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Roguelike牌組構築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oguelike牌組構築遊戲,在中國大陸玩家中俗稱「肉鴿卡牌」,是電子遊戲的一個子類別。顧名思義,該類別是Roguelike遊戲與牌組構築遊戲的結合。其始祖是2014年發布的《Dream Quest》,隨着2017年發售的《殺戮尖塔》而興起,而後湧現了《怪物火車》、《欺詐之地》、《邪惡冥刻》等眾多同類型作品。由於這些作品多受到《殺戮尖塔》的深刻影響,因此該類別也被非正式地稱為「殺戮尖塔like」或「爬塔like」遊戲。
內容
在一款典型的Roguelike卡牌構築遊戲中,玩家在開始每一局遊戲時,會得到一副預先組好的套牌,用來與敵人戰鬥。戰鬥一般是回合制的,玩家每回合抽牌,觀察或推測敵人下一回合要如何行動,然後出牌應對。如果生命值歸零,即輸掉這一局遊戲,從頭開始新一局;如果殺死全部敵人,則獲得本場勝利。勝利後,會出現多張隨機卡牌,玩家可以從中選擇一張加入自己的套牌,然後投入下一場戰鬥。除了卡牌獎勵外,戰利品通常還包括道具(或能力)和金錢。在兩場戰鬥之間,玩家通常還可以做其他事情,例如用金錢購買卡牌和道具,升級和刪除卡牌,補充生命值,或參與隨機事件碰運氣;此時通常會採用一個地圖系統,玩家可以自行規劃前進路線,在下一場戰鬥前做好準備。就這樣,玩家不斷地戰鬥,擊敗最終敵人後即取得這一局遊戲的勝利。
典型的Roguelike卡牌構築遊戲,通常還包含以下進階要素:更多機制更複雜的卡牌和道具,玩家達成一定成就後可以解鎖;更多職業(或種族),每個職業的初始套牌、初始道具、可獲得卡牌、可獲得道具都有差異;更多作用於全局遊戲的特殊規則,供玩家挑戰更高難度,或嘗試更神奇的配合。
在一局遊戲之中,每一輪的卡牌獎勵、道具獎勵、地圖、敵人都是隨機的,玩家需要靈活、迅捷地構築套牌:合理利用卡牌與卡牌、卡牌與道具之間的配合,剔除不能產生配合的卡牌,並避免因為過於特化而被特定敵人克制。
Remove ads
歷史
Roguelike遊戲的源頭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的電子遊戲《Rogue》,牌組構築遊戲則可以追溯至1997年的《魔法風雲會》電子遊戲和2008年的桌上遊戲《皇輿爭霸》。真正將這兩個類型結合起來的是2014年的《Dream Quest》。該遊戲由彼得·惠倫(Peter Whalen)獨立製作,由於缺乏預算,畫風極為簡陋,在市場上並沒有太大反響,但在遊戲業界引發了關注。在《魔法風雲會》發明者理查德·加菲爾德的引薦下,惠倫加入了暴雪娛樂,擔任電子集換式卡牌遊戲《爐石戰記》的設計師。2017年12月,《爐石戰記》發布了「狗頭人與地下世界」擴展包,同時發布的免費單人冒險模式即屬於Roguelike牌組構築類型。[1][2][3][4]
同一時期,2017年11月,獨立遊戲《殺戮尖塔》在Steam平台上以「搶先體驗」形式發售。與《Dream Quest》和《爐石戰記》冒險模式不同,《殺戮尖塔》中的敵人不再是另一個牌手,而是直接進行攻擊、防禦、施法等動作。玩家需要根據本回合抽到的牌和敵人的行動預告,規劃如何應對。儘管起初銷量不佳,但在中國大陸主播謎之聲和王老菊的帶動下,《殺戮尖塔》於2018年1月躍升至Steam單周銷售排行榜第二名。截至2019年3月,其銷量已經超過150萬份,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1][2][3][5][6]
受此鼓舞,大量同類型遊戲隨之出現,其中一些也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銷量,Roguelike牌組構築作為一個獨立的遊戲子類型於是得以成立。這些作品往往在Roguelike卡牌的基礎上嘗試融入其他要素,如與塔防結合的《怪物火車》,跟RPG敍事結合的《欺詐之地》,跟元遊戲結合的《邪惡冥刻》等等。
Remove ads
作品
以下列出了部分Roguelike牌組構築遊戲:
- 《Dream Quest》
- 《月圓之夜》
- 《殺戮尖塔》
- 《骰子地下城》
- 《怪物火車》
- 《穿越方尖碑》
- 《超時空方舟》
- 《方寸死鬥》
- 《欺詐之地》
- 《邪惡冥刻》
- 《虛空穹牢》
- 《魔域之書》
- 《高殿戰記》
- 《愛麗絲與巨人》
- 《星隕傳說:流浪者的故事》
- 《學園偶像大師》
- 《寶可夢肉鴿》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