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楞嚴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楞嚴塔,位於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雞足山天柱峰頂的金頂寺內,是一座密檐式佛塔,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2003年公布為第二批大理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天柱峰頂在明朝之前已有一座方塔,名為放光塔,後傾頹[1]。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御史孫愈賢捐資修建光明寶塔[1]。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寺內大火,除金殿和塔外均被燒毀;次年雲貴總督范承勛、提督諾穆圖問起火災原因,有僧人言建塔以來屢次發生火災,請求拆除光明寶塔,范承勛同意拆除,並建起天一閣[1][2]。民國十八年(1929年),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遊覽雞足山,應僧人、士紳之請,籌款在光明寶塔原址建楞嚴塔。1932年動工,1934年建成,耗資100萬元滇幣。[1]在抗日戰爭時期,楞嚴塔成為駝峰航線的重要航標[2][3]。「文革」期間,雞足山的金頂寺等各寺廟遭到嚴重破壞[1],紅衛兵曾計劃炸毀楞嚴塔,但未能實施[4][5]。1983年,政府撥款維修[1]。2006年12月至次年3月,進行大規模維修裝飾,耗資100萬元[6][1]。
建築
楞嚴塔為十三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通高42米,邊長6.4米,塔內分為七層,第一層中央立中心柱,以木梯盤旋而上。二層四周設有外迴廊,圍鐵護欄。其餘各層間設木隔板,一角有爬梯供登臨,各層四面設券頂窗洞。塔剎為葫蘆寶頂。[7][2][8][9]一層外壁上鑲嵌着周鍾岳撰文、陳榮昌書《雞足山楞嚴塔碑銘》,二層外壁上鑲嵌着龍雲題「法相莊嚴」碑[1]。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