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己仙峽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己仙峽道(英語:Magazine Gap Road)是香港金鐘半山及山頂的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馬己仙峽,是中環來往山頂的最直接途徑。最高海拔約300米[1]。

馬己仙峽道大部份屬彎彎曲曲的斜路,依山而建,西面亦是海拔最低點,連接花園道及羅便臣道,向東及向上而行,連接寶雲道及梅道等連接至高尚住宅區的道路,至東面近最高點,連接司徒拔道及山頂道。車輛可經司徒拔道前往黃泥涌峽、跑馬地、灣仔、香港仔、淺水灣等地,或經山頂道前往山頂。
現時馬己仙峽道禁止3噸以上的車輛使用。在2008年,曾有旅遊巴士司機從山頂下山,因貪快選用馬己仙峽道,未有留意有「三噸及以上車輛不得行駛」的指示,終導致腳掣失靈,在花園道狂衝,連撞八輛車及撞死一名站在安全島的女生,旅遊巴最後在下亞厘畢道猛撞向中區政府合署大樓停下[2][3];而在2017年,亦有雙層巴士錯誤駛入此路,結果在近花園道的一段被卡住。[4]
Remove ads
詞源
「馬己仙」來自英文Magazine,此處並非常見的「雜誌」義,而是指「軍火庫」,以道路所繞着的前英軍軍火庫命名。1863至1868年間英軍在該處建立火藥庫,到1905年又加建了第二座。製成的軍火由吊纜直接輸送至現時灣仔軍器廠街的軍器廠。[5]
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
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建於1901年,面積約360平方米,圍牆及地台由混凝土建造,並用紅磚鋪蓋圍牆內壁和建造支柱及拱形上蓋。1997年,因出現老化和滲漏而停用。2010年,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被拆卸,並原址建造一個新的海水配水庫。[6]
維多利亞城界碑
維多利亞城界碑是沿着昔日香港維多利亞城邊緣上的一組界碑,於1903年豎立,其中一塊位於馬己仙峽道15號。該界碑於2007年6月被人移走[7][8][9][10],至今仍下落不明。
-
馬己仙峽道界碑被移走前(2004年11月)
-
界碑近拍圖,可見半埋在石牆中之「…ITY …DARY」字樣(2004年11月)
-
馬己仙峽道界碑被移走後(2007年6月)
香港忠靈塔
馬己仙峽道30至38號,現為金馬倫大廈,由數幢低密度住宅組成,項目前身亦有一段歷史。據悉,二戰期間日軍曾於該地建造「忠靈塔」,紀念戰死的日本官兵,該塔原打算建至80米高,並於1942年動土,數年後日本戰敗投降,英軍於1947年將之炸毀,而其基座並沒有被炸毀,數年後財團在上面建成住宅。[11]
馬己仙峽道名人業主(部份)
沿路著名地點
交匯道路
公共交通
- 專線小巴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