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雅瑪里克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雅瑪里克山(簡稱:雅山,拉丁蒙古文:Yamaalag;西里爾蒙古文:Ямаалаг;也被稱為:妖魔山)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的天山余脈。《西域同文志》中記載此山為厄魯特蒙古語「雅瑪里克鄂拉」,「鄂拉」為蒙古語中的山。現作為雅瑪里克山旅遊風景區對外開放。雅瑪里克山曾是禿山,1996年開始,經過20年超百萬人次參與的綠化植樹項目後,共造林3.5萬畝,植樹超過355萬株,實現了雅瑪里克山綠化全覆蓋。山上有青龍塔、久久世紀亭、雅瑪里克山精品園等景點。2003年曾被評為烏魯木齊「新十景」。
地理信息
雅瑪里克山天山余脈。行政區劃分上,雅瑪里克山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西北部,沙依巴克區境內。雅瑪里克山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900米到1300米,南高北低,長9千米左右,寬則大概5千米。景區內最高峰為海拔1394.6米的青年峰。山區地表面積40平方千米,山體周邊面積超過16平方千米,可綠化面積20平方千米。雅瑪里克山是在晚二疊紀,因為深海湖相沉積而形成的。油頁岩和片麻岩構成了雅瑪里克山的主要地質構造。河流相灰色礫石層和亞砂土或亞粘土組成了山體,土壤類型為鹼性栗鈣土和棕鈣土。雅瑪里克山屬於中溫帶大陸乾旱氣候,春秋季濕潤,夏季乾燥炎熱,冬季寒冷漫長,且會有逆溫層出現。日溫差較大。年均氣溫7.5℃,最高溫度37.7攝氏度,最低溫度則為-19.1攝氏度,無霜期為172天。年降水量超過266毫米,年蒸發量則超過2,700毫米。雅瑪里克山位於烏魯木齊市的上風口,全年主要為年均風速2.7米每秒的北風及級北風,每年9級以上的大風天數為15天,所以雅瑪里克山也是曾經市區降塵的主要來源地[1][2][3]。
Remove ads
名稱、傳說與景點

雅瑪里克山是曾經在這游牧的厄魯特部落牧民對這座山的蒙古語稱呼,「Yamaalag」,也就是「山羊之家」的意思。後有將「雅瑪里克」中的「雅瑪」訛傳為「妖魔」,故該山在民間也被稱作為「妖魔山」。清朝乾隆年間,雅瑪里克山曾被改稱為「福壽山」。因為雅瑪里克山是市區附近地勢較高的地方,當雅瑪里克山山頂籠罩有雲層時,往往伴隨着下雨或者下雪,所以有「雲罩妖魔山,地下水漂船」、「妖魔山帶帽,水龍王必到」等民間諺語,也因此該山也被稱為過「靈應山」。1986年,該山正式被命名為雅瑪里克山,不過之後也有使用「妖魔山」作為該山名稱的情況[4][5]。
流傳較廣的關於雅瑪里克山的民間傳說有兩則。其一為因雅瑪里克山的氣候多變,加之有傳說稱雅瑪里克山上有妖魔橫行,使得雅瑪里克山有了是《西遊記》裏牛魔王的住所所在地的說法。還有另一個傳說,青烈龍與赤鱗龍為兩兄弟,曾經因為觸犯天條而被貶入人間。然而到了人間的兩條龍並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繼續作祟,使得烏魯木齊經常發生水災等災禍,危害百姓。王母娘娘為了教訓青烈龍與赤鱗龍,便將兩隻龍分別鎮壓在雅瑪里克山與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之下[6]。
Remove ads
清朝時,位於雅瑪里克山與紅山之間的烏魯木齊河時常泛濫成災,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78年),烏魯木齊都統尚安為了「鎮山鎖水」,在雅瑪里克山山頂與紅山山頂分別建造了一座高超過10米的六面九級八角頂實心青磚塔。與紅山的赤龍塔相對應,雅瑪里克山上的青磚塔被稱為青龍塔。用兩座龍塔來震懾泛濫的河水。該塔1972年在一次風災之中毀壞,到了1985年此塔被重建為14米塔基座呈六邊形的磚砌筒式高塔[4][7][8]。青龍塔由基座、塔身、和塔剎組成,塔基平面呈圓形,塔身有明顯的收分。每面都有券形龕[9]。
雅瑪里克山久久世紀亭遠景與近景
2005年4月30日,雅瑪里克山的久久世紀亭作為當時烏魯木齊最高標誌性建築竣工[10]。大概15米高的久久世紀亭的建設是沙依巴克區政府為了紀念為雅瑪里克山綠化做出貢獻的人們而投資興建的。久久世紀亭的建築方式是採用鋼結構外掛式大理石的方式,久久世紀亭由9根長9米,直徑90厘米的圓柱以及被圓柱支撐着半徑6米多的亭頂構成[11]。久久世紀亭是可以一覽烏魯木齊市全景的景點[8]。2013年,烏魯木齊市第三屆運動會的火種採集儀式在此進行[12]。2019年10月,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林業園林管理局發布久久世紀亭修繕工程的洽談公告[13]。
綠化工程
雅瑪里克山上的植物
因為過度放牧以及氣候乾旱少雨,導致了雅瑪里克山成為曾經烏魯木齊市區最大的一座荒山[6]。同時由於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且荒山裸露,每當遇到大風天氣,山上的沙塵便會隨風被吹向城區。雅瑪里克山的生態污染導致當時沙依巴克區的月均降塵量佔全烏魯木齊市的月降塵量的91.2%,超過了26噸每平方公里。又因為烏魯木齊市三面環山以及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導致當時烏魯木齊有嚴重的空氣污染[14]。雖然一些居民和單位在此進行了植樹活動,但因為條件所限並未形成規模[15]。
1995年,雅瑪里克山的綠化工程正式啟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投資超過70萬元人民幣在雅瑪里克山上建造相關的基礎設施。這一年,在雅瑪里克山上挖坑150畝,種植100棵樹木。為雅瑪里克山的綠化打下了基礎[16]。到了1997年,共發動超過35萬人次參加雅瑪里克山荒山綠化的義務勞動。3年植樹超過2.1萬株,面積將近500畝。投資超過700萬元人民幣鋪設近7800米的引水渠道及灌溉管道並修建超過4.6千米的簡易公路,以及包括2座蓄水池在內的其他基礎設施[17]。到了2000年,參加植樹造林義務活動的人次增加到了52萬人,累計植樹9.7萬株,種草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到了233.3公頃,到2000年,累計鋪設水管30千米,鋪築瀝青路3千米[18]。這一年,雅瑪里克山污水處理工程正式開工[19]。2002年,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出台《烏魯木齊市荒山綠化承包管理辦法》,通過免農業稅,50年不變土地使用權等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加入綠化荒山的隊伍[20]。2003年,雅瑪里克山污水處理廠開始試運行,解決了綠化用水的問題。這一年綠化面積達到了4千畝,近14萬棵樹木被種植。除此之外,還建設了一個30多畝的精品園以及完成了6千米的行道樹項目[21]。2004年,雅瑪里克山光明村旁鐵路線15千米長存在了30年的垃圾帶被清理[22]。2012年,沙依巴克區政府開始實施「五彩雅山」工程。此工程目的是在雅瑪里克山前山的100公頃林地及花卉基地和大苗基地中,豐富山區的樹木種類並注重樹形、色彩等效果。使雅瑪里克山發揮其城市「綠肺」的功能並帶動環雅瑪里克山經濟帶的建設[23]。到了2016年,雅瑪里克山累計綠化面積達到了26,500畝,種植樹木的數量達到了73萬株,月降塵量較1997年下降1.7噸每平方公里[24]。2017年,烏魯木齊市開始在雅瑪里克山開展「樹上山」項目,這一年6.9萬人次種植了超過10.5萬株樹木,到了2018年,先後又種下了超過147萬株樹木。兩年種植面積達1.44萬畝[25]。2019年,雅瑪里克山在經歷了一年的論證、修建到推廣的過程之後,實現了節水灌溉自動化[26]。11月15日,隨着沙依巴克區園林隊種下100棵紅楓樹後,在經過20多年,超過1百萬人參與,累計造林3.5萬畝,植樹超過355萬株之後,最終實現了雅瑪里克山綠化全覆蓋[15]。
Remove ads
生物資源
雅瑪里克山共有223種植物,37科147屬。其中具有優勢度的科是藜科有15屬31種,菊科有23屬40種,禾本科的16屬24種,豆科的11屬14種以及十字花科包括14屬21種。這幾科占雅瑪里克山植物總屬的54%和植物總數的58%。雅瑪里克山上也有很多單科單屬的植物,比如蕁麻科,白花丹科,牻牛兒苗科,鳶尾科,大麻科,柳葉菜科,榆科,石蒜科以及莎草科等。除此之外,山上也存在唇形科、百合科、薔薇科、石竹科、檉柳科等植物[3]。
雅瑪里克山上生存着許多土壤動物。至少有6門16綱35目的土壤動物生存在這裏,其中的優勢類群為真蟎目和彈尾目,有8種常見類群分別是寄蟎目、三腸目、膜翅目、茅線目、雙翅目幼蟲、墊刃目、鞘翅目以及半翅目。另外還有25種稀有類群[2]。雅瑪里克山上也出現了很多野生動物的蹤跡。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以及呱啦雞、狐狸、刺蝟、黃鼠狼、野兔、蛇等其他野生動物都曾在雅瑪里克山上出現過[27][28]。
Remove ads
棚戶區改造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因饑荒、躲避政治運動等因素,很多其他省份或疆內其他地區的人自發地來到烏魯木齊。因為雅瑪里克山緊鄰烏魯木齊火車站以及碾子溝汽車客運站,加上幾乎沒有在雅瑪里克山居住的本地人,所以雅瑪里克山成為了這些移民落腳的第一站。這些人開始在雅瑪里克山東坡搭建簡易房屋,這也是後來棚戶區形成的原因。因為這些移民大多沒有正當職業,多以拾荒為生,當地人開始稱這塊地方為盲流村。文化大革命期間,雖然對盲流村進行過清理和整治,但此地人口規模還是在增大。文革結束後,一些移民離開了盲流村,而留在此地的移民使用積攢下來的財富翻新了原有的棚戶。80年代開始,來自南疆的維吾爾族農民開始進城務工,盲流村的地理優勢也吸引了初來乍到的農民工,此地開始成為進城務工的流動人口的聚居地。雅瑪里克山的這塊地區因離火車站距離近,60年代中期曾被劃撥給了鐵路系統,鐵路系統將土地分配給了職工,鐵道職工們開始在這個地方建造住房。也是因為自行建房,這一帶的房屋缺少規劃,條件也簡陋。80年代後,原來的鐵路職工慢慢地搬離此地,而空閒下來的房屋則出租給了此時大量湧入的流動人口。原本的住戶逐步搬離,新的住戶則多是流動人口,雅瑪里克山一帶的住房管理逐步停滯。排水溝、垃圾堆無人清理,使得這些住房與棚戶區幾乎沒有差別。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啟動,越來越多的來自外省的人口開始流入烏魯木齊。90年代中期,這裏發展成火車站以北,沿雅瑪里克山東坡10公里的狹長且密集的棚戶區,甚至在山腰處都出現了一些自建房[4]。
1980年代,烏魯木齊市政府設立雅瑪里克山街道辦事處開始對該地進行管理。公安局在此建立雅瑪里克山派出所,對此地流動人口社區進行常態化管理。2001年,多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組成了社區管理委員會。2009年11月,雅瑪里克山街道辦事處改為街道管理委員會。2010年,烏魯木齊市開展的棚戶區改造工程中,雅瑪里克山棚戶區被列入首批改造計劃之中。計劃中市政府投資10億元三年內將棚戶區內的7822戶民居進行改造,五年內將拆遷人口安置完畢並重新修建鐵路和房屋。棚戶區改造規劃總面積近8公頃,建設用地面積超過7.5公頃。到2015年,已有4000多戶居民搬離了棚戶區,搬進了樓房[4][29][30][31]。
Remove ads
評選與投資
2003年12月,雅瑪里克山以妖魔山的名字被評選為烏魯木齊「新十景」之一[32]。2006年,雅瑪里克山公園被評為國家AAA景區,然而在2013年新疆旅遊景區專項整治工作中,雅瑪里克山景區被取消了3A級景區的稱號[33]。2012年,雅瑪里克山被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納入「五山一園」建設範圍[34]。2013年,預計投資150億元人民幣的雅瑪里克山整體開發項目開工建設[35]。2015年,由入口廣場區、「揚帆」景石觀賞區、友誼健身園等區域組成的雅瑪里克山精品園作為北京市西城區與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建立友好區20周年的園林標誌免費向公眾開放。精品園投資1,300萬人民幣,規劃面積超4萬平方米[36]。2017年的烏魯木齊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烏市政協委員、民盟烏魯木齊市委會駐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志梅曾提出要在雅瑪里克山上建立氣象公園[3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