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雞血療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雞血療法,也稱之為「打雞血治百病」,簡稱「打雞血」,是中國196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初期,流行的治療方法 [1] ,或成人養生法,是「文革」異端療法之一[2][3]。
1966年,由於毛澤東對中央衛生部的批評,以及上海紅衛兵於1967年刊發《上海雞血療法》小冊子[4]批判中央衛生部和上海衛生局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利用「權威專家」的「洋框框」對待新生事物,去禁雞血療法,對人民健康造成損失。
1966年12月,衛生部以「急件」形式,撤銷了1965年發布的《關於「雞血療法」的通知》,承認禁止雞血療法的錯誤;之後兩年雞血療法在中國大陸鼎盛[5]。
雞血療法雖是「文革」異端療法的現象,後來在互聯網文化中重新因「打雞血」一詞成為流用用語。
療法與成效
雞血療法本身的科學性沒有得到理論和臨床的證實,借蘇聯當時盛行「組織療法」的治病方式,雞血療法的發明人俞昌時自行印製《雞血療法簡說》[6],歷經上海市衛生局靜安區分局調查,並於提交《上無三廠醫療衛生工作並雞血注射實驗報告》,表明打雞血雖然有效,但明顯沒有俞醫生說的那麼神奇,認為「雞血療法」需要進一步實驗,才能證實效果如何。然而俞醫生認為,實驗小組的專家刻意誇大了打雞血的副作用,在人體實驗方面不夠大膽;且主張脫敏雞血粉不但製作成本高昂,其療效也比新鮮雞血差。他還認為實驗小組的個別專家,嚴重違背了當時「多快好省」的號召,存在嚴重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等問題[2][3]。
1964年12月12日,俞昌時給衛生部、中國科學院寫信申訴。[6]在俞的申訴信中寫道:「雞血療法」當時也得到了「醫務界許多正直而前進的人士」一致「公認」;尤其在中醫界,一些有名望的中醫,認為它是祖國醫學的固有遺產,應發揚光大,作為創造我國新醫藥學派的重要項目之一。俞昌時並不滿足於肌肉注射雞血,而是「現已成功地發展到對人作靜脈注射」,雖然尚在縝密試用中,「但望其前途,將是對人類更大貢獻的發展方向」。
1965年6月12日,上海市衛生局召開了專家座談會,堅持認為:鮮雞血是有異性蛋白過敏性血清反應存在,不安全,「目前雖未發生死亡事故,但如繼續應用下去,意外事故勢所難免,特別鮮雞血治療對象均為慢性病,該病本身無多大危險性,而治療卻冒着危險更值得考慮。」半月後,上海市衛生局寫了《關於雞血療法的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呈送衛生部,稱將限令俞立即停止私自給病人注射鮮雞血試驗的行為。
1965年7月23日,衛生部下發了《關於「雞血療法」的通知》,同意上海市衛生局調查報告的看法和處理意見,通知強調,「今後,應禁止醫務人員用鮮雞血給病人治病,以免發生過敏危險。群眾要求醫務人員用鮮雞血給予治療者,應加以勸阻。對於群眾中流行的各種傳說,應進行必要的澄清和解釋。」[6]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的非正常死亡、流血,使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易逝,因此特別重視肉體生命的保全。只是藉助於西洋注射器械,又有了些「洋為中用」的科學色彩、現代意味,似乎愈發增加了可信度;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一哄而起、應和者特別地多。1980年代,相聲演員姜昆曾創作《紅茶菌和打雞血》對其進行諷刺。現代漢語也經常用「打雞血」形容一個人過於亢奮。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