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年度新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年度新聲(又譯年度之聲,英語:Sound of...[1][2]是由英國廣播公司每年主辦的評選活動,由音樂評論家和業內人士投票選出最有潛力的音樂新人。[3]活動於2003年由BBC新聞網開始主辦,如今BBC旗下的網絡、廣播和電視以及其他媒體都會廣泛報道這一評選活動。

背景

2002年末,BBC首次開始評選「2003年度新聲」,並於12月公布了「2003年度新聲」前十位的排名。自此,BBC每年會舉辦「年度新聲」的評選活動,每年的年末由音樂界業內人士投票評選出最有潛力在下一年獲得重要突破的歌手或樂隊,參與評選的人士包括評論家、媒體業者、音樂製作人和記者編輯等。活動第一年有40人參與評選,並選出了10位「2003年度新聲」[4];而到2014年,參與評選的人數已經多達170人[5],每人按自己的意願選出三位藝人並排序,最後結果將綜合評選人的意見得出[6]

獲選藝人的音樂風格和國籍均不受限制,但已經享有一定名聲的藝人不能獲選。獲提名的藝人在此之前不能有主音歌手的歌曲或專輯登上英國單曲排行榜專輯排行榜的前20位;已經靠其他演藝事業或真人騷節目獲得名氣的歌手亦不能獲得提名。[6]

活動開始之初,BBC僅公布排名前十位的歌手或樂隊;2008年12月,BBC首次在評選前公布了「2009年度新聲」的15人完整提名名單。[3]自2010年起,「年度新聲」仍然每年公布15人的完整提名名單,但最終結果改為僅公布前五名的名次。[7]

Remove ads

歷屆排名

2003-2009

更多資訊 年度, 冠軍 ...

「2009年度新聲」15人提名名單中另外五位藝人是[3]大粉紅樂團英語The Big Pink[38]FrankmusikMaster Shortie英語Master Shortie蒙福之子樂團躁動陷阱樂團英語The Temper Trap[39]

2010-2017

更多資訊 年度, 冠軍 ...
Remove ads

影響和爭議

「年度新聲」的獲選藝人往往能在下一年獲得成功,這項評選也因此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定的爭議。曾經參加過「2008年度新聲」投票的《衛報》評論家凱蒂·安帕爾(Kitty Empire)就曾在2007年12月指出,「年度新聲」的投票人與全英音樂獎「影評人選擇大獎」高度重合,而其中很多人自己便是音樂媒體的記者和編輯,他們自己會寫樂評和預測,評選因此更像是一種自證預言[76]

2011年,在「2012年度新聲」的15人提名公布之後,《每日電訊報》評論人喬·伯吉斯(Joe Burgis)指出,「2012年度新聲」的提名中僅有兩位獨立音樂人,過於偏愛主流藝人。[77]獨立音樂協會英語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Music主席艾莉森·溫漢姆(Alison Wenham)也對這一年的提名提出不滿,稱其「和音樂沒什麼關係」,「完全沒有意義」。她在接受《新音樂快遞》雜誌採訪時還表示,過去幾年已經證明這項投票活動「並不準確」。[78]

針對這些負面評價,BBC廣播一台1Xtra英語BBC Radio 1Xtra的負責人喬治·艾爾加托迪斯(George Ergatoudis)回應稱,「這份提名必然會引發爭議,但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們從越來越廣大的人群中發現更多努力的優秀歌手和藝術家,這一定是一件好事。」[7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