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1年西班牙未遂政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1年西班牙未遂政變(西班牙語:Intento de Golpe de Estado de España de 1981),簡稱23-F[註 1],是1981年2月23日下午發生在西班牙的一場未遂政變。西班牙國民警衛隊中校安東尼奧·特赫羅帶領約一百五十名軍人,衝進眾議院,武力劫持正在開會的眾議員和內閣成員,企圖推翻政府。在胡安·卡洛斯國王的指揮下,政府軍在政變發生18小時後和平解放眾議院。
Remove ads
背景
- 西班牙民主轉型
1975年11月,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病逝。他的繼任者胡安·卡洛斯宣布改革獨裁體制,推行政治民主化。他先後頒布了政治改革法,使一些左翼政黨取得了合法地位。1977年又舉行了議會選舉,是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後近40年來的首次大選。1978年的公投通過了42年來的第一部憲法,確定西班牙為議會君主制政體。[1]
但是,從民主化進程的第一天起,維護獨裁制和要求民主兩派勢力之間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佛朗哥主義及其追隨者仍然保留了相當大的勢力。在軍隊尤為突出。1978年,西班牙發生了一次反對民主化進程的未遂政變「銀河行動」。[1]
- 首相辭職
1980年,受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西班牙經濟處於停滯狀態,在石油供應、通貨膨脹和失業等方面的困難更為突出。同時,西班牙恐怖活動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1980年死於埃塔等恐怖組織暗殺的人數達到128人的新高峰。此外,在西班牙某些行政區實行自治問題上,各黨派間存在分歧。其中,巴斯克、加泰羅尼亞等地區相繼宣布自治。[2]
在這些壓力下,首相阿道弗·蘇亞雷斯在1981年1月29日舉行的內閣會議上宣布辭去首相職務。負責經濟事務的第二副首相卡爾沃-索特洛成為新首相人選。[3]
Remove ads
經過
1981年2月23日下午,正當西班牙眾議院舉行全體會議,對新首相人選卡爾沃-索特洛進行第二輪信任投票時,大約一百五十名國民警衛隊軍人在安東尼奧·特赫羅中校的帶領下,衝進會場。他們向會議廳的天花板開了數槍,然後帶走了西班牙看守內閣首相阿道弗·蘇亞雷斯、負責安全事務和國防的第一副首相曼努埃爾·古鐵雷斯·梅利亞多等內閣成員,還帶走了工人社會黨總書記費利佩·岡薩雷斯和共產黨總書記聖地亞哥·卡里略。[4]

在此期間,西班牙各地局勢平靜。只是在事件發生後幾小時,華倫西亞軍區司令海梅·米蘭斯·德爾博什中將宣布華倫西亞地區處於緊急狀態。他是佛朗哥的支持者。[4]
事件發生後,西班牙國王兼武裝部隊總司令胡安·卡洛斯緊急召集三軍參謀長和內閣副大臣(正職大臣已被扣作人質)開會商量對策。第二日凌晨,國王發表了全國電視講話,表示已經下令軍政當局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維護安全秩序。西班牙除華倫西亞的絕大部分軍區負責人和軍隊表示效忠國王。[4]
在政府軍隊的包圍下,叛亂分子於24日清晨投降,並向政府交出了被扣押18小時的人質。政變以失敗告終。此次事件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5]
Remove ads
事後
2月24日,政變首領安東尼奧·特赫羅中校和第三軍區司令米蘭斯·德爾博什中將等十幾人被逮捕。[5]
2月25日,眾議院重新舉行了信任投票,原來在第一輪投票中投反對票的議員,這次改投了棄權票或贊成票。最終,卡爾沃-索特洛獲得了186票的絕對多數,當選首相。[5]
5月23日上午,24名武裝人員佔領巴塞隆拿中央銀行,扣留了當時在銀行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和顧客。他們要求政府釋放2月23日右派政變的主要人物特赫羅等。在經過近36小時的談判和鬥爭之後,於24日晚上平息。國民警察逮捕了10名武裝佔領者,擊斃1人,另有13人逃跑。[6]
經過近一年的調查,檢察官以「軍事叛亂罪」對策動和參與政變的33名主要人物進行起訴,交付最高軍事法庭審理。受審的33人中,除1名文職人員外,其餘全是軍人。[7]
1982年6月3日下午,西班牙最高軍事法庭作出了最終判決。其中兩名主犯(安東尼奧·特赫羅中校和米蘭斯·德爾博什中將)被判處三十年有期徒刑,另外有20人分別被判處一至六年徒刑,其餘11名被告被宣判無罪。[8]
紀念

每到2月23日,西班牙民眾都會舉行集會,對老國王胡安·卡洛斯致以深深的敬意。[9]
參見
- 卡爾沃-索特洛內閣
- 1978年西班牙未遂政變
- 1982年西班牙未遂政變
註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