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5反坦克炮
美国于二战期间研发的反坦克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5 3英寸火炮(英語:3-inch Gun M5)是美國於二戰期間研發的反坦克炮,於1943年開始裝備。該型火炮僅裝備美國陸軍坦克殲擊營,並參加意大利戰役與西線戰場。雖然M5反坦克炮在火力上優於先前服役的反坦克炮,但其重量較重及彈藥問題阻礙了作戰效能。至1945年,坦克殲擊車已逐步取代該型火炮。
Remove ads
研發與制史
1940年,美軍開始裝備M3 37mm反坦克炮。雖然該型火炮因重量輕,易於操作能夠滿足步兵的需求,但炮兵及軍械部隊則希望得到火力更強的火炮。這一要求催生出一部分改進型火炮,例如由M1897 75毫米火炮改進的M3 75毫米火炮。[1]
1940年末,軍械部隊開始研究一款基於T9 3英寸防空炮的反坦克炮。該火炮採用T9防空炮的炮管以及M2榴彈炮的炮尾與後座裝置[2] 1941年9月前,該武器的實驗版本T10 3英寸火炮已經完成。雖然武器在隨後的實驗中出現了些小問題,但這門反坦克炮的性能遠優於目前美軍的現役型號,並最終定型為M5反坦克炮,使用M1載具[3]
火炮於1942年12月投入生產。1943年11月,經過略微改進的M6載具定型。載具上原本在105毫米榴彈炮上的平直護盾改為了傾斜。1944年1月,陸軍地面部隊將原本採用M1載具的M5反坦克炮升級為採用M6載具,隨後大部分抵達前線的該型反坦克炮均使用M6載具。[4]
Remove ads
單位編制

儘管M5火炮在火力上有極大的優勢,但美軍中卻沒有一個兵種希望得到該型火炮。步兵部隊認為這款火炮太過於笨重,而坦殲部隊更希望裝備機動性更強的自行武器。最終,在來自陸軍地面部隊司令的麥克奈爾的壓力下,坦殲部隊採用了該型火炮。麥克奈爾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北非戰役的影響,在戰役中自走炮被認為隱蔽性較差。[7]
1943年3月31日,陸軍地面部隊將15個自行坦克殲擊營改為牽引式;最終地面部隊決定半數的坦殲營應為牽引式。一個牽引式坦殲營擁有36門反坦克炮,下轄三個連隊,每個連隊12門。[8][9] 坦殲營的牽引車主要是M3半履帶車。1944年9月1日的更新編制中,牽引車改為M39多用途裝甲車,但這些裝甲車到1945年春才抵達前線。[10]
這些牽引式坦克殲擊營配屬至美軍各師以增強其反坦克能力。多數情況下,整個營會配屬給一個步兵師。在某些情況下,它們也會配屬至裝甲師及空降師;有時,同一個營的連隊可能配屬至不同的師,或者一個師會得到多個坦殲營,甚至可能有牽引式和自行式混合配屬的情況。[11]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1943年10月,第一支裝備M5反坦克炮的牽引式坦殲營,第805營,抵達意大利。隨後,M5反坦克炮經歷了意大利戰爭與西北歐戰場。[12] 1944年8月的莫爾坦反擊戰是牽引式坦殲營最知名的戰鬥之一。配屬第30步兵師的第823坦殲營,在聖巴爾泰萊米防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營在戰鬥中擊毀14輛坦克以及一些其他車輛,但損失火炮高達11門。[13]
除了反坦克,該型火炮經常用來補充師屬野戰火炮的火力[14] 或提供直射火力炮擊敵軍防禦工事(例如,一份第614坦殲營的戰鬥報告提到,一個下轄兩門火炮的分排向敵軍據點發射143枚炮彈,命中139發[15])
雖然M5反坦克炮的火力遠強於美軍之前的反坦克炮,但該型火炮過於笨重,使其難以操作,且其穿甲性能並非十分理想。且該型火炮沒有對應的脫殼穿甲彈(APDS);[16] 該型火炮可使用硬芯穿甲彈(APCR),但這種穿甲彈是否下發到牽引式坦殲營還是個未知數。因為這些原因,部隊更喜歡機動性與防護均較優的坦克殲擊車。[17]
突出部戰役對於坦殲營與M5反坦克炮是一次重大的考驗。在戰役中,牽引式反坦克炮的作戰效果並不理想且相比坦殲遭受了更為重大的損失。先前提到的第823坦殲營指出:「反坦克炮一個接一個地被敵軍坦克包抄,火炮組員被輕武器及機槍驅逐出陣地」。依據最近的戰鬥經驗,1945年1月11日,美國戰爭部批准了將牽引式坦殲營改為自行坦殲營。[18] 這一決定意味着前線的M5反坦克炮將逐漸退出現役,替換工作一直持續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
現今,M5反坦克炮作為美國陸軍的禮炮。美國第3步兵團的總統禮炮排現今於梅爾堡存留10門M5火炮,主要在華盛頓市區內使用。[19]
彈藥
M5反坦克炮使用定裝彈藥,與3英寸M1918 防空炮所使用的彈殼相同,為76.2x585R。該火炮與其他基於T9防空炮的反坦克炮性能大致相同,例如M10坦殲的3英寸火炮。M5火炮的彈道性能與M1 76毫米反坦克炮基本相同,兩者使用相同的彈頭與不同的彈殼。
下表為所使用的彈藥類型。
使用彈藥[20][21] | |||||
類型 | 型號 | 重量(整體/彈頭) | 彈頭裝藥 | 炮口初速 | |
穿甲曳光彈 | M79穿甲彈 | 12.05 / 6.8 kg (26.56 / 15 lbs) |
- | 792 m/s (2,600 ft/s) | |
風帽被帽穿甲彈/高爆曳光彈 | M62穿甲彈 | 12.36 / 7 kg (27.24 / 15.43 lbs) |
792 m/s (2,600 ft/s) | ||
硬芯穿甲曳光彈 | M93穿甲彈 | 9.42 / 4.26 kg (20.76 / 9.39 lbs) |
- | 1,036 m/s (3,400 ft/s) | |
高爆彈 | HE M42A1高爆彈 | 11. 3 / 5.84 kg (25 / 12.87 lbs) |
TNT, 390 g | 853 m/s (2,800 ft/s) | |
煙霧彈 | M88煙霧彈 | 6.99 / 3.35 kg (15.41 / 7.38 lbs) |
氯化鋅 | 274 m/s (900 ft/s) | |
射擊訓練彈 | M85 射擊訓練彈 | ||||
訓練彈 | M42B2 訓練彈 |
Remove ads
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