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颱風鳴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颱風鳴蟬(英語:Typhoon Maemi,國際編號:03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0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ogi[1])是1904年有紀錄以來吹襲朝鮮半島的最強颱風,於2003年9月4日經西太平洋季候風槽內存在的擾動天氣發展而成。系統在向西北方向移動期間緩慢增強成熱帶風暴鳴蟬,再於9月8日達到颱風標準。由於外界環境有利,氣旋這天開始以更快地速度強化,發展出層次分明的風眼並達到風力時速195公里的最高強度[注 1]。接近最高強度時,風暴的前進速度減緩並轉朝東北偏北方向移動。不久後,鳴蟬的風眼牆於9月10日在日本宮古島上空經過,當地錄得的氣壓值低至912毫巴(百帕,26.9英寸汞柱),是該國有紀錄以來錄得的第4低氣壓。由於行經洋面水溫較高,颱風得以保持較高強度,於9月12日從韓國釜山以西不遠處登陸。次日,風暴在韓國東海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又持續了數天,日本北部因此遭遇狂風。
日本琉球群島是最先受到颱風摧殘的地區。宮古島有104幢建築受到狂風破壞,95%的居民家中停電。氣旋還在該島產生暴雨,1小時降雨量高達58.5毫米,24小時降雨量更有402.5毫米,創下單日雨量新紀錄,島上還有1人因被飛濺的玻璃割傷致死。日本多地有許多航班取消,還有多條道路被降水引發的山泥傾瀉堵塞。該國另有兩人喪生,經濟損失總額達113億日圓(2003年日圓,相當於同年的9600萬美元[注 2])。韓國受創最為嚴重,特別是鳴蟬的登陸點附近。濟州島錄得的陣風時速高達每小時216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兩項數據都刷新韓國原有紀錄,其中氣壓值比颱風莎娜早在1959年創下的紀錄更低。釜山的颱風登陸點附近錄得風速為每小時154公里,是該國有紀錄以來錄得的第2高風速。釜山受到風暴重創,導致出口運作在之後數月都無法恢復正常。整個韓國共有約5000套房屋被狂風摧毀,1萬3000戶民宅或商鋪受損,致使2萬5000人流離失所。約有147萬戶居民家中停電,大範圍地區的莊稼也受到重創,導致稻米收成創下23年來新低。受鳴蟬影響,韓國共有117人遇難,總體經濟損失高達5萬5200億韓圓(2003年韓圓,相當於同年的48億美元)。 由於鳴蟬重創韓國,颱風委員會把鳴蟬除名,由彩虹取代。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2003年9月上旬,有季候風槽在關島附近催生出熱帶擾動[3]。系統包含雜亂無章的對流區(也稱雷暴),所在海域存在中等強度風切變。9月4日時,對流結構已有改善,組織出弱下層環流。雖有風切變的不利影響,但系統繼續發展[5],在楚克州以北洋面成為熱帶低氣壓[2]。協調世界時9月5日凌晨2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注 3]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於當天開始針對位於關島以西近海的第十五W號熱帶低氣壓發布公告,此時系統中心上空的對流已有增長。受北側的副熱帶高壓脊影響,氣旋形成後的第一個星期總體向西北方向移動。[5]
9月6日清晨,日本氣象廳[注 4]將熱帶低氣壓升級成熱帶風暴並以「鳴蟬」(Maemi)命名[2]。由於外界環境更趨利好,風切變更少,外流也有加強,鳴蟬得以繼續強化[5]。9月7日,日本氣象廳把氣旋升級成強烈熱帶風暴,並於次日進一步升級成颱風[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鳴蟬的衞星圖像上出現眼狀特徵後將之升級為颱風[5]。此外,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也在此期間開始針對風暴發布公告並以當地人名「普傑」(Pogi)為之命名,不過這場颱風自始至終沒有逼近該國[1]。9月8日,受逐漸逼近的短波槽產生的氣流影響[5],氣旋因外流強化而開始快速增強[3]。UTC9月9日中午12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風暴的1分鐘持續風速已達每小時240公里,達到超級颱風標準。次日,該機構估計鳴蟬達到風力時速280公里,陣風時速335公里的最高強度,已處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最高的五級颶風標準。[3]UTC9月10日中午12點,日本氣象廳估計颱風在日本宮古島東南方向約155公里洋面達到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95公里,最低氣壓910毫巴(百帕,2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鳴蟬處於最高強度期間的覆蓋範圍較小,其烈風強度風場半徑僅有240公里[5]。
因有東進的低壓槽令北側的高壓脊減弱,颱風在最高強度期間的前進速度放緩並開始轉向北上[3]。UTC9月10日晚19點左右,風暴從距宮古島不足10公里洋面經過[2]。風眼從上空經過期間,島上氣壓跌至912毫巴(百帕,26.87英寸汞柱),風速達每小時250公里[5]。氣旋繼續北上,在此期間略有減弱,於9月11日從沖繩縣以西約220公里海域經過,在此期間還進入眼牆置換周期[3]。低壓槽逐漸逼近,致使外界環境漸趨不利,颱風進一步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鳴蟬於UTC9月12日早上6點以1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85公里強度從濟州島以東近海掠過。此後不久,風暴又從韓國釜山以西不遠處登陸。[2],日本氣象廳估計鳴蟬登陸時的10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40公里[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其1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65公里[3]。風險管理方案估計颱風登陸時的風力時速達190公里,超越1959年颱風莎娜的紀錄,鳴蟬因此成為1904年大韓民國氣象廳開始有紀錄以來吹襲該國的最強颱風[7]。由於風暴移動速度很快,行經洋面水溫較高,氣旋強度基本得以保持[8]。風暴登陸後迅速減弱成熱帶風暴[2],並且進入日本海時已開始向溫帶氣旋轉變。越來越多的風切變將對流從結構不斷惡化的環流中心剝離,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9月13日清晨發布針對鳴蟬的最後一份公告,宣布系統已轉變成溫帶氣旋[5]。日本氣象廳也在當天追蹤系統至日本以北海域後宣布位於鄂霍次克海的鳴蟬已屬溫帶氣旋。風暴殘留又持續了多天,於9月16日行進至堪察加半島西南方向洋面,日本氣象廳也在這時停止追蹤。[2]另據《水手天氣日誌》(Mariners Weather Log)記載,氣旋殘留此後繼續東進,最終於9月21日襲擊阿拉斯加州海岸[9]。
Remove ads
防災措施
面對颱風威脅,日本多家航空公司共計取消145架次航班,其中大部分是在沖繩及其周邊地區[10]。沖繩有約50個美軍基地關閉,基地還建議工作人員如無必要,最好留在家裏[11]。
韓國有關部門在鳴蟬來襲前安排洛東江多個水壩開閘泄洪,並向沿線發布洪災警報。約有2萬5000人被迫撤離,[7]其中大部分前往學校或親友家中躲避[12]。大韓民國氣象廳建議遊客提早做好面對風暴的準備[13]。進出濟州島的輪渡和航班暫停,島上居民因此在秋夕假期前夕被困[14]。
影響
日本宮古島是鳴蟬襲擊的第一個島嶼,當地陣風時速達266公里,持續風速也有每小時152公里。前後16小時裏,除風眼經過的兩小時外,島上氣壓低至912毫巴(百帕,26.87英寸汞柱),是當地有紀錄以來的第2低氣壓值,僅次於1959年的颱風莎娜,而且當時還是全日本歷史上的第4低氣壓值[5]。風暴在宮古島降下暴雨,降雨總量達470毫米,其中24小時降雨量高達402.5毫米,刷新單日雨量紀錄。島上的1小時降雨量有58.5毫米,其中僅10分鐘的雨量就有22毫米。[5][16]宮古島有104幢建築因氣旋受損[16],其中兩幢房屋程度嚴重[11]。鳴蟬還令36處公路路段受損,並在島上引起停電[16],有約2萬零900人受影響,佔全島人口的95%[17]。此外,宮本島還有一人被飛濺的玻璃割傷致死[18]。
多家新聞機構宣稱,鳴蟬是1968年後襲擊沖繩的最強颱風[18]。沖繩縣名護市的陣風時速達到109公里[5]。石垣島有許多房屋和農作物因狂風受損,多幢建在低洼地區的建築被高漲的潮汐淹沒[19]。沖繩各地共有94人受傷,其中大部分都是被破碎的玻璃割傷[18]。
登陸韓國前不久,鳴蟬在位於日本和韓國之間中途海域的對馬島產生時速167公里的陣風。位於日本西南海岸的平戶市有氣象站錄得時速113公里的陣風。[5]颱風在日本九州降下暴雨,宮崎縣有氣象站錄得457毫米雨量[20]。降水在長崎縣引起山泥傾瀉,191人被迫撤離家園[21]。暴雨還在大分縣和高知縣引起山泥傾瀉[22],高知縣有多條道路因此封閉[23]。面對颱風威脅,山口縣有多座學校關閉[24]。風暴在高知縣催生出一場藤田級數為F1的龍捲風,多幢房屋因此受損,還有一輛汽車翻轉,車內一名女性受傷[25]。轉變成溫帶風暴後,鳴蟬還給北海道函館市帶去時速約108公里的陣風,致使約2500居民失去供電[26]。秋田市某氣象站錄得時速116公里的陣風,是該站歷史上錄得的9月第3高風速[27]。札幌市有一人被倒塌的樹木砸死,另有兩人受傷[28]。單松前町就有多個漁場和54條船隻因大浪受損[26],全日本受損船隻的數量則有262條[20]。秋田縣有一人因遭遇惡劣海況喪生[27]。日本各地共有1498幢民居被風暴摧毀,另有363套被淹。氣旋還導致約9公頃田地受到破壞。總體而計,日本共有3人因鳴蟬遇難,另有107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總體經濟損失約為113億日圓(2003年日圓,相當於同年的9600萬美元[注 5])[20]。
Remove ads

鳴蟬吹襲韓國期間產生暴雨,最高降雨量達453毫米[7]。南海郡和濟州島的雨量分別達401.5毫米[5]和255毫米[14]。氣旋產生的降水範圍比一年前襲擊韓國的颱風鹿莎小,洪災嚴重程度也有不及,但鳴蟬引起的風害更大[30]。濟州島錄得的陣風時速達216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兩項數據都刷新該國紀錄[8]。其中風速打破颱風派比安2000年創下的每小時210公里紀錄[31],氣壓則比1959年的颱風莎娜還要低1.5毫巴[8],打破已保持40餘年的紀錄[7]。位於韓國本土的金海國際機場錄得時速143公里的陣風[5]。釜山的風速也達到每小時154公里,是該市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風速,僅次於1987年的颱風塞爾瑪[32]。狂風衝擊之下,韓國有5座核電站自動關閉,但最終都沒有受到影響[33]。
慶尚南道有71人喪生,是韓國受災最嚴重的所在[34]。釜山的災情也特別重大,醴泉、蔚山和大邱都受到重創。釜山有11台各重約900噸的起重吊車在狂風下倒塌,[7]致使兩人喪生,5人受傷[35][36]。當地有多家造船廠關閉[7],初步報告估計釜山港需要一整年才能全面恢復運作[37]。估計港口所受破壞價值約有5000萬美元[38],導致載貨量下降20%之多[39]。釜山海域還有艘大型船隻因巨浪側翻,蔚山近海也有家海上造船廠被海浪推向石油設施,令其雙雙受損[7]。釜山共有16人因風暴遇難[40]。
沿海地區有數以百計的房屋被高漲的潮汐淹沒,缺乏海堤保護的地點情況尤為嚴重[41]。鳴蟬導致馬山市一家地下購物中心被淹,奪走12條人命[34]。韓國電視劇《洛城生死戀》正在該國西南近海的濟州島取景,但外景地被來襲的氣旋摧毀[42],島上還有32套房屋被毀,另有兩人遇難[43],其中一人當時正試圖固定自己的船隻[44],韓國各地共有465艘船受損或擱淺。強降雨引發多場泥石流,其中忠清道有列火車因此出軌,致使28名乘客受傷[7]。泥石流還令多條道路封閉[12],有10處地點的5條鐵道受到破壞[45]。韓國各地有近4萬輛汽車受損[7],另有2278條道路或橋樑受到破壞[8]。洛東江因暴雨泛濫,釜山附近河段水位達5.06米,屬洪水警戒水位。此河段河水排放量達每秒1萬3000立方米,足以摧毀一截橋樑。[46]洛東江的支流也有類似情況,位於大邱附近的一座堤壩被洪水摧毀[47]。颱風還令3萬7986公頃即將迎來秋收的農田被淹[7],稻米作物因此受到大範圍破壞[46]。韓國東岸近海的鬱陵島有許多房屋和一條主要公路被沖毀,導致3人遇難。當地居民指責政府和氣象機構沒有提前發布預警。[48]
整場颱風一共導致韓國147萬用戶失去供電[33],單電力公司遭受的損失總額就有129億韓圓(2003年韓圓,相當於同年的1161萬美元[注 6])[35]。受大範圍破壞影響,多地的流動電話和手機服務中斷[49]。美國在該國的多座軍事基地一共受到價值約450萬美元的損失[50]。韓國各地共有約5000套房屋被毀,1萬3000戶民宅或商鋪受損[7],致使約2萬5000人無家可歸[35]。2002年颱風鹿莎來襲期間,江原道就有約150家企業毀於一旦,經過重建後又被鳴蟬摧毀[51]。颱風引起的保險索賠總額估計有6500億韓圓(2003年韓圓,相當於同年的5億65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財物損失[注 7],相當於一年前颱風鹿莎的4倍。相比之下,鳴蟬在韓國造成的損失總額估計為5萬5200億韓圓(2003年韓圓,相當於同年的48億美元),反而比鹿莎要少2萬5200億韓圓(相當於2003年的19億美元),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鳴蟬引起的工業破壞數額較高,而鹿莎的總體破壞程度更大。[7]風暴在韓國各地共計奪走117人的生命[8]。

Remove ads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曾針對鳴蟬發布警報,還有其它氣象機構擔心風暴會令季候風性雨季的降水增強,但氣旋並未對菲律賓構成任何破壞[1][5]。
颱風在台灣以東洋面行進期間產生強降雨,其中宜蘭縣的降雨量最高,達227.5毫米[5]。降水緩解當地旱情的同時,也令乾燥的水庫得到補充[52]。
善後

風暴過後,韓國總統盧武鉉在視察釜山的受災情況後宣布全國除首爾和仁川外均為特別災區[7][54]。2003年9月,韓國政府通過追加預算法案[55],並向災民提供稅收減免,還撥出14000億韓圓的援助金[7]。這其中包括立即生效的1000億韓圓搜救任務資金[注 6][33]。氣旋過去後,許多居民批評政府及氣象機構沒有及時發布足夠警告,沿海地區疏散力度也有不足,導致大量人員遇難[56]。大範圍的破壞和持續性的洪災共同影響,導致交通狀況在鳴蟬過去多天後依然得不到改善[53]。受鐵道損毀影響,鐵道公司不得不暫時用客車來服務旅客。韓國各地發生多起山泥傾瀉,遊客被迫另覓通途。[14]颱風過去3天後,大部分受損道路或高速公路已恢復通車[57]。政府派出約3萬3000名大韓民國陸軍軍人協助救災[58],執行清理道路、向災民提供救災物品等工作。工作人員在24小時內就恢復了95%斷電用戶的供電。[33]政府在釜山港新裝4台起重機,協助工作人員確保商品出口不會延誤[59]。沉重的農業損失致使水果和蔬菜價格上漲[34],魚類和農產品出口價格平均漲幅達9.2%[60]。受風暴及此前政府限制生產的共同影響,韓國水稻收成創下23年來新低[61]。政府為救助農民而加大農產品購買量,三家由政府運作的銀行向風暴期間受災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55]。受積水經久不散的影響,韓國南部爆發結膜炎疫情[48]。為防止更大範圍傳染,韓國國家衛生研究所派出上千名工作人員前往災區控制疫情[62]。出於對風暴破壞影響出口的擔憂,韓國證券交易所跌幅達1.8%[63]。
韓國電力公社決定對那些失去家園的居民免收2003年9月電費,還把失去供電的居民和企業電費減半[64]。面對大範圍地區汽車損毀的情況,韓國政府同意保險公司提高汽車保險費用[7]。此外,有34家公司因風暴臨時關閉[65],由此導致的減產和混亂估計使韓國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減少了0.5個百分點[7]。韓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5年間的新低,這場颱風造成的破壞及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正是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66]。面對兩年間颱風鹿莎和鳴蟬先後來襲的情況,韓國政府開始着手制定災害管理和減災方案[30]。在風暴同2003年大邱地鐵縱火案的共同影響下,政府於2004年3月通過《應急和安全管理基本法》,行之有效地建立起全國性的應急管理體系[67]。風暴期間受損的龜浦大橋直到2007年才修復[68]。
雖然韓國政府並未請求國際社會援助,但還是有多個國家主動伸出援手[54]。颱風過去數天後,美國國際開發署向韓國紅十字會贈送5萬美元[69]。此後,日本政府也向韓國贈送價格950萬日圓(2003年日圓,相當於同年的8萬5000美元[注 5])的救災物資,其中包括睡墊、發電機和盛水容器[70]。台灣也提供了10萬美元的援助金[71]。韓國紅十字會通過700名志願者和200名工作人員,向8190戶居民分發食品和毛毯,地方官員則提供了5500餘頓膳食[12]。糧食救濟饑民國際協會的工作人員在馬山市向風暴災民送去食品和衣物[72]。
由於這場風暴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世界氣象組織於2006年將其名稱「鳴蟬」退役,以彩虹(Mujigae)取代[73]。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