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翅鳶
鹰科黑翅鸢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翅鳶(學名:Elanus caeruleus),又名黑肩鳶(不是指分布於澳大利亞、學名為Elanus axillari的物種黑肩鳶 )[3]。鷹科鳶亞科黑翅鳶屬的一種鳥類。主要分布於東洋界和非洲的田野和半沙漠,另外在新幾內亞、歐洲伊比利半島、尼羅河流域和阿特拉斯山脈以北的沿海地區也有分布。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2]。黑翅鳶舊時與黑肩鳶、白尾鳶、紋翅鳶合併為一超種,並以一個指名亞種的形式存在。[3]

雖然在金門一直都有黑翅鳶族群,但台灣一直到2001年在雲林濱海記錄到繁殖成功後,都沒有長住的群體。[4]目前黑翅鳶族群在台灣有拓展的趨勢,至今部分平原地區都可看到黑翅鳶的蹤跡。[5][6]由於黑翅鳶的擴張被認為是自然移動所致,所以不認為是入侵種。
該物種在歐洲最早的繁殖記錄是在1860年代,牠們生活範圍在南歐和西亞可能正在擴大,這被認為是因土地利用的變化,特別是農業和牧場幫助了黑翅鳶族群的成長。 [7][8][9][10]
黑翅鳶在大多數地區為留鳥。但據稱有部分群體會遷移。[11]
Remove ads
亞種與分布
- Elanus caeruleus caeruleus,黑翅鳶指名亞種,分布於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部。[12]
- Elanus caeruleus vociferus,黑翅鳶南方亞種,分布於東洋界和華南地區、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13]。
- Elanus caeruleus hypoleucus ,黑翅鳶菲律賓亞種,分布於巽他群島、菲律賓、蘇拉威西和新幾內亞。[12]
- Elanus caeruleus wahgiensis,黑翅鳶新幾內亞亞種,有時會自菲律賓亞種獨立。
專家對於亞種的認定有分歧,除了新幾內亞亞種較明顯不同,各地的亞種仍在各自表述。[3]
特徵


黑翅鳶長約35到38公分,翼展長80到95公分。成年黑翅鳶的身體呈淡灰色,雌雄同型,亞成鳥體紅棕色。頭部呈白色,下半身亦為白色,棲息時翅尖超出尾部。與一般鷹科鳥類不同,其飛行時翅膀末端不分岔,而是像隼類一樣呈尖狀。喙基寬,因此口部可以張得很大。[3]
行為與生態
黑翅鳶無固定繁殖期,且一年內可飼養一隻以上的幼雛,在台灣被記錄到築巢於樹如木麻黃、烏臼之上。[4]黑翅鳶以兔、鼠為食,也吃小型鳥類、蛇、蛙、蜥蜴、蝗蟲。[14]牠們會棲於開闊地帶的突出樹枝,並以俯衝的方式抓住獵物,也會像隼類那樣盤旋。[11][15][16][17][4]鳴聲尖細。
4月~12月是黑翅鳶的繁殖期。黑翅鳶每次繁殖都要重新築巢,築巢會選擇地某些樹種,主要巢材為枯樹枝,巢離地高度都在11m以上(n=4)。巢外徑為40cm,巢高30cm,巢深10cm(n=1)。黑翅鳶每窩繁殖雛鳥3~4隻,離巢時的雛鳥成活率都達到100%(n=4)。繁殖期的黑翅鳶食物主要為鼠類。黑翅鳶的繁殖期長,繁殖力強,雛鳥成活率高,對人類活動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近年來的分布範圍逐漸擴大。[18]
自2017年起,台灣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開始在農田設立棲架,吸引鳥類棲息,其中猛禽如草鴞、鳳頭蒼鷹和黑翅鳶都是常客,由於黑翅鳶以鼠類為主食,若食用吃到滅鼠藥的老鼠,很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目前亦在推廣以設立棲架吸引黑翅鳶捕捉害鼠。[19][20]
保護
- 受華盛頓公約附錄Ⅱ保護。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為無危(LC)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21]
- 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Ⅱ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2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