛帶到廈門工作。5月,中國共產黨發動廈門大劫獄,在思明監獄救出被國民黨逮捕的大批共產黨員,在廈門工作的葉飛、陳之樞和陳舉等人於7月在國民政府的大規模搜捕中遭逮捕,但在廈門被關押期間沒有暴露共產黨員身份,翌年陳舉病死獄中,葉飛、陳之樞出獄。1931年12月,陳之樞回到團中心市委工作,任組織部部長。[3][4]

1932年1月,陶鑄接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陳之樞改任福州中心市委組織部部長。翌年4月,陶鑄赴上海中共中央匯報工作途中被國民政府逮捕,押解至蘇州,陳之樞遂在黨內稱陶鑄叛變,使得中共中央於5月任命陳之樞為福州臨時市委書記。閩變爆發後,陳之樞貫徹王明的政策,在市委機關報《工農報》上攻擊福建人民政府,並發動市民和黨員抵制新政府、拒絕統一戰線。閩變期間,羅明赴福州主持召開擴大會議,決定籌建中共福建省委並自任書記,陳之樞當即召開會議批判羅明,並在黨內掀起反羅明路線浪潮。1934年1月,中共中央派李平召開廈門、福州中心市委會議,成立中共福建臨時省委,陳之樞任書記。3月,收復福建的國軍在福州逮捕中共寧德縣委書記葉覺登並將其勸降,葉供出共產黨的會議地點,國軍立即展開抓捕,將陳之樞等福建省委主要領導人一網打盡。在國民黨恩威並施之下,陳之樞在報紙上宣布自新,轉投國民黨。[3][5]

Remove ads

轉投中國國民黨後

陳之樞自中國共產黨叛變後,改名陳拱北,出任國民政府安溪縣縣長,1941年調任連江縣長,上任不久,日軍攻克連江縣城,陳拱北率縣政府撤往蓼沿。曾與陳拱北一同入黨、其時在中共連江中心縣委打游擊的梁仁欽與陳拱北交涉,從陳拱北處得到武器裝備以抗日。其後,陳拱北又建立起「鏟共」訓練班,給共產黨游擊隊施壓,梁仁欽到陳拱北處談判,卻遭其逮捕。共產黨試圖營救,但陳拱北已派人將其在轉移途中處決。是年7月,由於陳消極抗日,福建省政府迫於輿論壓力將其撤職,曾因任用共產黨而被撤職的連江縣長謝真被復職併到連江接任縣長,到任時看到陳拱北生活腐化,斥之曰:「國難當頭,陳縣長如此行為豈不愧對父老鄉親?」而陳拱北則答「古人云:佳麗伴酒,微醺半醉,乃人生一樂也」,謝真聽後當場被氣走。[5]

卸任連江縣長後,陳拱北歷任福建省水警總隊刑警長、偵緝隊長、總部偵緝處主任,國民黨駐閩綏靖公署情報處第二科科長,福建省立法委員會第二選區主任、省第三、第四特別區區長,省糧政局副主任、省田糧管理8處處長,福建省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省政府委員,中華民國福建省建陽縣國大代表[2],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兼省保安司令部建陽警備司令部剿共司令官等職[6]。1949年5月前往福州,跟隨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紹良前往台灣。1953年,陳拱北被任命為閩東北行政公署主任,兼任復設的連江縣縣長。因省籍之誼,與近代法政學者薩孟武交好。1962年5月27日病逝於台大醫院[7],死因為心肌梗塞。逝後,國民大會代表名籍被註銷,由他人替補。[2]

身後

1987年,陳拱北的遺骨遷葬於台北縣樹林市大同山麓,墓上方刻有蔣介石手書褒忠令「讜論流徽」;民國99年復遷至台中市弘恩堂。

家庭

陳拱北之妻為安溪縣牧師之女李淑英,擅工筆畫,曾從師於國畫及書法大家高逸鴻。二人育有六子四女。其二女陳清清1964年初任空服員,於神岡空難中喪生。[來源請求]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