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陸杲 (南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陸杲(459年—532年),明霞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1][2]南齊南梁官員。劉宋輔國將軍、益州刺史陸徽之孫,揚州中從事[1][2]陸叡之子。

生平

陸杲年少好學,工於書畫,舅舅張融有名聲,二人的風度舉止類近,當時的人說:「太陽下只有舅舅與外甥最相似。」陸杲自南齊中軍法曹行參軍起家,歷任太子舍人、衛軍王儉主簿,遷任尚書殿中曹郎。拜任當天,八座丞郎到上省交禮,但他遲到,因此被免官。後來他出任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的外兵參軍,遷官征虜將軍宜都王蕭鏗的功曹史、驃騎將軍晉安王蕭寶義的諮議參軍和司徒從事中郎。南梁建立,陸杲被任命為驃騎記室參軍,轉相國西曹掾。天監元年(502年),除授撫軍長史,因母親去世去職。服喪完畢後,拜授建威將軍、中軍將軍臨川王蕭宏的諮議參軍,不久改任黃門侍郎和右將軍安成王蕭秀的長史。天監五年(506年),出任御史中丞[3][4]

陸杲個性剛直,沒有顧慮。山陰縣令虞肩在任期間貪污數百萬,陸杲上奏請求懲處。中書舍人黃睦之向陸杲求情,被他拒絕。梁武帝蕭衍聽說後詢問陸杲是否有此事,陸杲回答有此事。梁武帝再問:「你認識黃睦之嗎?」陸杲說不認識,於是武帝指着他身旁的黃睦之說:「他在這裏。」陸杲罵黃睦之:「你這個小人,居然為罪人到南司求情!」黃睦之大驚失色。領軍將軍張稷是陸杲的堂舅舅,陸杲曾因公事彈劾張稷,張稷因在宴會中告訴梁武帝:「陸杲是我的親戚,因為小事彈劾我,不寬免我。」梁武帝回應:「陸杲做他的份內事而已,你怎可以不滿意!」他在御史臺任職期間,號稱不畏權貴[5][6]

天監六年(507年),改任秘書監,很快就擔任太子中庶子光祿卿。天監八年(509年),出任義興太守,在郡期間寬厚慈惠,得民眾稱頌。回朝後轉任司空臨川王蕭宏的長史、領揚州大中正。天監十四年(515年),遷官通直散騎侍郎,不久轉遷散騎常侍,仍為中正。天監十五年(516年)遷司徒左長史,到天監十六年(517年)入朝擔任左民尚書,改任太常卿普通二年(521年),出任仁威將軍、臨川內史。到普通五年(524年)入朝授金紫光祿大夫,再次領任揚州大中正。中大通元年(529年)加特進,仍為中正。

中大通四年八月丙子(532年9月29日)逝世[7],虛歲七十四,質子[8][9]

陸杲信奉佛教,精於持戒甚精,著有《沙門傳》三十卷[8][9]

Remove ads

引用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