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風箏 (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風箏》 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法國加郎斯製片公司聯合攝製的一部兒童故事片[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一部中外合拍電影[2],也是第一部中法合拍片。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電影由法國導演羅吉·比果英語Roger Pigaut和中國導演王家乙聯合執導[3]。電影法語版的《遠方來的風箏》(Cerf-volant du bout du monde法語Cerf-volant du bout du monde)於1958年12月17日在巴黎上映,中文版《風箏》於1959年6月1日兒童節當天在北京公映[3]

快速預覽 風箏,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劇情

法國巴黎的12歲兒童比埃羅偶然得到了一隻繪有孫悟空形象的風箏,風箏上還附帶着中國小朋友宋小青寫的信。比埃羅想回信給宋小青,但地址被他的小夥伴培培爾拿走。之後,比埃羅在夢中得到孫悟空的幫助,和妹妹尼高爾一起來到中國。他們經歷了許多奇異的事情,最後在北海公園的橋上遇到會講法語的中國小朋友,並找到了正在天壇放風箏的宋小青。醒來後,比埃羅發現這是一場夢,但培培爾認識到錯誤歸還了地址,幾個小朋友一起給宋小青寫了回信,讓風箏將信帶回到中國。

演員

  • 帕特里克·德·巴爾地納(Patrick de Bardine):飾比埃羅
  • 西爾維婭娜·羅森伯格:飾尼高爾
  • 華衛民:飾周佩琴
  • 張春華:飾孫悟空

製作

電影的最初構思來自法國導演羅吉·比果,羅吉·比果曾是法國共產黨黨員,同時也是法中友協電影委員會委員。羅吉·比果和好友成立的藝術電影製片公司計劃將世界上不同國家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拍成系列短片,製作成有關孩童生活的電影百科全書。在考慮如何表現中國兒童生活的時候,受到國際著名導演尤里斯·伊文思送給他的一隻中國風箏啟發,最終決定將一個短片延展成一部具有童話情節的故事片。1955年,羅吉·比果寫信給中國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表達了合作拍片的意圖,得到時任局長王闌西和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的支持[2]。本片編劇為熱愛中國文化的劇作家安東尼·杜達爾。中方合作編導則是曾執導《五朵金花王家乙,中方選擇王家乙的原因是他曾在上海震旦大學讀過書,具有法文基礎。1957年7月30日,電影在巴黎開拍,同年9月10日劇組前往中國拍攝[3]

影響

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評價道:「這(《風箏》)是一部富於幻想、充滿友情的影片,不僅能吸引住兒童,也抓住了成人,它通過兒童的眼睛,讓人們看到了北京和巴黎的詩意。」

《風箏》曾經連續30多年進入法國學校,成為很多法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法國著名影星文森特·佩雷斯來中國宣傳他主演的影片《鬱金香芳芳》時曾說,他對中國的最初印象,就是電影《風箏》。「看過之後對自己說,一定要去這片神奇的土地看看。」[2] 2021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了一部講述電影《風箏》拍攝過程的紀錄片《風箏·風箏》[4]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