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来西亚圣约翰救护机构
Remove ads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馬來語St. John Ambulans Malaysia,英語:St. John Ambulance of Malaysia,簡稱:「SJAM」或「St. John」)是聖約翰國際救護機構設於馬來西亞的跨國支部,始於1908年。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依據馬來西亞法律1972年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法令》運作,是一個法定、非營利性的非政府救護組織。聖約翰救護機構致力於不分種族、階級、宗教,竭誠地為造福人類以及為社會服務和貢獻,減輕人類的疾病和痛苦。

快速預覽 簡稱, 成立時間 ...
Remove ads

歷史

位於馬來亞的聖約翰救傷會(英語:St. John Ambulance Association,簡稱「SJAA」)由當時的殖民地醫務人員於1908年成立,當時的馬來西亞還是英國殖民地。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英國政府決定於1938年在馬來亞婆羅洲的殖民地組建聖約翰救傷隊(英語: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簡稱「SJAB」)。1939年,民眾可以在馬來半島的所有較大的城鎮看到SJAB組織的成員。[2]

1941年12月8日,日本軍隊襲擊了馬來半島,許多聖約翰救傷隊的成員連夜在急救站工作。由於吉隆坡首都漸漸失守戰火已完全不受控制,許多聖約翰救傷隊成員連同部分英國軍隊被迫撤離到馬來半島南部。許多聖約翰救傷隊的急救人員因為在戰火中為人類貢獻而丟失了他們的生命,更有聖約翰救傷隊的成員在日本軍隊佔領馬來半島後被日本軍隊迫害致死。聖約翰救傷隊也是當時在馬來半島唯一一個於二戰期間提供救援的志願團體。[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軍撤離後,英軍返回了馬來半島,聖約翰救傷會和聖約翰救傷隊便迅速在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擴張。

馬來亞於1957年8月31日獨立,並於1963年9月16日與沙巴砂拉越合併為馬來西亞。之後馬來西亞政府為了加強聖約翰救傷會和聖約翰救傷隊的運作,於1971年擬定法案,並於1972年3月23日在馬來西亞國會通過了新的《1972年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法令》(St. John Ambulance of Malaysia (Incorporation) Act, 1972),將聖約翰救傷會和聖約翰救傷隊便合併成為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簡稱「SJAM」),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也成為了馬來西亞的法定組織,受馬來西亞法律保護。[3]

1973年8月1日,時任衛生部長兼時任馬來西亞聖約翰理事會主席丹斯里沙頓朱比英語Sardon Jubir正式頒布「聖約翰救護機構規則」(St. John Ambulance Rules)。

Remove ads

結構部門

Thumb
車禍救護行動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主要被細分為3大部門運作,分別是:

  • 行動部門(Operation Wing):主要是實際急救任務和救護車服務。
  • 培訓部門(Training Wing):聖約翰救傷隊是馬來西亞領先的急救培訓組織,該部門主要是提供急救相關知識的培訓。
  • 行政部門(Administration Wing):主要負責聖約翰救傷隊的日常行政工作。

位於吉隆坡首都的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負責監督全國的聖約翰救護機構的運作。除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納閩)以外,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在全國13州都設有州總部以負責協調州內聖約翰救護機構的運作。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絕大部分的急救人員和官員都是志願者,除了一些極為少數的付薪職員。

組織結構

依據《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總則》(General Regulations of the St. John Ambulance of Malaysia)第1章節第1部分第2條之規定,即便全國總指揮官的職位不比全國主席的職位高,但是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實際上是由全國總指揮官領導。組織的日常事務是由馬來西亞聖約翰理事會(St. John Council of Malaysia)管轄,該理事會的主席由全國總指揮官兼任。該理事會的成員也包括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主要官員等等。

依據《1972年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法令》的規定,全國主席和全國副主席的職位都將被自動賦予馬來西亞的現任首相和現任衛生部部長擔任。[3]

更多資訊 職位, 人員 ...

會員

Thumb
聖約翰救護機構的急救員正在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病人進行搶救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會員籍對所有擁有良好品格,良好體格、來自各行各業、對急救感興趣和年齡介於17至65歲之間的人士開放。依據《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總則》規定,新會員在加入組織後必須要通過基本急救訓練和考試後,才可被視為「合法會員」和穿戴聖約翰制服。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是一個由被任命擔任職位的志願者們所領導。所有剛加入的新志願者都會被分類為以下兩種基本級別,分別是:

  • 救護會員(男性)
  • 護理會員(女性)

技能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州總部和地區總部會為志願者們提供漸進式培訓和再培訓課程,以及提供一系列急救考試。這些基本訓練中包含急救訓練、救護車駕駛和處理、大規模傷亡事故的管理以及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

雖然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超過半數的志願者都是非醫療保健領域的專業人士,但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歡迎醫療從業人員、醫護人員、護士和醫療助理等醫療保健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志願者工作。與其他人不同,醫療保健領域專業人員在加入組織後可以不需要參加基本急救考試,但在加入組織之前,他們的專業資格將會由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監管機構進行檢查。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執行任務期間需要適合其技術能力的任務,以及在某些增強技能方面為其他志願者提供培訓。

行動部門

Thumb
2012年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有關EMARS的海報

公共當值(Public Duty)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志願者們每年都會參加全國上千場活動,其中包括各種公共活動如馬拉松和其他體育賽事、遊行、公共集會和音樂會等,為病人和受傷者提供急救。這種服務對病人和受傷者免費提供,但對活動組織者或籌辦者則可收取費用(慈善活動類除外)。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除了使用救護車以外,近期也開始使用自行車進行服務,以便在涉及更大覆蓋範圍的公共當值(Public Duty)期間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目前在吉隆坡、馬六甲檳城設有兩個自行車響應單位,分別由聯邦直轄區總部、馬六甲州總部和檳城州總部的志願者們組成。

由於其良好的服務記錄,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還被用於在許多困難情況下為傷病員提供援助。例如:2007年、2011年和2012年在吉隆坡舉辦的乾淨選舉聯盟集會以及2007年的HINDRAF拉力賽。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志願者們在上訴獲得中採取專業和中立的原則,不分種族、階級、膚色和信仰提供救濟。

Remove ads

運送與交通類當值(Transport Duty)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被馬來西亞記錄證書( Malaysian Book of Records)認證為馬來西亞擁有最多救護車隊的志願組織,而其中所有救護車均被受委承擔以下3大主動運送與交通類當值工作:

  • 緊急醫療援助服務(Emergency Medical Assistance Service,EMAS)
  • 高速公路緊急救護車服務(Expressway Emergency Ambulance Service,EEAS)
  • 非緊急運送服務(Non-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

緊急空中醫療救援服務(EMARS)

自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就一直與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空中部隊合作提供緊急空中醫療救援服務(Emergency Medical Air Rescue Service,EMARS)。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的直升機場位於吉隆坡市中心附近的新邦機場,在必要時可以轉換成空中救護車。

訓練部門

Thumb
心肺復甦法(CPR)課程

訓練部門除了通過制定課程、提供技術培訓和考試以為行動部提供支持以外,也負責向非聖約翰救護機構會員的一般公眾傳達急救知識。

外部課程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為外部的個人人士和組織開設急救課程,以換取適當的資金。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已經協助許多商業機構培訓他們的員工,以便他們具有基本的急救常識。

院前急救護理文憑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與馬來西亞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 Malaysia)合作提供院前急救護理文憑(Diploma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與馬來西亞開放大學致力於利用面對面學習的混合教學法,提供一個為期3年的院前急救護理文憑課程。這項文憑和計劃獲得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的認可。

能力建設

訓練部門在支持馬來西亞院前護理系統能力建設方面的所進行的措施如下:

  •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學院(SJAM Academy)
  • 全國公開院前護理比賽(National Open Pre-Hospital Care Competition)

制服

Thumb
身穿1號制服在獨立廣場參與閱兵儀式和檢閱禮
Thumb
一名身穿2號制服以及黃綠色的高能見度熒光服裝的志願者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制服風格繼承和沿襲自聖約翰救傷隊(SJAB)的傳統和習俗,即準軍事制服風格和形象。此類設計也讓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志願者們可以通過其獨特的黑白色制服識別。依據《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着裝規定》(Dress Regulations of the St. John Ambulance of Malaysia)規定,志願者們必須身穿聖約翰制服提供服務,這是因為可方便公眾識別,也可呈現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專業形象。與馬來西亞其他志願者組織的制服不同,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制服受馬來西亞法律保護,並且只有通過基本急救考試(Basic First Aid Exam)的志願者和會員才能穿制服。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可針對不同的場合和情況分為3種,分別是:

  • 1號制服:禮儀制服,僅在儀式場合穿着的精緻制服。
  • 2號制服:當值制服,適用於所有類型當值的基本制服。
  • 3號制服:宴會制服,正式宴會場合穿的禮服。

在這3種制服中,2號制服(當值制服)是最常見的制服。而對於戶外的夜間當值活動,志願者會額外穿戴一件黃綠色的高能見度熒光服裝,以確保其安全和便於識別。長官(Officers)會在公共當值和檢閱禮上穿戴與普通志願者不一樣的2號制服。

對於訓練和非正式活動,志願者們可穿休閒裝(綠白色的T恤以及2號制服的褲子,俗稱為「Half U」)。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根據豁免說明),志願者們也可穿休閒裝參與當值,但通常只限於災害期間的調用、需要快速動員和部署志願者或者需要長時間待命的當值工作。

階級

此階級未有正式的中文譯名,本條目中對階級名稱所作的翻譯僅供於參考,一切皆以英文原名為准。

Officers 官

° 金線一條Gold bar     °° 銀線一條Silver bar
高級官 Senior Officer R8 to RP
中級官 Intermediate Officer R9 to R10
初級官 Junior Officer R11 to R13


Warrant Officers (WOs) 准官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NCOs) 士官

普通會員

學員(Cadet)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學員(SJAM Cadets)是年齡介於10至18歲的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青年志願者。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學員分支的歷史可追溯到1938年在檳城成立的第一個聖約翰救傷隊(SJAB)救護車學員部門。從那時起,他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青年活動之一。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學員分支可在大多數中學通過課外活動參加。此外,學員們也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包括在校外活動中提供急救服務、救護車當值、醫院當值、參加急救培訓與比賽、參加營地和學習領導技能等。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學員(SJAM Cadets)是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和馬來西亞青年理事會的附屬機構。

學員守則

依據《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總則》第7章節第1部分第2條文之規定,每位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學員通過基本急救考試後必須在學員入會儀式(Cadet Enrollment Ceremony)宣讀並對學員守則(Cadet Code of Chivalry)進行宣誓。

更多資訊 英文原文, 中文譯文 ...

學員榮譽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學員榮譽主要分為2大類,分別是:

Cadet Proficiency Badges & Grand Prior Award

Thumb
Grand Prior Award

與其他國家的聖約翰救護機構相同,Grand Prior榮譽(全稱為「最受崇拜的聖約翰尊敬的Grand Prior」)是聖約翰救護機構學員可以達到的最高榮譽獎項。該榮譽會由英國倫敦的聖約翰總部親自授予。在三年之內考獲12個Proficiency Badges的學員即符合資格申請Grand Prior榮譽。這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學員們對正課以外的科目感興趣,並通過閒暇時間進行這些研究來拓寬視野。除了學員之外,Grand Prior榮譽的獲得者如果選擇將自己的身份提升為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正式成員,其可在制服上保留Grand Prior榮譽的徽章。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傷隊少年學員專業技術徽章方案共分為五大組別:
(1) 看護(Care)
(2) 緊急護理(Emergency Care)
(3) 休閒(Leisure)
(4) 通訊(Communication)
(5) 生活與社交技巧(Life and Social Skills)

每個組別共擁有五種不同專業的徽章以及有着各別不同的學習方向及成果,讓學員們可以接觸急救、護理、步操以外的知識。
(1) 看護組

  • 動物護理(Animal Care)
  • 社區關懷(Care in the Community)
  • 病人護理(Caring for the Sick)
  • 孩子護理(Caring for the Children)
  • 反毒品濫用(Anti-Drug Abuse)

(2) 緊急護理組

  • 意外預防(Accident Prevention)
  • 火災預防(Fire Fighting & Prevention)
  • 傷者模擬(Casualty Simulation)
  • 個人生存與救生(Personal Survival & Life Saving)
  • 民防(Civil Defence)

(3) 休閒組

  • 戶外活動(Outdoor Pursuits)
  • 健身術(Fitness)
  • 工藝術(Crafts)
  • 地圖閱讀與導航(Map Reading & Navigation)
  • 音樂家(Musician)

(4) 通訊組

  • 殘障人士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to the Deaf/Blind)
  • 行政技巧(Administration Skills)
  • 電腦技巧(Computer Skills)
  • 信號技巧(Signalling)
  • 聖約翰友誼(St. John World-Wide)

(5) 生活與社交技巧組

  • 公民意識(Citizenship)
  • 居家技巧(Home Skills)
  • 烹飪與營養學(Cookery & Nutrition)
  • 動手活計(Do-It-Yourself)
  • 少年訓練課程(Cadet Training Course)

學員志願服務獎 - 特別服務徽章

學員志願服務獎計劃是為了鼓勵學員們承擔當值義務和培養為人群服務的責任,使他們自願為社區和國家獻上貢獻。特別服務徽章可分為5大種類,分別是:

  • 100小時
  • 200小時
  • 500小時
  • 750小時
  • 1000小時

學員階級

學員可以在學校的推薦下,參加「Cadet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的訓練並通過其考試,且在學校擁有足夠人數的「合法會員」情況下升階。依據「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總則」規定,考獲以下任何一個階級的學員都會被稱為「Cadet NCO」,地位在一般學員(Private/Prebet)之上。

馬來西亞聖約翰歌

快速預覽 作詞, 作曲 ...

「為人類服務」(馬來語Berkhidmat Bagi Manusia)最初是由時任山打根副區域指揮官陳原生(Francis Tan Guan Seng)在20世紀80年代初為山打根師範學院所編寫。學院的音樂老師艾努丁(Eainuddin bin Juwahir)為此歌曲提供了樂譜。在這首歌被山打根教師培訓學院演奏了多年後,一名來自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沙巴州總部的長官馬汝卡西(Murukesu Margapandu)到訪該學院。該名長官在無意間聽到了這首歌曲後決定把它帶到吉隆坡,並由師訓學院的老師們將其作為聖約翰學院的官方歌曲。

1997年,經過對歌詞的輕微修改後,「為人類服務」歌曲正式被採用為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的官方歌曲。[4]

更多資訊 馬來文原文, 英文譯文 ...

聖約翰日

Thumb
英國君主喬治五世陛下穿聖約翰君主大十字勳銜禮服

馬來西亞聖約翰救護機構與其他國家的聖約翰救護機構最受崇拜的耶路撒冷聖約翰以及約翰尼特國際英語Johanniter International一同在每年的6月24日慶祝「聖約翰日」(St. John's Day),而身為最受崇拜的耶路撒冷聖約翰統領的英國君主伊利沙伯二世女王也會在該日發表有關聖約翰日的文告。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