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悠
德国生态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瑟夫·馬格拉夫(德語:Josef Margraf,1953年4月3日—2010年1月26日),漢名馬悠,是一名德國生態學家,一生致力於保護東南亞和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在雲南的13年間,成立了西雙版納天籽生物多樣性開發中心,致力於當地熱帶雨林的修復和再造工作。他與妻子李旻果育有兩個女兒李林妲和李宛妲,並有一養女王藝潔[1]。他的家人在他死後依然堅持着熱帶雨林的保護工作。[2]

生平
馬悠出生在西德慕尼黑的一個小鎮,是貴族大公的後裔,父親是一名納粹分子。他之後在蓋默斯海姆長大,並後來在艾希施泰特的文法學校就讀。1974年至1979年間,馬悠在斯圖加特的霍恩海姆大學學習動物學[3],於1985年獲得了生態學的碩士和熱帶農業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書籍出版公司。 [2]
從1989年開始,他在菲律賓創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稱為「雨林再造之父」,改寫了菲律賓的國策和林學院教材,並於1997年獲菲律賓政府總統獎。當年菲律賓的萊特島雨林再造經過近20年的建設,得到歐盟的最佳評估,成為生物多樣性雨林種植模式的樣板。1997年,馬悠受德國政府的委派來到中國,擔任中德政府間合作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恢復和保護項目」專家組組長達6年,還專門為歐盟設計了援華項目《中國西部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資金總額高達5100萬歐元。 [2]
1999年,馬悠和李旻果在一次秘魯大使招待晚宴上相識並於2000年結婚。婚後馬悠和李旻果來到西雙版納購買下15畝橡膠林地,再把橡膠樹砍掉,開始按自然生態的模式重建雨林,種下了300多種植物。二人的女兒林妲於2001年8月出生,二女兒宛妲於2003年6月出生。2004年,馬悠夫婦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樣性開發中心。[4]2005年,李旻果和馬悠從西雙版納勐海縣老班章村民手裏承包了6666.6畝土地,成立了中國首個民間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樣性茶園保護區」;馬悠為此賣掉了德國故鄉的財產和自己的保險。[4][2]
Remove ads
所獲榮譽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