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高·曼
美國導演、編劇及監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高·曼 (英語:Michael Mann,1943年2月5日—)是一名美國導演、編劇及監製。曼恩於大學時決心投入影視產業,事業初期為許多警匪題材劇集工作過。1981年,曼恩推出了首部院線電影《大盜》,1984年擔任知名劇集《邁阿密風暴》的執行製作人。《大盜》、《天魔刦》和《孽慾殺人夜》這三部早期作品雖然沒有亮眼的票房,但在多年後發展出類似邪典電影的地位。曼恩接下來的幾部作品皆在票房或影評上取得成功,1992年歷史片《最後的摩根戰士》創下票房佳績,1995年犯罪片《盜火線》在全球賣出1.87億美元,更被視為影史傑作。1999年的傳記片《奪命煙幕》入圍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曼恩首度獲提名最佳導演獎。
2000年代,曼恩開始嘗試高清影像規格的數碼攝影,是電影界和劇集界的先例之一。2001年的傳記片《韋·史密夫之拳王阿里》和2006年由劇集翻拍的《邁阿密風暴》因高額成本(超過1億美元)而成為票房炸彈,不過2004年的《同行殺機》以2.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創下曼恩生涯紀錄。繼2009年的《大犯罪家》之後,曼恩時隔六年才推出《黑客特攻》,前者表現尚佳,後者則票房口碑雙敗。2023年,曼恩將籌備二十餘年的《法拉利》搬上大銀幕,而他的下一部作品將是《盜火線2》。
Remove ads
早年
1943年2月5日[1],曼恩出生於芝加哥[2]的一個猶太人家庭[3]。曼恩之父名叫傑克(Jack),母親是埃絲特(Esther)[3]。曼恩的祖父於1912年從俄羅斯帝國移民到美國,隨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4]。也因為戰事的關係,他相隔十年後才把妻小從奧夫魯奇[3]接來[4]。曼恩之父曾投身第二次世界大戰[3],參加了突出部之役等戰役[4]。據曼恩所述,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因戰爭留下創傷,且不願提及那段往事[4]。曼恩之父在戰後變得憤世嫉俗,這點也影響了曼恩的觀念[3]。1969年,曼恩之父因肺栓塞去世,享年56歲[3]。
曼恩在洪堡公園長大[5][6],父親在當地從事食品產業[5]。曼恩就讀阿蒙森高中[6],畢業後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英語文學學系[7]:2。大學時,曼恩看了一場《悲情花街》(1925年)的放映,就此萌生了成為電影導演的想法。同年他又在當地電影院看了《密碼114》(1964年),使他打定了主意。[8]1965年大學畢業後,曼恩隨即前往英國,在倫敦電影學校[3][9]就讀兩年[9],出國背後的部分原因是避免參與越戰[3][7]:20。1967年曼恩畢業[5]後,他製作了一些紀錄社會動盪的短紀錄片,並曾前往法國巴黎為全國廣播公司(NBC)拍攝六八運動[3]。1971年,曼恩返美並投身劇集製作[8]。
曼恩在倫敦電影學校畢業前曾有過一段婚姻,並有一個女兒[5]。1971年,曼恩與女藝術家桑默(Summer)搬家至洛杉磯[5],並於1974年結婚,兩人共同養育四個女兒[3]。其中一個女兒艾米·坎安·曼恩長大後和曼恩一樣從事導演及製片工作[10]。
Remove ads
職業生涯
1970年代,曼恩在劇集界參與過不少作品的製作,包含替《孖咇勇探》編劇以及導演《女警察》的部分集數[8]。曼恩在日後訪談中稱,該時期的他可說是在當學徒,並有寶貴的收穫:《孖咇勇探》監製羅拔·李文教他敍事方式與結構,為《警察故事》編劇則開啟他與警方的合作[11]。《警察故事》的劇情大多改編自真實事件,曼恩因此與警察促膝長談,了解珍貴的案件細節,曼恩稱這個經驗為他往後寫的每一部劇本鋪路[11]。1978年,曼恩主創的首部劇集《拉斯維加斯$》問世,主角是一名拉斯維加斯私家偵探(羅拔·烏立希飾演)[11]。曼恩原本想打造一部風格極端的偵探劇,雖然最終因製作人攪局而事與願違,他稱該劇使他對被大眾忽視的區域產生興趣[11]。
1979年,曼恩導演了他的首部電影《天牢勇士》[3],該片以電視電影的形式發行[11],僅在歐洲院線上映[8]。該片在佛森州立監獄實地拍攝[3],講述一名被判無期徒刑的囚犯(彼得·史特勞斯飾演)勤練跑步,最終爭取奧運資格的故事[11][12]。《天牢勇士》在當年榮獲三項艾美獎[13][14]和一項美國導演工會獎[15],曼恩身為導演兼編劇的表現獲得肯定。曼恩的首部院線電影《大盜》於1981年上映,這部新黑色電影描寫一名芝加哥偷竊好手(占士·堅飾演)的故事[3]。《大盜》並未大獲成功,但後來成為劇集《邁阿密風暴》的風格基礎[4],其藝術價值亦在多年後得到認可,2014年獲標準收藏選錄[12]。1983年,曼恩執導了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恐怖片《天魔刦》,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群納粹士兵在羅馬尼亞的一個小村莊意外釋放出惡靈[16]。該片以被刪減的形式上映,口碑不佳,但在多年後逐漸成為邪典電影[17]。
1984年,曼恩在安東尼·耶克維奇主創的全國廣播公司(NBC)劇集《邁阿密風暴》擔任執行製作人[18]。據《紐約時報》在1985年描述,這部警察劇帶有音樂短片(MV)的風格,相當時髦[18]。該劇很快地大受歡迎[19],並捧紅了兩位主演當·莊遜和菲利普·米高·托馬斯[11]。藉此成功,曼恩對自己的下一個企劃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權[20]。在《邁阿密風暴》的頭兩季製作完後,他轉移注意力去拍1986年上映的《孽慾殺人夜》[11],該片改編自漢尼拔·萊克特系列之小說《紅色龍》[21]。儘管票房不佳[22],《孽慾殺人夜》在法庭科學作品中頗具影響力[23]。同樣在1986年,曼恩監製了另一部NBC劇集《警察故事》,該劇由曼恩1970年代結識的芝加哥警員查克·亞當森[3]主創[24],主演丹尼斯·法瑞那也是警界出身[20]。
1990年,曼恩監製了NBC出品、榮獲黃金時段艾美獎最佳迷你劇的《毒品戰爭:卡馬雷納的故事》[25],內容聚焦於美國緝毒局幹員基基·卡馬雷納(史蒂芬·鮑爾飾演)的生平和死亡[26]。1992年,曼恩自編自導歷史片《最後的摩根戰士》,該片改編自占士·菲尼莫爾·庫珀的1826年同名著作[27]。曼恩在4歲時看了1936年的電影版《碧血灑番城》並留下深刻印象,是他製作《最後的摩根戰士》的契機[4]。該片叫好又叫座[28][29],北美票房超過7500萬美元[30],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31]和英國電影學院獎[32]。1995年,曼恩將一份從1970年代開始寫的劇本(取材自亞當森的真實故事)搬上大銀幕,亦即《盜火線》[3],首度共戲的阿爾·柏仙奴與羅拔·迪尼路在片中分飾警察和職業罪犯。曼恩曾在1989年將劇本簡化成電視電影《洛城大劫案》,本意是當成全新劇集的試播集,但並未獲得電視台青睞[33]。《盜火線》獲得巨大的成功[3],全球票房突破1.87億美元[34],並被視為犯罪片類型以至於影史的傑作[35][36]。
1999年,曼恩執導了傳記片《奪命煙幕》,並和艾瑞克·羅斯一同編劇[37],劇情圍繞着報導性節目《60分鐘》的製作人洛厄爾·柏格曼(柏仙奴飾演),以及有意揭露煙草業黑幕的科學家傑佛瑞·威甘德(羅素·高爾飾演)[38][39]。該片入圍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曼恩首度獲提名最佳導演獎,但最終輸給森·曼特斯[40]。曼恩的下一部導演作品是拳擊手穆罕默德·阿里的傳記片《韋·史密夫之拳王阿里》,由韋·史密夫主演、2001年上映[41]。該片得到的影評以好評居多[42][43],但因無法回收鉅額預算而成了票房炸彈,《商業內幕》估計虧損高達1億美元[44]。2002年,曼恩操刀CBS劇集《搶劫與兇殺部門》,並用從《韋·史密夫之拳王阿里》開始實驗的高清影像規格[45]進行拍攝,開創劇集界的先例[20]。2004年,曼恩將史超域·比提的劇本《同行殺機》拍成電影,講述在洛杉磯的一個晚上,的士司機(占美·霍士飾演)意外載到職業殺手(湯·告魯斯飾演)的故事[46]。該片在全球創下2.2億美元的票房,是曼恩生涯中最賣座的導演作品(不考慮通貨膨脹)[47],他也藉該片入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不過最後勝出的是米克·李[48]。此外,《同行殺機》對數碼攝影的使用被視為影史上的突破[49]。
Remove ads
2006年,曼恩將《邁阿密風暴》翻拍成電影《邁阿密風暴》,找來哥連·費路與占美·霍士替代原本的兩位主演。該片上映後獲得兩極的評價,還使片商虧損約3000萬美元。實際上該片在拍攝時就屢遭挫折,曼恩還被迫更改結局。電影版的風格被指與劇集版截然不同,不過隨着時間過去,影評人的態度有所好轉。[50]2009年,曼恩執導了《大犯罪家》,講述黑幫人物約翰·迪林傑(尊尼·特普飾演)在1930年代短暫的活躍時期[51]。《大犯罪家》的全球票房達到2.1億美元[52],並獲得影評人的普遍好評[53][54]。2012年,曼恩與大衛·米爾契合製賽馬題材的HBO劇集《馬場風雲》,並執導其試播集[55]。然而該劇在第一季開播兩個月後,就受拍攝時的三起馬匹死亡事件影響而中止後續製作[56]。同年,曼恩擔任第69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單元的評審團主席[57]。
2015年,曼恩執導了《黑客特攻》,基斯·咸士禾夫領銜主演,劇情描寫曾因駭客行為入獄的電腦天才替政府破解陰謀[58]。該片上映後評價不佳,亦成為票房炸彈[59]。2022年,曼恩擔任HBO劇集《東京風雲》之試播集的導演[60],同年8月發表了與梅格·嘉德納合寫的小說《盜火線2》[61],為《盜火線》的前傳兼續集[62],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61]。2023年,曼恩時隔8年的導演作品《法拉利》上映,這部法拉利汽車創辦人恩佐·法拉利(阿當·戴華飾演)的傳記片最早從1990年代便開始籌備[4]。該片在第80屆威尼斯影展上角逐金獅獎[63],並獲得普遍影評人的好評[64][65]。同年10月,曼恩證實他的下一部電影將是《盜火線2》[62]。
Remove ads
作品列表
Remove ads
- 註:僅列出導演作品、不考慮通貨膨脹
Remove ads
- 註:僅列出導演作品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