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38號潛艇 (191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38號潛艇(德語:SM U 38[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潛艇或稱U艇。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14年9月9日下水,至同年12月15日交付使用。U-38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相繼參加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潛艇戰。它最終成為一戰中第三成功的U艇,共擊沉138艘協約國或中立國船舶,容積總噸達292445噸。戰後,U-38號於1919年2月23日被引渡至法國正式投降,並於1921年7月在布雷斯特拆解報廢。
Remove ads
設計
U-38號為雙殼遠洋潛艇,在尺寸上類似於U-23至U-30型,僅在推進和速度上略有不同。德意志帝國海軍將其視為非常優秀的公海艦艇,具有適中的機動性和良好的水面掌舵能力。[5]
艇只的全長和耐壓殼體長分別為64.70米和52.36米;舷寬6.32米,當中的耐壓殼體寬為4.05米;有7.68米的總高和3.5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總排水量達971噸;其中水上為685噸,水下為878噸。[5]
U-38號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日耳曼尼亞六缸二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1,850匹公制馬力(1,361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200匹公制馬力(883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的直徑1.6米長螺旋槳,從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達16.4節(30.4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為每小時9.7節(18.0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8,790海里(16,28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0海里(150公里)。艇只的潛航深度為50米。[5]
艇只裝備了四具直徑為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艏、艉各兩具,並可攜帶合共6枚魚雷。此外,U-38號於1915年還增配了一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1916年至1917年間又被一門105毫米45倍徑速射炮所取代。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和31名水兵。[5]
Remove ads
歷史

U-38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2年6月12日向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它自1913年2月25日開始鋪設龍骨,1914年9月9日下水,至同年12月15日在首任艇長、海軍上尉馬克斯·瓦倫丁納的指揮下正式入役。他也是在U-38號任期最長的艇長。[1]1917年9月16日,海軍上尉威廉·卡納里斯接替瓦倫丁納擔任艇長,他其後銜至海軍上將,並曾於1935年至1944年擔任德國軍事情報機構阿勃維爾的主管。[2]
1915年8月4日,U-38號從黑爾戈蘭啟航展開第六次巡邏。它旨在與U-27號共同執行一項特殊任務:在威爾斯北部海岸接回3名德國戰俘。後者當時已從距海岸僅65公里的登比戰俘營中逃脫。通過與潛艇指揮部(Führer der Unterseeboote, F.d.U)主管、海軍中校赫爾曼·鮑爾秘密交換信息,整個行動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3名戰俘,包括海軍上尉海因茨·馮·亨尼希(U-18號艇長)、托倫斯(緬恩斯號副艦長)和另外一名軍官將於1915年8月14日至15日夜間由其中一艘潛艇接走。8月13日晚,U-38號與U-27號在利物浦灣會合。兩位艇長都同意應由U-38號執行這項任務。U-27號則向南穿過聖佐治海峽繼續開展破交戰。六天後,它在在夕利群島以西被英國Q船巴拉隆號擊沉。[6]
在約定的時間裏,U-38號在威爾斯北岸的大奧瑪徒勞地等待。第二天夜裏,瓦倫丁納上尉重返故地,但同樣無功而返。直至十二年後,他們才得知3名德國軍官的確是在正確的時間到達約定地點。一塊伸入大海的岩石將大奧瑪的海灘分成兩個海灣。不幸的是,潛艇一直在另一個海灣等候,而不是3名軍官所處的海灣。雖然雙方相距只有一百米左右,並多次發出光信號,但始終沒有發現對方。3人於當晚再次被捕,U-38號則繼續巡邏。至8月29日,它共擊沉22艘輪船、5艘漁船和3艘帆船,容積總噸為74194噸。這是英國周邊海域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作戰巡航,瓦倫丁納的破交行動嚴重干擾了英國東南沿海的航運,使其一度陷入停滯狀態。[7]
U-38號的第七次航行(1915年10月20日至11月11日)是應指揮部要求駛入地中海,並加入普拉區艦隊(後稱地中海區艦隊)。在地中海的首次行動期間,該艇共擊沉14艘商船,容積總噸為47460噸。[8]接下來的行動都是從卡塔羅和普拉的海軍基地展開。當中包括一項不同尋常的任務:1915年12月9日,U-38號離開卡塔羅,向伊斯蘭宗教派別塞努西亞提供物資和人員。塞努西亞在利比亞沙漠中與英國和意大利殖民者抗爭,這符合同盟國的利益。為此,U-38號負責拖曳裝載貨物的小型潛艇UC-12號。[9]在奧特朗托海峽,由於敵方的水面部隊威脅,拖行被迫分開。此後兩艘艇都無法找到對方,於是U-38號繼續獨自航行,終於抵達利比亞沿岸的巴迪亞。[10]
1916年5月,U-38號被轉移至君士坦丁堡區艦隊。從那裏出發,該艇於1916年夏天在黑海進行了兩次巡邏,但均無功而返。同年9月7日,U-38號伴隨着第十三次出擊重返卡塔羅,期間又擊沉了總噸位達50113噸的24艘商船。在下一次行動中,該艇向大西洋進發,並在豐沙爾錨區擊沉了法國炮艦驚奇號和潛艇母艦袋鼠號。[11]為了節省燃料,瓦倫丁納的艇只甚至被挪威籍戰利船索爾旺號(Solvang)拖行了一段時間。U-38號於12月23日返回卡塔羅,除了驚奇號和袋鼠號,此次巡邏還擊沉了12艘商船,容積總噸為31710噸。三天後,瓦倫丁納被授予功勳勳章。他於1917年9月離艇,在擔任U-38號艇長期間,他共擊沉了134艘商船(284323總噸)、1艘軍艦(680噸)和2艘輔助軍艦(4147總噸)。[12]
在新任艇長卡納里斯的指揮下,U-38號在戰爭結束前又完成了三次巡邏。在總計十七次巡邏中,該艇共擊沉了134艘商船(287811總噸)、1艘軍艦(680噸)和4艘輔助軍艦(4643總噸),戰功僅次於U-35號和U-39號。[13]戰後,根據對德停戰協議的要求,U-38號於1919年2月23日移交法國正式向協約國投降,並於1921年7月在布雷斯特拆解報廢。[14]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Remove ads
註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