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拉克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1年12月15日,伊拉克什葉派伊斯蘭組織伊斯蘭達瓦黨黎巴嫩貝魯特伊拉克大使館發動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爆炸夷平了大使館,造成61人死亡110人受傷,身亡的包括伊拉克駐黎巴嫩大使。

快速預覽 伊拉克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 位置 ...

是次襲擊被許多人認為是第一宗現代自殺式炸彈襲擊,預示着1983年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1983年貝魯特軍營炸彈襲擊的發生。

背景

在1979年伊朗革命成功的鼓舞下,反復興社會黨的伊斯蘭組織達瓦黨伊朗政府的財政和軍事援助下,開始使用暴力手段對抗伊拉克政府。1979年和1980年,達瓦黨在伊拉克暗殺了一些「高級但低調」的復興社會黨官員[1]。1980年4月,達瓦黨企圖謀殺伊拉克副總理塔里克·阿齊茲後,伊拉克政府強烈鎮壓達瓦黨,其中包括處決達瓦黨精神領袖穆罕默德‧巴克爾‧薩德爾[2]

在1980年9月爆發的兩伊戰爭期間,剩下的達瓦黨領導人逃往伊朗,該組織成為伊朗政府對抗伊拉克的「有效代理人」[3]

炸彈爆炸

1981年12月15日,一名自殺式炸彈手駕着一輛裝有大約100公斤炸藥的汽車,衝入伊拉克駐貝魯特大使館大樓。 隨之而來的爆炸摧毀了大使館,造成61人死亡,包括伊拉克大使阿卜杜勒·拉扎克·拉弗塔,另有110多人受傷[4] 。敍利亞詩人尼扎爾·卡巴尼的伊拉克籍妻子巴爾齊斯·阿爾拉維也在襲擊中喪生。卡巴尼曾在大使館文化部工作[5]

影響

這次襲擊被認為是第一宗現代自殺式炸彈襲擊(另外有人則指這是早期襲擊的其中之一),同時預示着1983年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和1983年貝魯特軍營炸彈襲擊[6][7][8][9]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