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鐵DR3100型柴油列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鐵DR3000型柴油列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於1998年引進的冷氣空調柴油客車[6],是臺鐵第四款裝有冷氣空調的柴油客車,並且是首款新出廠就裝有自動門的柴油城際列車[2][12],由日本車輛以及唐榮鐵工廠製造[1]。1990年代後期東部幹線自強號列車儘管已有DR2800型、DR2900型以及DR3000型柴油列車行駛,但假日時段車票仍然是一票難求,為舒緩電氣化前的旅運需求而購置[7]:288。2020年12月23日南迴線電氣化全線通車,臺灣環島鐵路幹線已無非電氣化區間[13],加上2021年開始新型電動列車自強號EMU3000型陸續開始交車,柴油自強號的使用需求不再[14],唯本型車年限未到繼續行駛,其餘柴油自強號已於2023年4月26日改點後退役[15][16]。2024年1月1日鐵路局公司化[17],因此轉為臺灣鐵路公司旗下車輛繼續行駛。
Remove ads
概要
在臺灣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計劃中,北迴線的建設計劃成為了當時重要的鐵路工程之一,連接了宜蘭線的南聖湖站[註 1]與花蓮站,1980年2月正式通車[18]:102-103[19]:134。隨後,1982年7月臺東線完成了從原本的762mm軌距拓寬到1,067mm軌距的軌道拓寬工程[20]:93[4]:119,使得宜蘭線、北迴線以及臺東線成為臺灣東部地區鐵路運輸的主要幹線[7]:120-123。
1990年代初期,既有的DR2800型與DR2900型柴油列車已無法應付東部幹線日益成長的旅運需求。隨着南迴線即將通車,車輛需求更加迫切,臺鐵遂決定向日本日立製作所採購DR3000型[2][3]。DR3000型投入營運後,雖有效紓解平日運輸壓力,但在假日期間,車票仍然供不應求。儘管北迴線電氣化工程已於1992年展開[18]:102-103,預期未來可引進電力列車以提升運輸效率,但在電氣化尚未完成前,為了迅速補足短期運量缺口[7]:288,向日本車輛採購10組30輛的城際型柴油列車,並且在技術轉移下,前3輛由日本車輛示範製造,其餘27輛車體由唐榮鐵工廠[註 2]進行生產以及完成組裝[4]:121,轉向架則由中國鋼鐵生產[21],作為DR3000型的增備車種[5]。本型車為臺鐵繼1937年日本時代購入DR2300後,睽違60年再次向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採購的內燃機客車[3]。
Remove ads
DR3100型柴油列車自1998年8月起正式投入營運,並以「自強號」名義行駛於東部幹線[5]。由於其外觀與DR1000型相似,初期曾引發外界誤認為被用於支線使用的疑慮[22]。本型車引進後配屬於花蓮機務段[5],其營運策略並非以「增班加開」為主,而是取代原由DR2800至DR3000型所執行的既有車次。藉由車輛替換所釋出的柴油列車編組,得以加掛於其他班次,有效提升整體運能[23]。自1998年8月1日開始逐步投入使用後,DR3100型主要行駛於宜蘭線及北迴線,自強號柴油列車編組亦由原本的6輛逐步擴增至9輛,甚至12輛,顯著提升載客量[23],並在假日略為紓解東部幹線「一票難求」的情況[4]:123。早期運用方面,DR3100型主要行駛板橋-樹林、樹林-花蓮及樹林-臺東等路綫,各配置一往返班次。隨着2000年宜蘭線電氣化工程的完成,其運用範圍進一步擴展至南迴線與屏東線,行駛至高雄站[23][24]。
2013年由於TEMU2000型電動列車進駐花蓮機務段,為避免維修量能不足,2013年1月30日改配屬臺東機務段,但是臺東機務段對本型車的保養不佳,同年9月25日再次回到花蓮機務段[25]。2014年7月16日花東鐵路電氣化完成,從原本的樹林經東部幹線往返新左營改成花蓮往返新左營[25]以及臺東往返臺中[26][27],並且暫時淡出宜蘭線行駛[24],2018年底到2019年中曾短暫由DR2900或DR3000行駛臺東往返臺中的列車[27]。
2020年12月23日南迴線電氣化全線通車,臺灣環島鐵路幹線已無非電氣化區間[13],加上2021年開始新型電動列車自強號EMU3000型陸續開始交車,柴油自強號的使用需求不再[14],南迴線被EMU3000型替代後,因應海線多班對號列車停駛,2022年6月29日改點由本型車開行花蓮經由海線往返潮州的自強號,是柴聯自強號首次奔馳於臺北高雄之間的西部幹線[14][27]。2024年4月26日大改點,退出西部幹線行駛,同時再次離開宜蘭線的行駛[28]。
無階化改造
2018年2月23日,首列DR3101+3151+3102編組回送至大肚的仕佳興業工廠[29],進行車門階梯無階化改造作業,並已於5月下旬改造完工出廠。後續編組亦陸續分批回送至仕佳興業,以約3-4個星期改造一組的進度,進行無階化改造作業。至2019年1月24日,DR3105+3153+3106編組由仕佳興業改造完畢出廠後,本型車10組30輛已全數改造完畢,是繼EMU700型之後,第二款完成無階化改造的車型,也是台鐵柴聯自強號中唯一一款有無階化的車型。
有以下重點改造:
- 上下台門台階填平並設置突緣及受影響區域之車廂地板鋼體補強、鋪層更新,以及標示、標記與標語重新設置。
- 上、下台門通行淨高度至少1,850mm條件下,不足高度之門機蓋板更新。
- 上下台門之車門系統更新、乘客上、下台門扶手更新,以及相關警告、禁制之標示、標記及標語製作與張貼。
- 車輛聯結處裝設防止人員自月台處墜落軌道之車間防墜落裝置。
- 上下台門鑰匙開關供應及更換作業,警示音改造成同EMU500無階化車輛之開關門警示音,並增設車門內外緊急開關門旋鈕。
- 無障礙車廂增設車外「車門開啟、車門關閉」顯示器(與EMU700車門無階化改造後相同)。
-
無階化改造前的車門
Remove ads
行車事故
- 2012年6月14日:從新左營開往花蓮的305次自強號,行經大武~瀧溪間的大武2號隧道口時撞上隧道口外的土石流,導致第1車(DR3108)出軌。
- 2015年5月1日:從台中開往台東的自強號371次停在斗六車站,第5節車廂(DR3155)車軸卡死起火冒出大量濃煙,幸撲滅火勢,並無人員傷亡[30]。
相關條目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