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姬蒂·白蘭芝
澳洲女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嘉芙蓮·艾莉絲·白蘭芝(英語: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1969年5月14日—)[2][3],澳洲女演員及監製。白蘭芝除了是史上同時擁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七位演員之一,亦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除了音樂與戲劇類最佳女主角)、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雙料得主,以實力演技和特殊氣質受到肯定與注目。2014年,白蘭芝以電影《情迷藍茉莉》中的落難貴婦一角,獲第86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4],繼2002年妮歌·潔曼以《此時·此刻》電影之後,澳洲第二位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亦是唯一獲得兩次奧斯卡獎的澳洲電影演員。
Remove ads
生平經歷
白蘭芝出生於澳洲墨爾本,在美國德州出生的父親Robert DeWitt Blanchett是退役美國海軍軍官的廣告人,母親June Gamble是擁有法國血統的澳洲教師,兩人在海上相識。白蘭芝有一個擔任電腦工程師的哥哥Bob與一個劇場設計師的妹妹Genevieve。和白蘭芝極為親密的父親,在她10歲時因心臟病離世[5][6],白蘭芝從小由奶奶和母親帶大。
自就讀墨爾本衛理會女子學院時期,白蘭芝開始發現自己對戲劇的喜愛,並成為學校戲劇社團的負責人,自編自演的喜劇題材話劇獲得熱烈的反應。學生時期喜歡打領帶、穿西裝,打扮得像個男生,亦常剃光頭髮,欣賞的偶像是安妮·藍妮克絲。大學時期就讀於墨爾本大學,主修美術史和經濟學,後因着迷於戲劇,轉讀澳洲國家戲劇藝術學院,並自戲劇學院畢業。白蘭芝在18歲時曾當背包客前往英國旅遊,但因簽證過期只好離開英國。到了埃及開羅,在旅館遇見一位恰好正在徵臨時演員的工作人員,由於旅費已透支,在因緣際會下為一部名為《Kaboria》的電影扮演觀看拳擊賽而吶喊加油的觀眾,酬勞足夠支付她一星期的住宿費用。這也是白蘭芝第一次在大銀幕演出的經驗[7][8]。但白蘭芝表示,「當時戲劇學校畢業後就在劇場工作,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去當電影演員。」[9]
Remove ads
白蘭芝在戲劇學院時,演出的舞臺劇即已展露其表演上的才華。但畢業後,經濟拮据之下有段時間住在磚頭都斑駁露出的房間裏,每天只捨得喝一杯咖啡,因此曾經給自己設定五年之內若沒在劇場界闖出成績便轉行。所幸後來逐漸有了演出機會,擔綱主演的第一部舞臺劇《Top Girls》亦獲得好評。其後更以《Kafka Dances》獲得悉尼劇評獎最佳新人獎。同年,和後來成為奧斯卡影帝的謝菲·路殊搭檔演出大衛馬密的舞臺劇《奧利安娜》,並以此劇指控教授性騷擾的女學生一角得到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在同年囊括悉尼劇評獎最佳新人及最佳女主角的雙料得主。1994年到1995年期間,陸續演出莎翁舞臺劇如《哈姆雷特》等,並開始參與電視劇,如黃金檔片集《Heartland》、迷你片集《Bordertown》(與曉高·韋榮合作)、電視電影《Police Rescue》、長篇電視劇《G.P.》等,發展領域多元且逐漸累積不同表演經驗。
1997年,二次大戰題材的《火線浮生錄》,則是白蘭芝拍攝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在片中飾演女俘虜。同年,電影《奧斯卡和露辛達》、《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接連上映。原本《奧斯卡和露辛達》的監製不同意起用像白蘭芝這樣屬於新人階段且在其他國家知名度不高的演員,但看了《火線浮生錄》之後,肯定其演出,同意由她飾演女主角,並以此片入圍澳洲影評人協會獎和澳洲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獎。《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則讓白蘭芝奪得澳洲電影學院最佳女配角獎,接連幾部電影的表現開始引起電影圈注目。《伊利沙伯》的導演錫哈·加培係因《奧斯卡和露辛達》片中白蘭芝的演出而邀請其擔任片中英國女王一角[10],導演並評價:「雖然姬蒂是新人,但多變的素質可以勝任任何複雜的角色。或許外表平凡,但當需要時,她能一瞬間變得異常美麗」。[11]
自1993年到1999年間,重心放在舞臺劇,至少有十部劇碼巡演。《亂世有情天》係因原著作者塞巴斯蒂安·霍士看過白蘭芝在倫敦的舞臺劇《Plenty》後,而邀請其擔任此部電影的女主角。
Remove ads
1998年,白蘭芝以電影《伊利沙伯》片中鮮明存在感的女王一角獲得第56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當時從未演過傳記電影且壓力極大的她,為了飾演此一人物,請來老師教授古典英語、研讀大量傳記、前往博物館觀賞相關肖像和藝術作品、減重、漂白眼睫毛、眉毛和剃光頭頂前半部的頭髮。白蘭芝以此部片首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影壇上奠定知名度與人氣;2001年,開始演出《魔戒》系列電影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接連的女王角色中,其獨特氣場與脫俗氣質令人印象深刻,讓白蘭芝享有「女王專業戶」之稱。期間亦陸續接演中小成本和獨立製片電影,例如首次與德國導演湯·提克威爾合作柏林影展開幕片《天堂奔馳》,飾演剃了光頭為愛逃亡的女逃犯。在2003年上映的電影《鍥而不捨》,則是飾演不畏險惡揭發真相促使政府立法的知名北愛爾蘭記者薇若妮卡·格琳,並為了揣摩角色舉家搬至愛爾蘭,白蘭芝亦以此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題材入圍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2004年,白蘭芝在知名導演馬田史高西斯所執導的《娛樂大亨》扮演荷里活知名女星嘉芙蓮·協賓,其唯妙唯肖的語氣及姿態,贏得第7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及各大影評人協會獎的肯定[12][13],當時已96歲高齡的赫本得知白蘭芝要飾演自己時亦十分贊同。2005年,在獲得首座奧斯卡獎座後,又回澳洲接演本土獨立製作並限定上映的電影《毒海茫茫》,片中飾演曾經淪於毒海,欲重新生活卻被過往牽絆住的女子。白蘭芝以此片獲第二座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2006年《醜聞日記》上映,白蘭芝飾演一個與15歲中學生發生不倫戀情的已婚美術教師,在片中和知名英國影后茱迪·丹芝極富張力又精彩的對手戲引起話題,白蘭芝亦入圍該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並獲得多項電影獎。
Remove ads

2008年年初,白蘭芝憑前一年上映的《傳奇女王伊利沙伯:黃金盛世》和《七人一個卜戴倫》雙料提名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白蘭芝在《七人一個卜戴倫》片中反串知名搖滾巨星卜·戴倫,其憤世嫉俗的消瘦頹廢男子演繹,亦成為第64屆威尼斯影展影后[14]及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得主。而奧斯卡獎史上只有三位演員在電影中以反串獲得提名,白蘭芝即是其中一人。除了扮演主婦、逃犯、特務、教師、通靈者、拓荒者等人物,白蘭芝亦是經常擔綱演出真人實事傳記人物的演員,不論是英國女王、傳奇搖滾歌手、王牌記者或荷里活經典女星,其穩定的表現力與具存在感的演技也讓媒體稱之為「變色龍」,而除了在《天堂奔馳》說意大利語,亦曾經在片中變換愛爾蘭腔、俄國腔、德國腔、英國腔和法國腔等各種口音的英語。知名導演大衛·芬查曾評價其「無時無刻散發出來的那股銀幕力量和能力極為罕見。她對工作的態度是專業的,不僅知道自己角色的來龍去脈,也知道所有人角色的台詞,會為工作的推進做出貢獻。比如她會說『這裏有幾個詞,你覺得這樣如何……』,但絕不會像某些明星那樣,說『我需要一段獨白,應該有人來給我改一下』」[15]、康城影展及奧斯卡最佳導演伊納利圖亦表示「只有姬蒂就算躺在地板上也能傳達出有趣的訊息。觀眾得關心角色,而姬蒂就是能創造出這種共鳴感。總是可以化繁為簡,任何一個層次都很寶貴」、導演森·溫美則評價白蘭芝擁有「獨力撐起整部戲的能力」。
在2004年後,白蘭芝沒有因獲得了奧斯卡獎而積極往荷里活邁進,反而接演許多拍攝期不長的配角,減少了在澳洲以外的工作比重,並將個人的戲份集中拍攝,為了把時間留給舞臺劇和家庭[16]。除了出任悉尼劇團的藝術總監,也投身熱愛的舞臺劇,扮演了挪威劇作大師易卜生《海達·蓋伯勒》中的Hedda、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士《慾海奇女子》(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的Blanche DuBois、俄國大師卓可夫《凡尼亞舅舅》中的Yelena等,並獲得至少七座最佳舞臺劇女演員獎。2009年年底的《慾海奇女子》,每場座無虛席。白蘭芝表示,「當時對體力的考驗相當大,每週要上演八場戲,我累到掉頭髮,但反響不錯,而且對我而言收穫非常大」。2011年,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前去觀賞白蘭芝的舞臺劇《Big and Small》之後,兩人萌生合作計劃,因此而促成了2013年知名劇碼《女僕》的共演,並在2014年於紐約公演再開,並以此劇再度獲得Helen Hayes獎和赫普曼獎最佳舞臺劇女演員獎。
Remove ads

2013年,白蘭芝以活地·亞倫編導的《情迷藍茉莉》相隔數年重回電影主演一職。片中既落魄又自欺欺人的貴婦之精準詮釋亦獲知名媒體《紐約時報》等各方好評,影評人表示,「若角逐奧斯卡影后,很難有人可以打敗她」[17][18]。除了奪得近30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女主角獎,亦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個人生涯第六次提名奧斯卡獎)[19],和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20]、第6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影后[21]。為了詮釋片中角色,白蘭芝前往紐約體驗生活、嘗試喝許多酒、研究伯納德·馬多夫醜聞等[22]。雖然在拍攝初期和導演活地有過磨合期[23],但煞科後活地在訪談中表示,「能邀到姬蒂主演就像手中握有核子武器般強大,她是我心中《情迷藍茉莉》女主角的不二人選。與這樣的演員合作,我還有什麼好教的。她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優秀演員,但絕對是世界上那幾位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白蘭芝曾在專訪中表示,身為演員最快樂之處,來自於思考人物「為何會那樣做」,而劇場一直是最愛。結婚前自己是個會對角色投入過多的演員,但結婚生子後,家庭將自己帶離了以往一心一意的偏執狀態。而對於拍戲的選擇,一直以來都沒想過非要參與製作規模大的項目,或是去扮演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不可[24]。演戲就像是回到12歲時去朋友家過夜,能半夜不睡覺、能有機會做平常不會做的事,「要是可以選擇的話,希望能夠死在排練室裏。」
2013年3月,HBO宣布由白蘭芝主演真人實事改編的傳記片《癌症潑婦》(Cancer Vixen: A True Story),白蘭芝身兼主演和製片。在劇中將扮演罹患乳癌的知名插畫家瑪莉莎·瑪奇托,編劇由茱莉·蝶兒擔任[25][26]。9月,《灰姑娘》真人版電影《仙履奇緣》開拍,白蘭芝在片中詮釋繼母一角[27]。
2014年3月12日,《卡露的情人》在辛辛那提開鏡,此片是白蘭芝首度參演同性戀題材作品,亦是繼《七人一個卜戴倫》之後再度與導演托迪·希恩斯合作,與朗妮·瑪娜演出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夫的原著小說《The Price of Salt》,同年4月24日煞科。
2017年,白蘭芝參演漫威電影《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飾演索爾與洛奇的姐姐、阿斯嘉人的死亡女神「海拉」一角。
Remove ads
私生活
1996年,白蘭芝與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相識,1997年12月29日結婚,白蘭芝曾表示人生唯一的遺憾是當年夫妻倆沒有拍攝結婚照。兩人育有三個兒子,長子Dashiell John Upton出生於2001年,次子Roman Robert Upton出生於2004年,第三子Ignatius Martin Upton於2008年4月在倫敦出生。雖然白蘭芝為了揣摩角色曾經居住在英國白禮頓及愛爾蘭,但在2007年年底,因決定回家鄉接掌悉尼劇團藝術總監而搬回澳洲悉尼。
2008年,白蘭芝與丈夫安德魯·烏普頓正式出任悉尼劇團藝術總監[28],致力推動劇場表演並親自演出,於2013年的年底卸任。2012年3月30日,白蘭芝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29],同年11月11日,獲頒澳洲悉尼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對戲劇藝術的貢獻。
2015年3月,媒體報導白蘭芝領養一個女嬰Edith,其後經理人證實此事[30],並表示計劃由澳洲遷往美國居住。
Remove ads
社會活動
2008年4月,白蘭芝出任「澳洲總理2020年全國高峰會」創意團隊的聯合主席,與近千名各界人士展開兩天對談。姬蒂除了是悉尼國際電影節的贊助者和澳洲電影協會的大使,亦是澳洲綠色建築的定期資助者和澳洲保育基金會大使,也將悉尼劇團和住家改造為環保建築[31],劇團的太陽能裝置則可提供七成用電量[32][33][34][35]。期間,亦和劇團聯合推廣城市議題,進行多場演講和座談會。2011年,因支持澳洲政府徵收「碳排稅」而引起保守黨和部分民眾不滿,認為此舉增加了稅收負擔。白蘭芝對此表示,認同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應為了長遠着想,且所有人都會因保護環境而受益[36]。
作品列表
Remove ads
主持
- 2015年:第4屆澳洲電影電視學院獎
榮譽
擔任評審
其他
- 曾被評選為荷里活最聰穎的50人之一、荷里活最具影響力的20名女演員之一、福布斯十大最有價值演員之一、全球最美麗的50人之一、最有魅力的50人之一、史上50位最性感的電影明星之一、時代百大人物之一、最佳衣着第一名等。
- 以同角色(伊利沙伯一世)兩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為奧斯卡獎史上的五位演員之一(其他四位為彼得·奧圖的亨利二世系列、冰·哥羅士比的與我同行系列、保羅·紐曼的金錢本色系列、阿爾·柏仙奴的教父系列)。
- 以「反串」(《七人一個卜戴倫》)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為奧斯卡獎史上的三位演員之一(其他兩位為琳達·亨特、費麗西蒂·荷夫曼)。
- 同一年提名奧斯卡獎雙料演技獎的演員之一。
- 影壇至今擁有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六位女演員之一(其他五位為喜蓮·希絲、英格烈·褒曼、梅麗·史翠普、瑪姬·史密芙、謝茜嘉·蘭芝)。亦是唯一一位飾演奧斯卡得主(嘉芙蓮·協賓)而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
- 影壇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主角和配角獎、金球獎主角和配角獎、美國演員工會獎主角和配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演員。
- 第一位獲得兩座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的澳洲演員。
- 在多次訪問中表示,接拍電影《魔戒》的原因之一是想戴上畫中的尖耳朵[152],三部曲煞科後亦把道具耳朵帶回家。也是從影以來第一次在綠色key板前演戲,對於電腦特效感到新鮮。
- 與曉高·韋榮合作最多次,有九次之多。
- 與謝菲·路殊、曉高·韋榮、愛美·雅當絲、妮歌·潔曼、莎拉·保羅森交情好[15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