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痲瘋桿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痲瘋桿菌,也稱韓森氏桿菌,是一種可引起痲瘋病的分支桿菌,菌體呈短小棒狀或稍彎曲,長約2-6µm,寬約0.2-0.6µm,抗酸染色呈紅色(抗酸性),革蘭氏染色呈陽性,好氧菌。
Remove ads
發現歷史
於1873年由挪威醫生格哈德·阿瑪爾·漢生在痲瘋病人的皮膚結節中發現。
殺滅方法
痲瘋桿菌在0℃可活3-4周,強陽光照射2-3小時後喪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鐘可滅活。
內部參考
外部連結
- The genome of Mycobacterium lepr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Mycobacterium leprae. NCBI Taxonomy Browser. [2018-01-26]. 17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