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隱士白環蛇
游蛇科白环蛇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隱士白環蛇(學名:Lycodon obvelatus),一種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攀枝花市區公園內發現的爬行動物,隸屬於游蛇科白環蛇屬。本種原被記錄為雙全白環蛇(L. fasciatus),2021年研究人員結合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證據,確定其實際代表了雙全白環蛇種組一新種。種加詞不僅描述了新種在分類學上與雙全白環蛇的混淆,而且還強調了即使在城市地區,也可能隱藏有新物種。[1]
Remove ads
鑑別特徵
隱士白環蛇體型小,總長(ToL)551毫米;尾部中等長度,尾長佔總長的比為18.9%;背鱗17-17-15行,全部光滑;腹鱗199枚;尾下鱗76枚;肛鱗完整;頰鱗狹長,入眶;上唇鱗8枚,2-3-3;下唇鱗8;眶前鱗單枚,與眶上鱗和前額鱗相接;眶後鱗2枚;顳鱗2+2或2+3;側頂鱗擴大,單個;額鱗與4枚頸鱗相接;上頜齒11枚,分為4組(7-1-1-2);半陰莖單個,棒狀,除最近端外均具刺;枕部具有明顯的鮭紅色頸紋;背部深黑色,具有31條鮭紅色橫紋;尾部有13條;橫紋具有鋸齒狀邊緣,2-3枚鱗片寬度,向腹外側稍微加寬;第一條橫紋位於第4行腹鱗,頭部具第一條橫紋的距離(DHB)為14.1毫米;腹面為淺鮭紅色,或多或少有規則的黑色橫帶和一些不規則的斑點。[1]
保護
本種於2023年被收錄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