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4年印度大選
第16屆印度人民院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4年印度大選於2014年4月7日到5月12日九個階段進行,在543個議會選區中選出第16屆印度人民院議員。[3]印度人民院每5年換屆一次,共有545個席位,其中543個席位由選舉產生,另外兩席由總統任命。選舉結果在5月16日宣布,2014年5月31日當選議員開始正式就職。[4]
根據印度選舉委員會數據,2014年的大選增加了1億新的合格選民,[5]達到8.145億人,為世界最大規模的一次選舉。[6]這也將成為印度歷史上最長和最昂貴的一次大選,選舉委員會估計政府將花費350億盧比,[7]各黨派預計在選舉中花費3050億盧比(約50億美元),是上次選舉的三倍,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的70億美元(2012年美國大選)。[8]在大選中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即可組建新政府,現任總理曼莫漢·辛格將退休,不再參加競選。[9]
選舉結果,人民黨領導的中間偏右全國民主聯盟取得勝利,擊敗過去執政超過五十多年的國大黨,人民黨首次單獨取得過半數席次,並將會領導新一屆聯合政府。
Remove ads
組織

選舉過程
2014年4月7日,為期36天的印度大選於當日進入投票第一階段,印度東北部6個選區將選舉產生人民院的6個席位。之後,印度各地將分階段進行投票,首都新德里的投票活動安排在10日舉行。[10]
本次選舉的投票率創歷屆新高,達66.38%,打破了先前1984年大選的舊紀錄。2014年大選有五億五千多萬名選民投票。[11]
政黨和聯盟
全國民主聯盟的成員和他們爭奪的席位:[12][13][14][15][16]
- 印度人民黨 (430)
- 泰盧固之鄉黨 (25)
- 濕婆神軍黨 (21)
- 達羅毗荼邦民族進步黨 (14)
- 室羅摩尼阿卡利黨 (10)(Shiromani Akali Dal)
- 復興達羅毗荼進步聯盟 (7)(Marumalarchi 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
- 芒果黨 (8)(Pattali Makkal Katchi)
- 人民力量黨 (7)
- 人民軍隊黨 (5)(Jana Sena Party)
- 全國人民平等黨 (3)(Rashtriya Lok Samata Party)
- Apna Dal (2)
- Haryana Janhit Congress (2)
- 全國人民黨 (印度) (2)
- Swabhimani Paksha (2)
- Indhiya Jananayaga Katchi (1)
- Kongunadu Makkal Desia Katchi (1)
- 全印度N.R.大會黨 (1)
- 印度共和黨 (Athvale) (1)
- Rashtriya Samaj Paksha (1)
- 革命社會黨 (布爾什維克) (1)
- 喀拉拉邦大會黨 (民族主義) (1)
- 娜迦人民陣線 (1)
- 印度人民黨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納倫德拉·莫迪在果阿舉行的黨的秘密會議之後被選為委員會主席,領導印度人民黨競選。[17][18]在4月7日投票首日,印度人民黨發表競選綱領,提出經濟改革、文化保護、降低貧富差距等一系列施政理念。外交政策方面,該黨稱將利用一切資源推動印度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大角色,「建設一個強大、自立和自信的印度」。
- 人民力量黨領袖拉姆·維拉斯·帕斯萬
- 達羅毗荼邦民族進步黨(DMDK,Desiya Murpokku Dravida Kazhagam),領導人泰米爾族電影演員Vijayakanth,2月加入全國民主聯盟。[19]
Remove ads
3月,國大黨、民族主義大會黨和全國人民黨宣布他們將共同競選比哈爾邦選區。國大黨將尋求12個席位,全國大會黨1席,民族主義大會黨作為地區政黨,將尋求其他27個席位。[20]
- 印度國大黨(INC)主席索尼婭·甘地,總書記拉胡爾·甘地。信息和廣播部長馬尼什·特瓦里說,2014年的選舉將在辛格總理和索尼婭主席以及拉胡爾·甘地這三駕馬車的領導下。[21]拉胡爾·甘地被任命為一個六人委員會的首腦,以制定和實施聯盟選舉策略。[22]
- 全國人民黨(Rashtriya Janata Dal) 領導人Lalu Prasad Yadav。[26]
第三陣線由14個政黨組成,包括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印度共產黨、革命社會黨、全印前進同盟等全國性左翼政黨[29]和AIADMK、人民黨 (聯合派)、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阿薩姆人民聯盟、世俗人民黨(Biju Janata Dal)等地方性政黨。[30]
領導人阿爾溫德·科基瓦爾,該黨憑藉反腐、發展經濟等競選理念,贏得眾多市民支持。
全印度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AIADMK)選擇不加入政黨聯盟,它佔有泰米爾納德邦所有席位。[31]
大眾社會黨(Bahujan Samaj Party,BSP)領導人瑪雅瓦蒂(Mayawati)
總書記迪潘卡·巴塔查亞(Dipankar Bhattacharya)領導政黨
人民黨(聯合派)主席沙拉德·亞達夫(Sharad Yadav)
全印草根大會領導人瑪瑪塔·班納吉(Mamata Banerjee)
選舉結果
印度人民黨取得超過一半人民院議席,國大黨慘敗。[32]由於印度實行單一選區簡單多數制,因而造成得票較集中且整體選情上佔優勢的政黨,得到與其得票率不成比例(遠超其得票比例)的席次。
印度近年經濟成長遲緩,加上國大黨的貪腐醜聞頻傳,尼赫魯─甘地家族的魅力已不再,第4代傳人拉胡爾對政治毫無熱情,看得出他只是被迫繼承家業而已,莫迪口中這位「不情願的王子」當然無法感動人民,也毫無群眾魅力。[33] 國大黨執政多年卻始終無法解決貪污、失業率居高不下和經濟不振等嚴重問題,已讓選民忍無可忍。[34]
336 | 148 | 59 |
NDA | 其他 | UPA |
政黨 | BJP | INC | AIADMK | AITMC | BJD | SS | TDP |
領袖 | 納倫德拉·莫迪 | 拉胡爾·甘地 | 賈婭拉姆·賈亞拉利塔 | 瑪瑪塔·班納吉 | 納溫·帕特奈克 | 烏達夫·撒克里 | 錢德拉巴布・奈杜 |
![]() |
![]() |
![]() |
![]() |
![]() |
![]() | ||
選票 | 31.0%, 171637684 | 19.3%, 106935311 | 3.3%, 18115825 | 3.8%, 21259681 | 1.7%, 9491497 | 1.9%, 10262982 | 2.5%, 14094545 |
席位 | 282 (51.9%) | 44 (8.1%) | 37 (6.8%) | 34 (6.2%) | 20 (3.6%) | 18 (3.3%) | 16 (2.9%) |
282 / 543
|
44 / 543
|
37 / 543
|
34 / 543
|
20 / 543
|
18 / 543
|
16 / 543
|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