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41號潛艇 (191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41號潛艇(德語:SM U 41[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潛艇或稱U艇。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14年10月10日下水,至1915年2月1日交付使用。U-41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在其四次巡邏中,共擊沉協約國或中立國的28艘商船,容積總噸為58546噸。1915年9月24日,該艇於第二次巴拉隆事件中在夕利群島遭英國Q船擊沉。
Remove ads
設計
U-41號為雙殼遠洋潛艇,在尺寸上類似於U-23至U-30型,僅在推進和速度上略有不同。德意志帝國海軍將其視為非常優秀的公海艦艇,具有適中的機動性和良好的水面掌舵能力。[2]
艇只的全長和耐壓殼體長分別為64.70米和52.36米;舷寬6.32米,當中的耐壓殼體寬為4.05米;有7.68米的總高和3.5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總排水量達971噸;其中水上為685噸,水下為878噸。[2]
U-41號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日耳曼尼亞六缸二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1,850匹公制馬力(1,361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200匹公制馬力(883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的直徑1.6米長螺旋槳,從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達16.4節(30.4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為每小時9.7節(18.0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8,790海里(16,28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0海里(150公里)。艇只的潛航深度為50米。[2]
艇只裝備了四具直徑為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艏、艉各兩具,並可攜帶合共6枚魚雷。此外,U-41號於1915年還增配了一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和31名水兵。[2]
Remove ads
歷史
U-41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2年6月12日向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它自1913年4月22日開始鋪設龍骨,1914年10月10日下水,至1915年2月1日正式入役,並被編入駐黑爾戈蘭島的第二潛艇區艦隊。其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為海軍上尉克勞斯·漢森,他此前曾是U-16號的指揮官。[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U-41號曾多次襲擊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從1915年5月至9月,共有30艘商船成為該艇的受害者,其中包括擊沉28艘、擊傷1艘和繳獲1艘,容積總噸近60000噸。[3]1915年9月24日,U-41號在第二次巴拉隆事件中遭英國Q船擊沉。在戰爭的這一階段,U艇指揮官奉命嚴格遵守交戰規則(「巡洋交戰規則」)。當發現商船目標時,U艇會在附近浮出水面,登船搜尋違禁品。這避免了中立船隻被誤擊,但卻使U艇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
在截停了一艘容積總噸為6651噸的英國貨輪烏爾比諾號(Urbino)之後,U-41號依照交戰規則派遣了一支登船隊檢查貨物。在船上檢獲戰爭物資後,德國人用救生艇把商船船員趕下了船。正當U-41號利用甲板炮擊沉烏爾比諾號的過程中,懸掛着美國國旗的宛德拉號(偽裝成美國商船巴拉隆號)來到了現場。U艇船員準備檢查這艘中立船隻的文件,後者卻突然近距離開火,但並未撤下美國國旗。此舉違反了交戰規則;雖然規則允許懸掛假旗,但要求交戰國必須在敵對行動開始前表明身份。儘管U-41號的甲板炮是有人值守,但只完成了一次發射脫靶。漢森於是下令潛航,希望從水下遁逃。然而,U艇急速下沉至76米,超過了規定的50米最大潛航深度。漢森遂下令排空所有沉浮箱,又使艇只躍升出水面。當U艇的損壞程度加劇,船員們開始棄艇。U-41號在夕利群島以西約49°10′N 7°20′W的方位沉沒。全艇僅兩名軍官獲救,艇長漢森也在陣亡名單之列。[4]
這一事件在德國引起了廣泛的憤怒,尤其是在海軍軍官中。德國鑄幣師卡爾·格茨甚至設計了一款宣傳獎章來紀念這次沉沒事件。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Remove ads
註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