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鮑象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鮑象賢(1496年—1568年),字復之,號思誠、又號思庵,直隸歙縣(今安徽)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兩廣總督。
生平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應天府鄉試第一百五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八十五名進士[1]。授四川道試監察御史[2],十二年出為湖廣僉事,部署江防。以捕獲盜賊之功,十七年陞雲南副使,備兵臨安。毛伯溫檄汪文盛會師,以鮑象賢率領中哨。不久以父喪去職,服闋,起補陝西按察司副使,二十四年二月升雲南右參政,以母喪去。服除,起山東布政司參政,二十八年遷山東按察使,二十九年上計京師,二月遷江西右布政使,同年秋遷陝西左布政使,再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等地,三十年六月代石簡巡撫雲南。當初,元江土舍那鑒殺死知府那憲謀反,雲南左布政使徐樾前去招降被殺。石簡進攻不得,之後因事連坐被罷免,而鮑象賢代任。他聚集土兵、漢族士兵七萬去討伐,那鑒恐懼而喝藥自盡。三十二年六月,鮑象賢升任刑部右侍郎,九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徐銓等在海上叛亂糾結倭寇,其檄副使汪柏進剿並獲升。三十三年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因被御史彈劾,令回鄉聽勘。
家居十年後,嘉靖四十二年起用為太僕寺卿。四十三年四月接替張鑒任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四十四年七月召拜兵部左侍郎。因子孝友、曾孫孟英相繼而亡,憂憤成疾,隆慶元年(1567年)乞骸骨致仕。隆慶二年(1567年)正月去世[3][4],享年七十三。贈工部尚書。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鮑萬善;祖父鮑邦燦;父鮑光祖。母佘氏。具慶下。兄瑚、璲[5]。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