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是國際足協主辦的第20屆國家足球隊賽事——2014年世界盃的最後一場比賽。於2014年7月13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簡拿運動場進行,對陣雙方分別為德國與阿根廷。當屆世界盃由東道主巴西和31支從國際足協六個洲際協會成員的外圍賽中出線的球隊參加。32支球隊首先進行分組賽,其中的16隊可進入淘汰賽。在晉身決賽的過程中,德國隊以兩勝一平的成績名列G組榜首,進而在十六強賽中擊敗阿爾及利亞,至半準決賽戰勝法國,並在準決賽中以7-1橫掃巴西。阿根廷隊則是以三戰全勝排名F組第一,之後在十六強賽中戰勝瑞士,至半準決賽擊敗比利時,再於準決賽通過互射十二碼淘汰荷蘭。決賽共有74,738名觀眾於現場觀戰,另有逾10億觀眾通過電視轉播收看,該場比賽的主球證是來自意大利的尼古拉·列佐里。
阿根廷前鋒干沙路·希古恩於上半場面對德國門將文奴爾·紐亞的單刀時錯失了入球機會,而貝內迪克特·賀維迪斯在半場結束前的射門擊中立柱,未能幫助德國隊取得領先。利安奴·美斯在下半場開始後不久與紐亞一對一交鋒時曾有機會得分,但他的低射偏出了球門。第71分鐘,湯瑪士·梅拿在安德列·舒賀爾尼和梅蘇特·奧斯爾的配合下直衝球門,但他無法控制住球,被阿根廷門將沙治奧·羅美路輕鬆沒收。比賽在90分鐘內未分勝負,需要進入加時賽,並由德國人在加時賽下半場打破僵局。常規時間結束前不久才後備登場的馬里奧·葛斯從左路接到舒賀爾尼的傳中,胸部停球後隨即左腳抽射入網,最終以1-0幫助德國隊鎖定勝局。
這是德國隊第四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也是兩德統一後的首次、以及歐洲球隊在美洲奪得的首次世界盃冠軍。葛斯被評為當場最佳球員,美斯則獲頒金球獎,成為國際足協本屆賽事的最佳球員。德國隊領隊祖亞占·路維將此次勝利稱為十年前由前任尤爾根·奇連士文領導的計劃的最終成果,並讚揚了球隊的意志。他的阿根廷對手亞歷山卓·沙比拿則認為自己的球隊輸掉比賽很不幸,並稱其弟子為「勇士」。在來屆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德國隊在分組賽階段不敵墨西哥和韓國,未能實現衛冕,是連續第三支在分組賽階段即遭淘汰的世界盃衛冕冠軍。
Remove ads
背景
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是國際足協為國家足球隊主辦的第20屆世界盃,於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舉行。[4][5]巴西隊作為東道主自動獲得了當屆世界盃參賽資格,203支球隊則通過國際足協六個洲際協會成員組織的外圍賽,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間爭奪餘下的31個名額。[6][7]進入決賽週後,參賽隊會被分成八組,每組四隊,每隊以循環賽的形式相互對戰一次。每組的前兩名球隊可晉身淘汰賽階段。[5]當屆賽事的衛冕冠軍是2010年世界盃的優勝者西班牙,他們已經取得了重大賽事的三連冠,包括2008年歐洲盃和2012年歐洲盃。[8]但西班牙在2014年世界盃的分組賽階段便出局。[5]
德國是傳統的歐洲勁旅,此前曾七度晉身決賽,並三次奪冠,分別為1954年、1974年和1990年。但進入1990年代末,他們日漸走進低谷。[9]在1998年世界盃,德國在八強以0-3不敵克羅地亞,而在兩年後的歐洲國家盃中,他們更在分組賽一平二負僅入一球出局。德國隊接連的慘敗令德國足球總會意識到球隊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為此,德國足總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重建青訓系統。[9]全國隨後設立300多個的青訓中心,並規定德甲和德乙的球隊必須設置其青訓中心,以發掘具天賦的球員。[10]此後,德國的足球人才逐漸湧現,許多現役球員也受益於青訓計劃而成為國家隊一員。同時,前著名球員尤爾根·奇連士文自2004年執教德國隊後強化球員的進攻意識和體能,接手的祖亞占·路維在奇連士文遺下的戰術上加以改良,並更強調技術打法和控球,讓德國隊變得強大。[11]2006年起,德國連續兩屆世界盃取得季軍,並在歐洲國家盃取得一次亞軍。故此,傳媒認為德國已經復興。[12]
阿根廷是南美傳統強隊之一,曾四次打進世界盃決賽,並兩度問鼎冠軍,分別為1978年和1986年。[4]1990年世界盃亞軍之後,阿根廷最遠也只能晉身到八強。2011年,經歷沙治奧·巴迪斯達不甚成功的執教後,亞歷山卓·沙比拿接手成為阿根廷的領隊。在他的調教下,阿根廷交替使用5-3-2、4-3-3和4-4-2等陣式,並採用防守反擊為戰術。同時,他安排前鋒利安奴·美斯作為球隊的攻擊核心,除負責射門外,還負責為多名進攻球員助攻。[13]
兩隊過往在世界盃上共交手六次,[14]包括1986年決賽阿根廷以3-2獲勝,以及1990年決賽西德以1-0獲勝。[15][16]雙方在最近兩屆世界盃的半準決賽階段都曾相遇,且晉身者都是德國人,分別為2006年通過互射十二碼獲勝,以及2010年以4比0獲勝。[17][18]他們在2014年世界盃前的最近一次交鋒是2012年8月15日在法蘭克福的商業銀行競技場進行的一場友誼賽,阿根廷以3-1獲勝。[19]
Remove ads

2011年,巴西主辦方宣布決賽的比賽場地為里約熱內盧的小馬里奧記者運動場,俗稱馬拉簡拿運動場。[20][21]它是為籌備195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而建,在那屆賽事的決賽中,烏拉圭在全場173,850名觀眾面前以2-1擊敗巴西贏得獎盃,這也創造了足球史上比賽上座人數最高的紀錄。[註 1][23]此後,馬拉簡拿運動場還相繼舉辦過1989年美洲國家盃和2013年洲際國家盃決賽。該場地在2014年世界盃之前斥資1億7,500萬英鎊進行了大規模重建,在整座5層建築物上加上頂蓋,並將容量縮減至78,838人。[24][25][26]在世界盃時,它共承辦7場的賽事,除決賽外,還有4場分組賽以及兩場淘汰賽。而在世界盃結束後,馬拉簡拿還會成為2016年夏季奧運會男足和女足決賽的主場館。[27]
賽事共對外發售75,000張門票,其中71.5%在巴西內部發售,其餘不足三成則在全球187個國家和地區出售。[28][29]門票價格分為3等:440、660和990美元。[30]儘管價格高企,比賽門票還是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在巴西,就在報導指黃牛黨把原價為990美元的門票炒賣至68,000元。[29]
Remove ads
2014年5月29日,國際足協宣布了2014年世界盃決賽的比賽專用球,它由體育用品公司Adidas提供,名為「森巴榮耀·決戰里約」(Brazuca Final Rio),是自1970年世界盃後的第12個賽事指定用球。[31][32]「森巴榮耀·決戰里約」由6塊十字型皮革組成,是歷代世界盃用球中最少的,又採用2012年歐洲盃用球「Tango 12」的內膽,以確保皮球運動時的穩定性和方便球員控球。[33]有別於分組賽至季軍戰時所用的球,這球的主色除了白色外,還有綠色和金色,非而之前的藍色、橙色和綠色等森巴色彩。[32]這也是繼「柏林團隊之星」(2006年)和「普天同慶」(2010年)之後,第三款專門為世界盃決賽推出的比賽用球。[34]
晉身過程
德國隊在本屆世界盃上被分入G組,同組球隊還有加納、葡萄牙和美國。[35]他們的首場比賽是2014年6月16日在沙亞瓦多的新水源運動場對陣葡萄牙。開場僅10分鐘,祖奧·彭利拿在大禁區內對馬里奧·葛斯犯規,德國隊獲得十二碼機會。湯瑪士·梅拿一蹴而就,幫助德國隊取得領先。[36]麥斯·曉姆斯於第32分鐘頭球攻入第二球,而葡萄牙的比比在5分鐘後因用頭頂撞梅拿,被紅牌罰下。[37]梅拿隨後於傷停補時階段射入個人第二球,使德國在半場便取得3球的巨大優勢。[37]下半場,魯爾·柏迪斯奧未能化解安德列·舒賀爾尼的傳中,梅拿近距離攻入第三球完成帽子戲法,德國則以4-0獲勝。[38]德國人的第二場比賽是在福泰希萊薩的大城堡運動場對陣加納。上半場雙方互交白卷,直到第51分鐘才由葛斯打破僵局,他接到梅拿的傳球後甩頭攻門,球打在自己的膝蓋上彈起,越過了加納門將法泰希烏·達烏達。加納人迅速通過安德烈·阿休的頭球扳平比數,隨後蘇利·蒙達利中圈斷球後直塞給反越位突進到禁區內的艾沙姆·基恩,由後者面對出擊封堵的文奴爾·紐亞推射遠角破門,使加納實現反超。[39]德國隊在第71分鐘再次扳平比數,後備上陣的米路斯拉夫·高路斯近距離將貝內迪克特·賀維迪斯的頭球捅入球門。[39][40]高路斯就此追和了巴西球員朗拿度在世界盃上創造的15個入球紀錄,比賽也以2比2結束。[39]德國隊在分組賽最後一場比賽是在累西腓的伯南布哥運動場對陣美國,他們需要獲勝或打平才能確保出線。[41]在雨中,當美國門將添·侯活撲出佩亞·梅迪薩卡的頭球後,梅拿在禁區內補射攻入全場唯一入球。德國隊以分組頭名的身份晉身。[42]
德國在十六強賽的對手是阿爾及利亞,比賽於6月30日在阿雷格里港的河岸運動場進行。[43]雙方在90分鐘的常規時間後以0-0戰平,BBC體育的大衛·奧恩斯坦(David Ornstein)稱德國隊經常顯得「驚慌失措」,因為「阿爾及利亞在一場激動人心的對決中開場便浪費了一連串的機會」。[44]德國隊在加時賽初段取得領先,當時梅拿從左路傳中,舒賀爾尼近距離射門得分。[44]梅蘇特·奧斯爾在加時賽的最後一分鐘為德國隊射入第二球,隨後在傷停補時階段,阿卜杜勒穆曼·賈布用一記抽射為阿爾及利亞扳回一球。德國隊最終以2-1獲勝。[43]之後,他們於7月4日在馬拉簡拿運動場與法國進行了半準決賽。比賽進行到第12分鐘,曉姆斯接應東尼·卻奧斯開出的自由球頭球破門,幫助德國隊取得領先,而此球也成為這場被奧恩斯坦稱為「輕鬆」取勝的唯一入球。[45]7月8日在貝洛奧里藏特米內羅運動場舉行的準決賽中,德國面對的是本屆賽事的東道主巴西。BBC體育的菲爾·麥克納爾蒂在2019年將這場對決描述為「一場戲劇性的比賽……任何目睹過它的人都難以忘懷」,德國隊以7-1橫掃對手,這是巴西隊39年來首次在主場輸球。[46]德國於第10分鐘取得領先,梅拿在沒有任何巴西球員盯防的情況下接應角球得分。他們在第22分鐘憑藉高路斯破紀錄的第16個世界盃入球將領先優勢擴大為兩球,隨後卻奧斯於第25分鐘左腳窩利將比數覆寫為3-0。[47]179秒後,森美·基迪拉助攻卻奧斯再次入球,隨後基迪拉自己也射入一球,半場結束時比數變為5-0。舒賀爾尼在下半場梅開二度,將比數覆寫至7-0,巴西隊則直到比賽結束前不久才由奧斯卡射入挽回顏面的一球。[48]《衛報》的西蒙·伯頓(Simon Burnton)後來將德國隊的表現形容為「在賽事歷史上面對強大對手時前所未見的野蠻」。[49]德國隊得以第八次進軍決賽,這是時隔12年後的第一次,也是兩德統一後的第二次。[註 2][4]
Remove ads
阿根廷與波黑、伊朗和尼日利亞同分在F組。[51]他們的首場比賽於2014年6月15日舉行,對手為首次參加世界盃的波黑。這也是馬拉簡拿運動場在本屆賽事舉行的首場比賽。[52][53]阿根廷於第3分鐘取得領先:美斯左路自由球傳中,馬高斯·盧祖小禁區前頭球攻門偏出,但皮球打在波黑後衛施特·高拿仙納腿上偏轉入右下角,創造了世界盃歷史上最快的烏龍球紀錄。下半場,美斯在與干沙路·希古恩的二過一配合後,用一腳勁射將阿根廷的領先優勢翻倍。在比賽還剩6分鐘時,韋達德·伊比斯域為波黑扳回一城,但阿根廷仍以2-1獲勝。[54]他們的第二場比賽是6月21日在貝洛奧里藏特的米內羅運動場對陣伊朗。《衛報》的巴尼·羅內形容伊朗「在面對進攻天才阿根廷隊時表現激動人心」,比賽一直到第90分鐘仍未分出勝負。[55]阿根廷人於傷停補時階段取得了勝利,美斯在禁區外一記左腳射門打入球門遠角,提前一輪鎖定了出線資格。[51][56]他們的最後一場分組賽是6月25日在阿雷格里港對陣尼日利亞。美斯於第3分鐘幫助阿根廷取得領先,他在安祖·迪馬利亞的射門中柱反彈後補射破門。1分鐘後,阿密特·梅沙以一記右腳弧線球為尼日利亞扳平比數,隨後美斯在半場結束前距離球門25碼(23米)處的自由球再次為阿根廷隊領先。下半場開場僅2分鐘,梅沙重新扳平比數,在與埃曼紐爾·埃梅尼克的撞牆配合後,他的笠射越過了沙治奧·羅美路把守的龍門,但3分鐘後,盧祖用膝蓋入球,幫助阿根廷以3-2的比數鎖定勝局,並獲得分組頭名。[57]
阿根廷的十六強賽對手是瑞士,比賽於7月1日在聖保羅的哥連泰斯競技場舉行。阿根廷人在比賽中佔據了大部分控球權,但BBC體育的喬納森·尤雷科(Jonathan Jurejko)稱他們的表現「難以令人信服」,理由是他們在防守嚴密的瑞士隊面前無計可施。[58]常規時間內雙方均未入球,比數以0-0的狀態一直保持到加時賽結束前2分鐘,當時美斯才助攻迪瑪利亞越過瑞士門將迪亞高·比拿利奧攻入制勝一球。後備登場的布萊里姆·迪斯馬利隨後一腳射門擊中門柱,幾乎為瑞士扳平比數,但阿根廷以1-0取勝。[58]他們的半準決賽於7月5日在巴西利亞的文尼·加連渣國家運動場對陣比利時。阿根廷隊在比賽的第8分鐘由希古恩射入全場唯一入球:迪馬利亞的傳球被比利時後衛真·維頓漢擋出後,希古恩在禁區邊緣凌空掃射入網。[59]7月9日,阿根廷重回聖保羅與荷蘭進行準決賽。這場比賽無論是常規時間還是加時賽都沒有入球,麥克納爾蒂稱之為「沉悶的120分鐘……與前一天巴西對德國的準決賽中所展現的令人震撼的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60]荷蘭的朗·華亞爾在互射十二碼中率先登場,他右路低射,被羅美路撲出。接下來登場的三人——美斯、阿爾揚·洛賓和伊斯基爾·加雷均告破門,隨後羅美路又一次撲向右側,擋出了衛斯理·史奈達的一個高射十二碼。繼沙治奧·阿古路、迪克·古治和麥斯·洛迪古斯又各自將十二碼射入後,阿根廷終以4-2贏得互射十二碼。[61]阿根廷媒體將羅美路的兩次撲救稱為「上帝之手」,與迭戈·馬勒當拿在1986年打進的「上帝之手」入球相呼應。[62]阿根廷隊得以第五次進軍決賽,也是他們自1990年以來的第一次。[4]
Remove ads
比賽

2014年7月11日,國際足協任命來自意大利的尼古拉·列佐里為本屆世界盃決賽球證,並由其意大利同胞連拿托·法韋拉尼和安德烈亞·史提芬尼擔任旁證,而厄瓜多爾球證卡路士·韋拉和基斯坦·萊斯卡諾則分別擔任第四和第五官員。[63]列佐里的正職是工程師,他自2002年起替意大利甲組聯賽執法,之後於2007年成為FIFA國際球證,得以為國際性比賽執法。[64]其首場國際比賽是德國對羅馬尼亞的友誼賽,在這場比賽中共發出了兩張黃牌。[65]在2014年世界盃早前的比賽中,列佐里便執法了分組賽西班牙對荷蘭、尼日利亞對阿根廷的比賽,以及阿根廷對比利時的半準決賽。在此之前,他也曾主哨2010年歐霸盃決賽和2013年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此外,列佐里還是2011年國際足協世界冠軍球會盃、2012年歐洲盃和2013年國際足協U20世界盃的主球證之一。他成為繼1978年的塞爾吉奧·戈內拉和2002年的皮耶路易吉·哥連拿之後,第三位執法世界盃決賽的意大利球證。[63]
世界盃閉幕式在決賽前一小時四十分鐘舉行。閉幕式分為兩幕,共持續約20分鐘。[66]第一幕有22名森巴舞者和眾多其他表演者,其中32名舞者身着以各參賽隊顏色裝飾的服裝。第二幕的音樂表演由哥倫比亞歌手莎琦拉領銜,歌手卡利尼奧斯·布朗、懷克里夫·金、亞歷山大·皮雷斯和伊維特·桑加洛以及結他手卡路士·桑塔納也參加了演出。[67][68]巴西超模吉賽兒·邦臣與西班牙前著名球員卡利士·佩奧爾則共同將大力神盃擺在頒獎台上並為之揭幕。[69]
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邀請即將出席第6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金磚國家領導人觀看決賽。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回應道:「體育給世界各國傳遞友好精神和歸屬感,國際足協或許能成為各國溝通的橋樑」。[70]受邀請出席賽事的國家領導人,還有下屆世界盃主辦國俄羅斯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71]上屆主辦國南非的總統雅各布·祖馬、匈牙利總理域陀·柯班、加蓬總統阿里·邦戈以及安提瓜和巴布達總理賈斯頓·布朗。[72][73]作為決賽隊伍的代表,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和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也有到場,[74]但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則由於孫子的生日和咽喉炎的原因無法出席。[75]許多名人和運動員也出席了決賽,包括莉姲娜、丹尼爾·基克、米·積加、艾斯頓·古查、大衛·碧咸、湯姆·布雷迪、奧利維爾·達葛治、勒邦佔士和基斯頓·韋利。[73]到場觀戰的還有前世界盃冠軍成員法比奧·簡拿華路、路德·馬圖斯、丹尼爾·巴薩里拉、馬高·馬特拉斯和比利等人。[73][76][77][78]儘管在準決賽中慘敗於德國,但由於阿根廷與巴西是足球世仇,現場的巴西觀眾大多支援德國隊。[79][80][81]
德國排出4-2-3-1的陣式,但由於基迪拉在賽前熱身時小腿受傷,他們被迫在最後時刻調整陣容。基斯托夫·基拉馬取代他正選登場,[82]而德國隊在其餘位置上的人員與準決賽戰勝巴西時沒有任何變化,門將為紐亞,後衛從左到右分別為賀維迪斯、曉姆斯、謝洛美·保定和菲臘·拿姆,防守中場由巴斯坦·舒韋恩史迪加和基拉馬出任,中場球員由右到左是梅拿、卻奧斯以及奧斯爾,身披11號球衣的高路斯擔任前鋒。[48][83]阿根廷隊則排出4-4-2的陣式,本場比賽的正選陣容與準決賽對陣荷蘭時完全相同:上一場撲出兩記十二碼的羅美路繼續負責鎮守龍門,後防由左至右分別是盧祖、加雷、馬田·迪米捷利斯以及柏保路·薩巴列達,4名中場球員為安素·佩雷斯、盧卡斯·比基利亞、 查維亞·馬斯查蘭奴和伊斯基爾·拿維斯,美斯和希古恩擔任前鋒。[60][83]
Remove ads

德國隊於當地時間下午4點(協調世界時晚上7點)在74,738名現場觀眾面前首先開球,當時氣溫為23 °C(73 °F),濕度65%,全球電視觀眾人數估計為10.13億。[84][83][85]當地在開球時天氣晴朗,隨後轉為局部多雲。[86]比賽第3分鐘,因盧祖在距離阿根廷球門25碼(23米)處對梅拿犯規,德國隊贏得了一個自由球機會。但梅拿主罰的自由球直接擊中人牆,阿根廷隊利用反彈球迅速發動反擊。薩巴列達沿右路帶球奔襲,然後傳給禁區邊緣的希古恩。後者以一個狹窄的角度射門,但球從紐亞把守的左邊門柱偏出。第9分鐘,美斯在阿根廷右路盤帶過掉曉姆斯,闖入禁區。他試圖從底線回傳拿維斯,但舒韋恩史迪加搶先到達並將球解圍。[87]德國隊在早期擁有更多的控球權,但他們於第20分鐘的防守失誤讓阿根廷人獲得了CBS體育記者傑里·欣寧(Jerry Hinnen)所說的「目前為止雙方最好的機會」。卻奧斯頭球失誤,導致希古恩與紐亞形成一對一,但後者在禁區邊緣的射門偏出了球門。[88]第23分鐘,高路斯接到拿姆的傳中覓得破門良機,但薩巴列達趕在他射門前將球搶斷。[87]
第30分鐘,拿維斯在右路為阿根廷找到空檔並傳中進入禁區。希古恩接住來球,笠射越過紐亞破門。[87]他慶祝了幾秒鐘,但這個入球被判無效,因為他當時處於越位位置。[83]德國隊隨即換人,由舒賀爾尼入替14分鐘前頭部受傷的基拉馬。[89]賀維迪斯在第33分鐘因飛鏟踢中薩巴列達的小腿而吃到黃牌,之後美斯20碼(18米)開外的射門被舒韋恩史迪加封堵。一分鐘後,德國隊通過梅拿的突破從左路發起進攻,並將球傳給舒賀爾尼。後者朝球門左上角施射,但羅美路奮力將球撲出,[87]儘管奧斯爾擋住了他的視線。[83]美斯隨後獲得另一次機會,帶球闖入德國隊禁區,將球踢向球門。保定在球門線上解圍,阻止了阿根廷取得領先。[87]半場結束前不久,賀維迪斯在禁區內接應卻奧斯的角球甩頭攻門,被歐洲足協記者稱之為「半場最佳機會」,但他在越位位置上的頭球擊中門柱,半場結束時雙方仍是0-0。[90]

下半場易邊後,阿根廷隨即以阿古路入替拿維斯登場,德國則沒有作出人員調整。希古恩在第46分鐘便迎來射門,但他從右翼盤帶射出的皮球偏出了紐亞的球門。一分鐘後,美斯在與門將一對一的對抗中也獲得了入球機會,但他的左腳低射同樣擦柱而出。阿根廷人在下半場前十分鐘的控球率超過了德國,第50分鐘,他們再次獲得機會;當希古恩在禁區內接到球時試圖射門,卻沒有踢中皮球。第56分鐘,紐亞在禁區內擊球的同時也扳倒了希古恩,儘管阿根廷評論員認為應該判罰十二碼,但列佐里沒有判罰,也沒有出示任何黃牌。高路斯於第59分鐘才完成德國在下半場的第一腳射門,然而他的射門力度不夠,被羅美路接住。四分鐘後,阿根廷有機會通過德米凱利斯的頭球破門,卻被回防的高路斯將球擋出底線。第64分鐘,馬斯查蘭奴在遺失球權後將高路斯撞倒,被黃牌警告。一分鐘後,他的隊友阿古路也因對舒韋恩史迪加犯規而領到黃牌。在下半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衛報》的斯科特·默里(Scott Murray)評論稱,上半場「一球未進,精彩絕倫」,但下半場「一球未進,而且……嗯,不那麼精彩」,不過他指出這仍然是一場開放的比賽。[87]
德國人在第71分鐘曾獲得一次絕佳機會,梅拿、舒賀爾尼和奧斯爾都參與了默里所形容的「Tiki-taka」配合,但當舒賀爾尼最終到達禁區、單刀面對羅美路時,卻未能控制好球,從而被門將沒收。美斯在第75分鐘也有一次射門,他在德國隊禁區邊緣跑動,試圖將球搓入球門左上角,但未能中櫳。當比賽還剩10分鐘時,拿姆傳中後,雙方在阿根廷球門柱附近發生扭斗,德國隊要求判罰十二碼,但列佐里判給阿根廷球門球。[87]隨後,卻奧斯在接奧斯爾的直塞球後為德國隊創造出機會,但他再次射偏。[83]雙方在最後5分鐘都進行了換人——費蘭度·加高入替佩雷斯為阿根廷出場,葛斯則入替高路斯為德國上陣。[87]這是高路斯最後一次代表德國隊出場,截至2022年,他仍然是世界盃歷史上入球最多的球員。[91][92][93]決賽在90分鐘後仍無入球,需要進入加時賽。[83]

Remove ads
加時賽上半場開始後不久,德國立即從左面組織攻勢。舒賀爾尼在小禁區接到葛斯的橫傳,但他的近距離射門被羅美路撲出。奧斯爾補射,又被薩巴列達用身體擋出。[87]隨後,美斯和阿古路在德國後場只有兩名後衛防守的情況下發動反擊,但保定成功攔截並化解危機。五分鐘後,洛迪高·柏拉斯奧在德國禁區內抓住曉姆斯的起跳失誤,以一記笠射越過紐亞,但皮球掠門而出。[94]當加時賽進行到一半時,默里寫道,阿根廷隊「在前場的進攻欲望很低」,並推測許多球員可能「已經在考慮互射十二碼了」。[87]《每日電訊報》的艾倫·泰爾斯(Alan Tyers)則指出,美斯「看起來不太對勁」,而且他從半場結束後就一直表現不佳。[94]在加時賽下半場,德國隊於第113分鐘憑藉葛斯的入球打破僵局。舒賀爾尼在帶球突破左側的兩名後衛防守後落底傳中,葛斯胸部停球,繼而左腳窩利入網。[95]隨後不久,梅拿本有機會擴大德國的領先優勢,當時他帶球突破兩名防守隊員,但射門卻遠遠偏離球門。 在加時賽末段,美斯也有機會在理想距離內以自由球扳平比數,但他的射門高出橫樑。[96]隨着終場哨聲響起,德國以1-0獲勝。[87]除了高路斯,德國隊長拿姆和最後時刻後備出場的老將梅迪薩卡也宣布,這場決賽便是他們代表德國隊出戰的最後一場比賽。這三位球員總共為國家隊出場354次。[97]
Remove ads
![]() ![]() ![]() ![]() ![]() ![]() ![]() ![]() ![]() ![]() 德國
|
![]() ![]() ![]() ![]() ![]() ![]() ![]() ![]() ![]() ![]() 阿根廷
|
|
![]() |
|
最佳球員:
助理球證:
|
比賽規則:
|
德國在上半場採取控球和主攻的打法,主教練路維安排卻奧斯和舒韋恩史迪加為中場核心,兩人一旦得球後就會隨即傳球到右路,以便由拿姆發動攻勢。[99]面對德國強勁的進攻和組織力,阿根廷主教練沙比拿放棄與對方爭奪控球權,而是通過後衞和中場馬斯查蘭奴、畢格利亞和佩雷斯聯手擠壓德國球員,從而令對方徒有控球權,卻未能製造具威脅的傳球和射門。與此同時,阿根廷在搶斷成功後,則會由馬斯查蘭奴在後場傳球,再由前鋒美斯在右方牽引對方後衛,從中令希古恩和拿維斯取得更大的活動空間,試圖取得入球。德國後防線上的軟肋是客串左閘的賀維迪斯,雖然高大強壯但速度無法跟上阿根廷的小個子翼鋒:無論是拿維斯還是佩雷斯,都可以在右路透過一對一和數人之間的配合撕裂德國後防,而希古恩、美斯的反擊速度也是突破賀維迪斯的利器。路維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於是他在基拉馬受傷下場後換入舒賀爾尼擔任左翼鋒,奧斯爾改為進攻中場,陣式則變為4-2-3-1。路維希望利用許爾勒的跑動創造機會並且增強左路防守,同時,奧斯爾回到進攻中場位置可令球隊有更多的組織,進攻變得更機動。[99][100]
下半場,沙比拿將表現出色的拿維斯入替,並由阿古路後備出場。在阿古路上陣之後,球隊陣型改變為由希古恩和阿古路突前,美斯在兩人身後,佩雷斯回到中場位置。這樣的4-3-1-2陣容意味阿根廷將更多的直接攻擊德國的中堅,而不再通過邊路進行牽扯。但是,希古恩儘管上半場和曉姆斯的一對一中有着不錯的表現並製造了幾次機會,隨着比賽的發展,曉姆斯給他的空間和機會越來越小。另外,狀態不佳的阿古路也沒有對保定佔到任何便宜。而拿維斯的下場使得美斯獲得的幫助變得非常有限,讓舒韋恩史迪加在限制美斯上有了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舒賀爾尼的入替逐漸收效﹕他不惜體力的跑動讓賀維迪斯的防守壓力隨之減低,以及增加德國左路發動攻勢的次數。最終,葛斯攻入的致勝球為德國拿下第四座世界盃冠軍。[100]
賽後

德國隊的勝利標誌着歐洲球隊首次在美洲贏得世界盃冠軍,也是繼2006年的意大利和2010年西班牙之後,歐洲球隊連續第三次奪冠。[4][101]與上屆決賽相同,本屆世界盃決賽的頒獎典禮也是看台上舉行。頒獎嘉賓分別為巴西總統羅塞夫和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102][103]在比賽結束後,賽會先向美斯和紐亞頒發世界盃個人獎項——金球獎以及金手套獎;之後,國際足協頒授紀念獎牌予為本場決賽執法的球證列佐里、兩位旁證以及第四球證。然後是亞軍得主阿根廷上台領取銀牌。德國的23名球員和主教練路維走上看台,隊長拿姆從白禮達和羅塞夫手中接過大力神盃、金牌和3,500萬美元獎金。[104][105][106]當拿姆舉起獎盃時,現場響起了賽事官方主題曲《我們天下一家》的尾聲。[107]入球者葛斯也被官方評為決賽最佳球員,儘管他只在常規時間的最後兩分鐘和加時賽的三十分鐘上陣。[108]
德國隊主帥路維稱,球隊在前任教練奇連士文的領導下便已經備戰世界盃,足足有十年之久,而此次勝利則是計劃的最終成果。他在賽後表示:「我們之前沒有邁出最後一步,但冠軍做了他們應該做的。這支球隊發展出的意志令人難以置信」。[109]路維的阿根廷同行沙比拿也讚揚了自己的球員,稱他們為「勇士」,並認為他們輸掉比賽很不幸。沙比拿表示他的球隊本來有更好的機會,「但我們沒有抓住,我們只需要再堅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進入互射十二碼。這是巨大的痛苦」。[109]葛斯對自己打進致勝一球表示難以置信,因為他在大部分比賽中都沒有得到上陣機會。他說:「你進了球,卻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比賽,也不是簡單的一年,我非常感謝我的家人和女朋友,他們一直相信我。但在這裏,夢想變成了現實」。[109]

德國媒體盛讚了德國隊在本屆世界盃上的整體表現,並將其與十年前的糟糕狀態進行了對比。基斯坦·格德克(Christian Gödecke)在《明鏡》撰文寫道:「現在德國是世界冠軍,德國足球也已經面目一新。這是優點與魔法、歡呼與雀躍的完美結合」。[110]《南德意志報》的作者們將這場決賽描述為本屆世界盃「恰到好處的點睛之筆」,同時指出「不會再有像1990年在羅馬那樣的爭論,當時安達斯·布林美為球隊1-0獲勝打進的十二碼造成爭議,並引發了阿根廷人反對國際足協的陰謀論」。[110]此外,德國媒體也集中分析了球隊的致勝關鍵。《明鏡》把球隊奪冠屬功於德國足總發起的改革,令德國足球回復昔日光輝,並相信這種強勢將會延續。[110]《法蘭克福彙報》也認為足總大力投資在青訓是問鼎的主因。[111]《日報》同樣表示若沒有足總當年的投入,德國隊根本不可能奪標。[110]一些報紙從其他的角度解釋球隊封王之由,《世界報》誇獎主教練路維在這場比賽靈活的調配令球隊最終能夠擊敗對手;[111]《圖片報》和《踢球者》等則讚美葛斯出色的表現使球隊奪得冠軍。[111]
阿根廷屈居亞軍,無法第三度問鼎世界盃冠軍,當地媒體難掩失望,但也表達了他們對球隊成就的驕傲,許多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美斯賽後的相片,有獨自一人的,也有和隊友在一起的。[112]《號角報》對球隊錯失機會和十二碼上訴被拒表示遺憾。[112]《民族報》的埃塞基耶爾·費爾南德斯·莫爾斯(Ezequiel Fernández Moores)卻認為德國是當之無愧的冠軍,並表示球證拒絕希古恩的十二碼上訴是正確的。[113]《今日新聞》認為他們比德國隊踢得更出色,但希古恩和阿古路等人頻頻浪費入球機會導致球隊失落冠軍。[111]《真理報》則以「美夢結束」來形容此次失利,並對球隊空手而回覺得難過。[111]前著名球員馬勒當拿也認為球隊「不值得肯定」。[114]不過,也有傳媒認同球隊的表現,《奧萊報》大讚球員表現出色,又指德國隊門將紐亞在55分鐘碰倒希古恩實屬犯規,理該判處十二碼,但球證卻視若無睹。因此,該報形容他們的奪冠希望被列佐里掠奪。[115]
比賽結束後,東道主與阿根廷的競爭繼續成為巴西媒體的焦點,《蘭斯報》用標題「告訴我你現在的感受」來回應阿根廷在整屆賽事中對巴西的嘲諷。馬勒當拿在自己的電視節目中對此作出回應,他將阿根廷的一球小負與巴西的1-7慘敗進行了對比。[113]《成都商報》的中國攝影師鮑泰良所拍攝到的一張相片,展示了美斯在阿根廷失利後凝視着大力神盃的畫面,在2015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中獲得了體育類單幅一等獎。[116][117]
本場賽事的電視訊號由巴西的TV Globo提供。[118]全球共有200個國家及地區以標清、高清或3D的形式轉播了這場比賽,並估計有逾10億人觀看。[119]在德國,這場賽事由公共廣播電台ARD播出。[120]比賽結束後,德國全國錄得4,465萬人的觀看紀錄,收視率為86.3%,創下該國的收視紀錄。[121]阿根廷方面,全國約有約900萬人收看這場決賽,收視率為63.7%。[122][123]
此外,這場決賽打破部份國家的收視記錄。報導指,瑞典、匈牙利、愛爾蘭和羅馬尼亞均重新整理收視率新高。[123]在美國,全國共有2,650萬觀眾觀看決賽,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多人收看的足球比賽。[124]
紀錄

這場決賽更新了多項紀錄。首先,德國在半決賽以7-1大勝巴西後第八度晉身決賽,成為世界盃史上最多次打入決賽的球隊。其次,這是德國和阿根廷第七次在世界盃決賽週相遇,追和了巴西與瑞典、德國(含前西德)與南斯拉夫(包括現時的塞爾維亞)相遇的紀錄。同時,德阿兩國第三次在決賽碰面,是世界盃決賽對賽次數最多的組合。[125]
德國前鋒高路斯繼2002年決賽上陣後時隔4396天再次於世界盃決賽登場,他超越巴西名將比利成為亮相決賽時間跨度最長的球員。另外,這也是高路斯第24場的世界盃賽事,他超越了意大利人保羅·馬甸尼,成為出場次數第二高的球員,僅次於另一位德國球員馬圖斯(25場)。在紀律方面,德國和阿根廷在本場比賽各自取得兩張黃牌,使得兩隊均取得119張罰牌,並列世界盃累積得牌次數最多的球隊。其中,阿根廷中場馬斯查蘭奴取得一黃,他在世界盃中合共取得5張黃牌,是繼前巴西隊長卡富後得牌次數第二多的球員[125]。
葛斯則成為世界盃歷史上首位後備登場打進制勝球的球員,[126][127]也是自1966年的德國人沃爾夫岡·韋伯(同為22歲)以來在世界盃決賽中入球的最年輕球員。[128]另一方面,他的入球使本屆世界盃的入球數目增加至171球,這數字追和了1998年世界盃,兩者的總入球數均為歷屆最多。[125]高路斯是仗沒有入球,但他仍以16球成為世界盃累積入球最多的球員。[129]
後續
決賽結束後,國際足協宣佈多個獎項的得主。除了現場頒發的金球獎(美斯)和金手套獎(紐亞)之外,德國中場球員梅拿還獲得了銀球獎和銀靴獎。[130][131]在「最佳11人」陣容評選中,德國有5人入選,分別為:紐亞、曉姆斯、卻奧斯、拿姆以及梅拿;阿根廷則只有後衛盧祖在名單之中。[132]世界排名方面,德國由6月時的第2位升上榜首,而阿根廷則從第5名躍升到第2。[133]
兩國在比賽完結不久後返國,並得到英雄式的歡迎。德國在決賽翌日回國後隨即來到柏林的勃蘭登堡門與支持者慶祝奪冠,逾50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134]期間,有德國隊球員做出奚落阿根廷的動作。報導指,包括葛斯在內的6名球員扮演高喬人走路的方式,此舉引來了德國部份報章的不滿。[135]為此,德國足球總會發表聲明,解釋球員沒有不敬之意,又向阿根廷足球總會致信,重申上述立場。[136]阿根廷同樣在決賽次日歸國,大量球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機場接機。[137]到埗後,阿根廷成員隨即獲總統克里斯蒂娜接見。對於球隊的表現,克里斯蒂娜稱阿根廷已是她「心目中的冠軍」。[137]
德國參加的下一項重大賽事是2016年歐洲盃,他們進入了準決賽,但以0-2負於法國。[138]在隨後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德國未能從分組賽出線,而是排在瑞典、墨西哥和韓國之後,小組墊底。他們在那屆世界盃上只取得了一場勝利(戰勝瑞典),但接連不敵墨西哥和韓國,成為自1938年以來連續第三支在沒有晉身淘汰賽的情況下被淘汰的世界盃冠軍。[139]阿根廷的下一項重大賽事是2015年美洲盃,他們進入了決賽,但在互射十二碼中被智利擊敗,雙方隨後在2016年美洲盃的決賽中再次相遇,阿根廷人同樣在互射十二碼中輸給了智利。[140]在2018年世界盃上,他們以分組第二的成績排在克羅地亞之後出線,但至十六強賽被最終的冠軍法國淘汰。[141]直到2022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終於戰勝法國,第三次贏得世界盃冠軍。[4]
註釋
資料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