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金納德·奧德沃思·戴利
美国地质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雷金納德·奧德沃思·戴利(英語:Reginald Aldworth Daly,1871年3月18日—1957年9月19日)著名加拿大籍美國地質學家。
Remove ads
生平
1896年從哈佛大學獲得地質學博士後,赴德國與法國學習研究。1901年回國任加拿大國界委員會地質師,領導卑詩省南部至艾伯塔省西部640km長,3至16km寬的,6500km2的科迪勒拉山脈山區調查6年。[3]1912年,最終提交給加拿大地質調查局3卷最終報告《North America Cordillera: Forty-Ninth Parallel》[4]。這期間對北緯49度線的野外地質工作,使戴利於1903年獨立地提出了岩漿頂蝕理論(部分地殼可能向下坍塌,融入到下面的熔融物質中,這使得岩漿向上湧起的過程,合理有效地解決了岩漿侵位的空間問題)與火成岩起源理論。1914年出版了名著《火成岩及其成因》(Igneous Rocks and Their Origin)。
1907年任麻省理工學院地質學教授。考察夏威夷和薩摩亞島後,提出了珊瑚礁的形成受冰川形成與消融而引發海平面升降變化的控制。
1912年至1942年擔任哈佛大學地質學系主任。1932年擔任美國地質學會年度主席。[5]
戴利是亞瑟·霍爾姆斯與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6]的早期支持者。戴利在其1926年的專著《Our Mobile Earth》的標題頁,小字印有伽利略的名言"地球仍然在轉啊"(E pur si muove)。戴利的大陸移動理論是基於他相信的月球的起源是由地球被撞擊而非離心力造成,從而地球再平衡不可避免的導致大陸運動(現在通說是熔融地球被碰撞出月球,此時尚沒有洋陸分化)。
1936年首次提出在大陸坡發現的海底峽谷是由海洋風暴和海底滑坡引起的濁流運動所沖刷和侵蝕造成的。
1940年發表專著《Streng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arth》,提出地核以外的地球構造分為三層:岩石圈、軟流圈、中間圈。擴展了其大陸移動的觀點。
1942年退休。
1946年發表論文,認為月球的起源不是俘獲說,也不是喬治·達爾文的從地球因離心力甩出假說,而是地球經由撞擊造成的。[7]成為迄今月球的起源的主流理論。
Remove ads
紀念
礦物鉀鋯石(dalyite)以戴利命名。[8]
在月球與火星上以戴利命名了撞擊坑。
參考文獻
傳記
進一步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