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694年康熙大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694年康熙大地震,指的是康熙卅三年疑似發生於台北的大地震,並造成台北盆地地層嚴重下陷,因此形成「康熙台北湖」。
背景
“ | 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 | ” |
而關於康熙台北湖的成因,郁永河轉述淡水社社長張大的描述:[1]
“ | 張大云:『此地高山四繞,周廣百餘里,中為平原,唯一溪流水,麻少翁等三社,緣溪而居。甲戌(康熙33年)四月,地動不休,番人恐怖,相率徙去,俄陷為巨浸,距今不三年耳。』指淺處猶有竹樹梢出水面,三社舊址可識,滄桑之變,信有之乎? | ” |
註釋:所謂的「麻少翁等三社」,即指麻少翁、大浪泵與唭里岸三社。
存在爭議
徐明同教授根據陳正祥教授「康熙臺北湖湖岸與今日10公尺等高線一致」的推測[2],估計造成如此地陷的地震震級可能達 7.0[3]。惟此一規模的大地震必然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質疑為何在當時的其他文獻上並沒有任何紀錄。[4]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認為,該地震若真有發生成因是山腳斷層錯動,根據2012年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探勘此斷層的結果,判定為1萬年內未曾經活動過的第二類活斷層,否定因山腳斷層曾經導致此次地震。[5][6]
相關作品
- 徐毅振《康熙台北湖》
參照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