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org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Code.org

Code.org 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由Hadi Partovi兄弟[1] 建立的與該組織同名的網站,其宗旨在於支援美國的學生學習電腦科學[2] 該網站為教育機構,以促進和提高其學校的電腦科學課程的目的,免費提供編程經驗。[3] 於2013年12月9日至2013年12月15日,他們成功舉行一個全國性的"編程一小時2013"宣傳周活動, 來促進該國的電腦科學。[4][5][6]

快速預覽 成立時間, 創始人 ...
Code.org
Thumb
Code.org 標誌
成立時間2013年1月
創始人Hadi PartoviAli Partovi
類型非營利組織網站
法律地位501(c)(3)組織
總部西雅圖 編輯維基數據
CEO
Hadi Partovi
目標提高美國電腦教育
網站code.org
關閉

歷史

Code.org® 成立於 2013 年,是一家致力於普及電腦科學,並且鼓勵更多女性和各膚色弱勢學生群體受益於電腦科學教育的非營利性組織。Code.org 期望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並學習電腦科學。Code.org 認為計算科學應與生物、化學和代數等學科一樣成為重點課程。[7]

編程一小時

自2013年12月9日到15日舉行為期一周的電腦科學教育周[8],Code.org在他的網站向教師學生開展了「編程一小時」活動,指導他們完成簡短的編程。[9][10][11][12]編程一小時讓參與者使用Blockly來編寫代碼,一種預先定義好的代碼片段又有趣的虛擬電腦程式語言,就像是Logo語言。該倡議提前兩個月通告,[13]並預期舉行,倡議得到來自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以及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如微軟蘋果公司的支援。[14][15]大約 20 萬人參加,並編寫了超過 600 萬行的代碼。[16][17][18]2015年11月17日,微軟公司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深入推廣電腦科學,攜手 Code.org 共同發佈了針對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我的世界(Minecraft)》編程教程,以響應將於12月7日-13日「電腦科學教育周」期間舉辦的「第三屆編程一小時」活動。[19]《我的世界》是一款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會為之着迷的遊戲,Code.org 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哈迪▪帕托維(Hadi Partovi)說道:「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接觸並掌握電腦科學,微軟一直以來都是 Code.org 最主要的資助者,且始終大力支持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所開展的推廣活動。今年,《我的世界》教程將會讓全球數以百萬的青少年了解他們所喜愛的這款遊戲是如何執行的,並以此激勵他們創造自己的技術或應用來影響世界。」同年,蘋果為慶祝電腦科學教育周,在全球多家的零售舉辦了"編程一小時"活動,為參與者提供關於電腦編程基礎的一小時免費講座。此外,還在全球多家零售店邀請科技公司名人舉辦了精選活動。[20]

課程進展

因為大多數美國的學校都沒有開設電腦科學,該組織的首要工作是在美國的學校增設電腦編程課程,這樣將使電腦編程成為課堂的一門課程。在這之後,為了方便學校一旦推行了電腦科學課程,下一步將學校建立免費的線上教學和學習材料。[21]Code.org於2014年在美國的三個公立學區展開電腦課程,覆蓋大約全美公立學校的5%學生(約兩萬名學生),[22]而到了2015年,Code.org為約15,000名老師提供了電腦科技的培訓,有望覆蓋60萬名以前無法學習電腦編程的新生,包括了較大比例的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學生。[23]

目前已有超過70所學校與Code.org合作為學生提供電腦科學課程。這些區域接受有關如何將電腦專業知識融入到目前已有的課程當中的專業培訓和指導,這些合作夥伴給老師提供的資源涵蓋了小學、中學、高中三個階段,覆蓋幾百萬的學生。[24][25]截至2015年,有600萬學生通過Code.org學習電腦科學的課程。[26]Code.Org與College Board合作,旨在促進35個主要學區的高中提供電腦科學教育。由College Board提供的電腦科學課堂和經費面向承諾使用PSAT標準測試的學校,這幫助學生們明確了自己從事電腦科學工作的方向。[27] Code.org至少為電腦科學學科培訓了15,000教師。[28]Code Studio是Code.org主要的線上教育平台,[29]根據TechCrunch的描述,「通過操作程式模組以特定的順序組合在一起,來移動一個字元或在預定的環境繪畫一個形狀的編程概念」。[30]

立法工作

在一些主要州份的議員試圖遊說通過立法,將電腦科學註冊為一門科學課程,而不是一門電腦語言課程,以確保電腦編程進入課堂。[31] Code.org還特別關注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學生,因為該組織認為這些學生很可能沒有進入高中或大學,他們是可能沒有受到電腦科學教育的高危人群。[32]

目標

引述自其網站,Code.org的目標如下:[3]

  • 將電腦科學帶到全美的K-12學校課堂,特別是偏遠的社區。
  • 在公立學校展示運用其線上課程。
  • 改變全美50個州的政策為電腦科學進行分類,作為數學/理科核心課程的一部分。
  • 利用高科技社群的集體力量來促進全球的電腦科學教育的成長。
  • 提高婦女和有色人種學生在電腦科學領域的表現。

反應

Mike Cassidy 在聖何塞信使新聞報讚揚Code.org和編程一小時寫道:「他們宣傳的正是我們的需要。」[33] PC MagazineJohn Dvorak曾在其文章中評論編程一小時的活動。Dvorak寫道:「我認為這是一個想讓學校購買更多電腦的陰謀。」[34]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