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36年臺灣州會議員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36年臺灣州會議員選舉,為臺灣日治時期在1936年11月20日舉辦的州會議員選舉,由1935年當選的市會與街庄協議會議員選出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的州會議員,共選出76人,佔全數州會議員的一半,另一半則為官派州會議員。此次選舉為台灣的第一屆州會議員選舉,同時也是台灣日治時期的第二次選舉。州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第二屆的州會議員選舉為1940年臺灣州會議會員選舉。[1]
統計
此次選舉具選舉權者總計3,607人,其中本島人2,864人(占本島人總數之6%),內地人742人(占本島人總數之31%)[2]。第一屆州會議員相關統計列表如下:
州會議員列表
臺北州州會議員共選出36人,其中民選18人,官選18人。選區劃分如下:[4][5]
新竹州州會議員共選出22人,其中民選11人,官選11人。選區劃分如下:[4][5]
臺中州州會議員共選出32人,其中民選16人,官選16人。選區劃分如下:[4][5]
臺南州州會議員共選出36人,其中民選18人,官選18人。選區劃分如下:[4][5]
高雄州州會議員共選出26人,其中民選13人,官選13人。選區劃分如下:[4][5]
相關條目
- 協議會
- 原臺南州會
-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第一屆)
- 1939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第二屆)
- 1940年臺灣州會議會員選舉(第二屆)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