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GM-52長矛

1970年代源自美國的短程彈道導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GM-52長矛
Remove ads

MGM-52長矛是一種可移動野戰砲地對地戰術導彈(戰術彈道導彈)系統,為美國陸軍提供核火力和常規火力支援。該導彈的彈頭是在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研發。它被MGM-140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取代,MGM-140最初打算在冷戰期間同樣提供核火力支援。[4]

快速預覽 MGM-52長矛, 類型 ...
Remove ads

部署

第一批MGM-52導彈在1972年部署,取代早期的MGR-1火箭英語MGR-1 Honest John和MGM-29飛彈,這大大減少了系統的重量和體積,也改善了其精確性和活動性。[3]

一個長矛飛彈連會配備2輛飛彈發射車,由M113裝甲運兵車底盤改造衍生的M752飛彈發射車(英語: Self-Propelled Launcher),每輛發射車會載運1枚戰備彈,搭配2輛M688飛彈運輸車(可搭載2枚備射彈),一個連共配賦6枚長矛飛彈。飛彈連發射速度約為每小時3枚導彈。飛彈連的作戰車輛也可運輸發射裝有改良介接套件整合的MGR-1誠實約翰戰術彈道飛彈,以獲得更嘉的作戰彈性。[3]

長矛飛彈主火箭引擎為可變推力液態火箭發動機,改良的燃料成分使得飛彈燃料箱可以長時間儲存燃料,大幅縮短野戰發射的前置準備時間至15分鐘,相比上一代的MGM-29飛彈發射前置準備時間為1小時,從隱蔽性來說是相當高水準的精進。長矛飛彈的火箭引擎設計十分獨特,一個小型維持器英語Sustainer engine(英語: Sustainer engine)安裝在一個環形助推發動機內。[5]因此長矛飛彈發射時彈體側面會有4具輔助引擎運作,至1.5公里外後才主引擎才會啟動點火。

Remove ads

酬載

長矛飛彈的戰鬥部是由一個爆炸當量為0.1-10萬噸(4.2-418.4 TJ)的W70核彈頭或常規彈頭,核彈頭較輕(211公斤),而常規彈頭較重(454公斤),因此飛彈射程會受到酬載彈頭的不同而從70-80公里(常規)與110-120公里(核彈)不等。W70-3核彈頭是首批可投入使用中子彈彈頭之一。[6]常規炸藥包含單個聚能裝藥彈頭,以作穿透硬目標和破壞掩體,或以包含836顆M74集束炸彈作反人員和反器材之用。工程師設計彈頭時也考慮過酬載化學武器,但該領域的研發在1970年取消。[來源請求]

退役

MGM-52導彈隨着冷戰結束而退役,其常規火力投射任務由MGM-140_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取代。[7]

使用國

[8][9]

Thumb
前MGM-52使用國

前使用者

 美國 美國陸軍

 英國 英國陸軍

 以色列 以色列國防軍

 荷蘭 荷蘭皇家陸軍

  • 荷蘭皇家陸軍第129炮兵營(1979-1992年)

 比利時 比利時陸軍英語Belgian Land Component

  • 比利時陸軍第3炮兵營(1977-1992年)

 意大利 意大利陸軍

 德國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第150火箭炮兵營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第250火箭炮兵營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第350火箭炮兵營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第650火箭炮兵營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