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dKfz 9半履帶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9號特種車輛(德語:Sonderkraftfahrzeug 9,簡稱:Sd.Kfz. 9),又稱18噸重型牽引車(Schwerer Zugkraftwagen 18t)或「FAMO」,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所生產並廣泛使用的一款重型半履帶車,也是德國在戰爭期間所量產的半履帶車中最重的一款。它的主要用途是牽引重型火炮或作為坦克維修車。
Remove ads
研發和生產
戰前德國的半履帶車主要由工程師海因里希·克尼普坎普負責設計,1933年納粹上台之後他的設計被移交至各商業公司做進一步的開發與測試[1]。位於布雷斯勞的FAMO收到了製造18噸半履帶式重型牽引車的合同。第一輛原型車FM gr 1於1936年完成,採用邁巴赫HL98 TUK引擎,車長僅有7.7米。1938年完成了F 2型原型車,但與前一輛原型車區別不大。1939年的F 3型原型車最終成為了量產版本,定名為Sd.Kfz. 9。隨着戰爭的進程它的設計也被不斷簡化,以減少造價和戰略金屬的使用[2]。
VOMAG於1940年開始生產Sd.Kfz. 9。捷克的太脫拉則在1945年開始生產,並安裝其103型引擎。從1938年至1945年之間,一共生產了約2,500輛[3]。
Remove ads
設計特點

Sd.Kfz. 9採用梯型車架,由一台邁巴赫HL108 TUKRM引擎提供動力,擁有兩個容量分別為90升和230升的油箱。使用采埃孚G 65 VL 230同步嚙合式變速器,有4個前進檔和1個後退檔。它的前輪和履帶都可用於轉向。轉向幅度較小時只用使用前輪,大幅度轉向時會對履帶進行制動,從而利用履帶進行轉向。前輪使用板簧懸掛,履帶採用扭杆懸掛,兩邊各有6個交錯式負重輪,而最後方的後導輪則用來調整履帶張力[2]。
車身前部是乘員位,裝有兩條長椅,一條供駕駛員和副駕駛使用,另一條供其他乘員使用。車身後部的配置則視具體用途而定。運輸型除了車身後部原有的載貨空間之外,其前方的兩側還各有一個儲物箱;炮兵型則有額外的兩條長椅供跑組人員使用,並有放置彈藥的空間。風擋可向前摺疊或是卸下,可摺疊帆布車頂安裝在車尾上部,展開時則系在風擋上[4]。
Sd.Kfz. 9的最大牽引能力達28噸,對於四號坦克之類的中型坦克完全足夠。但牽引更重型的載具例如虎I坦克、豹式坦克或虎II坦克則需要2至4輛。牽引受損載具時會使用SdAh 116(Sonder-Anhänger 116)低架拖車。所有的Sd.Kfz. 9都在車身中部的載貨空間正下方安裝了一個絞盤[5]。一些車輛的底盤後方加裝了大型推土鏟,以便在鬆軟土地上回收坦克或其它重型載具時保持穩定[6]。
Remove ads
衍生型號

Sd.Kfz. 9/1 用一台負載6噸的起重機替代了原有的乘員長椅和載貨空間,1941年9月開始配發至坦克維護單位。Sd.Kfz. 9/2則安裝了一台負載10噸的油電驅動起重機,在使用時需要支撐臂以穩定[7]。
1940年,有15輛Sd.Kfz. 9被裝上88毫米高射炮用以反坦克,命名為18噸牽引車自行88毫米18年式高射炮(8.8cm Flak 18 Selbstfahrlafette auf 18t Zugkraftwagen)。火炮被安裝在可放下護欄的平台上,引擎和乘員位被14.5毫米的裝甲覆蓋,但也因此限制了火炮角度,使其無法向前發射[8]。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