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ETI@home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ETI@home(在家搜尋外星智慧),是一個通過互聯網利用個人電腦處理天文數據的分布式計算項目。該項目試圖通過分析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採集的無線電信號,搜尋能夠證實地外智能生物存在的證據。該項目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柏克萊空間科學實驗室主辦。
Remove ads
它主要會在接受到的射電數據中搜尋以下三種訊號:
SETI@home程序在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通常在螢幕保護模式下或以後台模式運行。它利用的是多餘的處理器資源,不影響用戶正常使用電腦。
SETI@home項目自1999年5月17日開始正式運行。至2004年5月,該項目在世界各地擁有近500萬參與者,積累了近200萬年的CPU運行時間,進行了近5×1021次浮點運算,處理了超過13億個數據單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分布式計算試驗項目。不過到目前為止,該項目的分析結果中還沒有足以證明外星智能生命存在的證據。
SETI@home官方2005年3月中旬發布消息,逐漸停止SETI Classic(即舊平台)的計算,全面轉入BOINC計算平台,數據轉換預計在2個月之內完成。但是由於全球的計算者抵制新的平台,所以SETI Classic仍運行了數月,只是關閉新帳戶註冊。2005年12月15日SETI@home美國柏克萊大學官方已關閉SETI@home Classic。
SETI@home項目計劃在將來增加處理來自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台(Parkes Observatory)的數據,以便同時分析南半球的天空。在有更多的射電望遠鏡加入這個項目後,2008年1月的新聞稿說,項目每天增加的新數據為300G,需要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才能處理如此多的數據[1]。
2020年3月2日,SETI@home官方宣佈於同月31日起無限期休止分散式運算計劃,伺服器不再分派運算任務給參與的電腦,但仍開放網站與留言板,官方鼓勵參與者加入其他的分散式運算項目計劃[2]。
-
傳統客戶端(SETI@Home Classic)運行界面
-
BOINC管理器
-
Astropulse子項目
-
計算證書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