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B-4號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UB-4號艇(德語:SM UB 4[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UB-I型近岸作戰潛艇或稱U艇的四號艇。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自1914年11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略大於28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127噸和142噸,艇載武器除兩具450公釐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外,還有一挺安裝在甲板上的機槍。完工後的艇體被拆解成若干部分並通過鐵路運輸至安特衛普進行重新組裝。它於1915年3月下水並以UB-4號之名交付使用。
UB-4號於1915年4月主導了法蘭德斯潛艇區艦隊的首次出擊,並取得該區艦隊的首個戰功——擊沉了比利時救濟船哈耳帕呂刻號。從4月中旬至8月中旬,它又再相繼擊沉了三艘船。8月15日,UB-4號在偽裝成平底漁船的英國海軍Q船因弗里昂號附近浮出水面,遭後者的火炮所擊沉。艇內14名官兵全數陣亡。
Remove ads
設計及建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隨着德意志帝國陸軍沿北海海岸快速推進,比利時法蘭德斯沿岸的安特衛普、澤布呂赫和奧斯坦德等港口相繼落入德國人手中,這大大方便了德軍潛艇遣出英倫海峽的作戰行動。然而,帝國海軍當時卻缺乏適合在法蘭德斯周邊狹窄的淺海中行動的U艇。[8]為此,1914年8月中旬開始設計的「34號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潛艇,[9]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鐵路運輸發往作戰港口並能夠迅速組裝的小型近岸潛艇。[10]為滿足鐵路限界的要求,UB-I型的設計需要艇長在28米左右,排水量約125噸,並裝備兩具魚雷發射管。[8][註 2]UB-4號是由國家海軍辦公室作為首批八艘UB-I型潛艇(UB-1至UB-8號)的一部分,於1914年10月15日向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此時距離該艇型的設計啟動尚不足兩個月。[12]
UB-4號自1914年11月3日開始在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1]竣工時,UB-4號的全長為28.10米,舷寬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載有一台功率為45千瓦特(60匹軸馬力)的戴姆勒四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軸馬力)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8]兩者都與一副單螺旋槳軸相連,可分別提供最高6.47節(11.98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1節(10.20公里每小時)的水下航速。在更勻速的狀態下,它可以連續在水面航行1,650海里(3,060公里)而無需加油,或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與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樣,UB-4號的潛航深度為50米,可以在33秒內完全潛入水中。[2]
在武器裝備方面,UB-4號內置有兩具450公釐的艇艏魚雷發射管,[6][13]可裝載2枚C/03型魚雷,艦橋前部的甲板上則設有一挺可拆卸的8公釐機槍。其標準船員編制為1名軍官加13名水兵。[14][10]
在日耳曼尼亞船廠的建造完成後,UB-4號已準備好用於鐵路運輸。鐵運的過程包括將潛艇拆解成一個實質上的散裝套件。每艘艇被分成大約15塊,其中艇體分解為三部分裝在平板車上,艦橋、蓄電池和上層建築中的相關設備裝入另外五節車廂中。[10]1915年初,UB-4號的部件被運到安特衛普的霍博肯進行組裝,通常需要耗時兩至三周。當至1915年3月完成組裝並下水後,[3]該艇再被裝入浮箱由兩艘駁船拖曳,用時五天半沿斯海爾德河西下、並穿過根特-布魯日運河送抵澤布呂赫的作戰港口進行海試。[14]。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1915年3月23日,UB-4號在首次擔任U艇艇長、時年29歲的海軍中尉卡爾·格羅斯的指揮下正式入役。[7][註 3]該艇很快便與其它UB-1型潛艇集結,於3月29日組成法蘭德斯區艦隊。當UB-4號入列時,德國正處於自2月發動的第一輪潛艇攻勢之中。在這場戰役期間,所有出現在德國劃定的戰區內的敵方艦船都將被擊沉,該戰區涵括了英國周邊的所有水域(含英倫海峽)。中立國的船舶則不得受到攻擊,除非它們確實能被認出是懸掛假旗航行的敵對船舶。[16]
1915年4月9日,UB-4號領銜了新區艦隊的行動,展開第一次巡邏。翌日,它便為法蘭德斯區艦隊取得首個戰功。受害者是一艘載重5940總噸、懸掛英國船旗的貨輪哈耳帕呂刻號(Harpalyce),它由比利時救濟委員會租用,當時在將救濟物資運送到鹿特丹後,正空艙駛往美國維珍尼亞州的諾福克。[17]UB-4號在哈維奇和荷蘭角港之間的海域遇到這艘輪船,並駛近至100碼(91米)以內。[18][19]儘管後者持有德國的安全通行許可,在其一側標有「比利時救濟」字樣,並懸掛着寫有同樣措辭的白旗,格羅斯還是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發射魚雷擊毀了這艘船。[18]哈耳帕呂刻號在大約五分鐘內沉沒,未及投放任何救生艇。其倖存者分別由荷蘭輪船康斯坦茨號(Constance)和美國輪船紅寶石號(Ruby)救起。時任救濟委員會主席的赫伯特·胡佛發表報告稱,該組織的包船在鹿特丹交付貨物後便遭到終結,但他表示不相信這艘船是魚雷襲擊的受害者,因為參與救濟工作的船隻「不會受到騷擾」是得到「明確保證」的。[19]哈耳帕呂刻號的船長和44名船員中的14人在襲擊中喪生。[19]哈耳帕呂刻號也是UB-4號在服役生涯中擊沉的最大一艘船。[20]
繼哈耳帕呂刻號之後,UB-4號又擊沉了註冊總噸位為2989噸的希臘貨輪埃利斯龐托斯號(Ellispontos)。[21]後者是4月17日在從阿姆斯特丹前往蒙特維多的途中被格羅斯率艇摧毀。但此次襲擊是一個意外,因為埃利斯龐托斯號在航行時沒有懸掛任何旗幟或標識。德國政府甚至為此支付了損失賠償。[22]在接下來的5月和6月,儘管德國U艇每月都擊沉了逾10萬噸的船舶,[23][24]但UB-4號並未對此作出任何貢獻。[20]直至7月29日擊沉比利時煤船瑪麗·約瑟公主號(Princesse Marie Jose)之後,該艇才在當月總計98000噸的記錄中增添了一筆。[24]這艘容積總噸為1954噸輪船當時正從鄧斯頓啟航前往波爾多,但在哈維奇附近希普沃斯燈船以東約1.5海里(2.8公里)處沉沒。[25]
Remove ads
1915年8月14日,容積總噸為59噸重的英國平底漁船善意號(Bona Fide)在洛斯托夫特東北偏東約35海里(65公里)處遭一艘U艇截停、登船並使用炸藥鑿沉。[26]有資料表明,這次襲擊很可能是UB-4號所為,因為它當時正在該地區執行第14次巡邏任務。[27]無論攻擊者的身份如何,UB-4號在第二天確實接近了附近的一群平底漁船,但艇長格羅斯沒有意識到,其中一艘漁船實際上是一艘英國誘餌船。[18][註 4]
這艘誘餌船或稱Q船便是隸屬英國皇家海軍的因弗里昂號武裝平底帆船,裝備有一門隱藏的霍奇基斯3磅炮。當晚20:20左右,UB-4號在霧霾中駛近至距離因弗里昂號30碼(27米)的範圍內,格羅斯在司令塔上用德語向因弗里昂號的船員大聲發出命令。在等到合適的時機後,因弗里昂號的船長、海軍準尉歐內斯特·吉安指示升起白船旗,並下達開火指令。3磅炮的子彈連續三發命中,其中第一、第三發擊中司令塔,第二發則摧毀了艦橋後部,並將格羅斯炸入水中。無人掌舵的UB-4號漂到因弗里昂號船艉處,當明確目標後,3磅炮又向潛艇的艇身近距離施射六發,其中四發命中。與此同時,因弗里昂號船員的輕型武器也不斷向UB-4號開火。潛艇開始從艇艏向下沉,並幾乎以垂直的方式消失在水面下。因弗里昂號的一名船員曾試圖從UB-4號艇中救出一名船員,但在潛艇完全沉沒之前都無法接觸到對方,只得與其他13名官兵一同陣亡。[18]
當UB-4號沉沒時,其廢艇體被因弗里昂號的拖網所纏住——這原是為了保持真實漁船的外觀而鋪撒的漁網,卻大致將因弗里昂號錨定在了特定的位置。Q船的船員們沒有在船上安裝無線電裝置,他們將交戰的消息轉告至另一艘平底漁船,並於翌日上午放飛信鴿,請求指示如何處理UB-4號。打撈受困潛艇的想法遭到否決,於是因弗里昂號切斷了拖網,UB-4號就此沉入海底。[18]其殘骸大致位於52°43′N 2°18′E處。[4]因弗里昂號的船長吉安因擊沉UB-4號而被授予傑出服務十字勳章,其船員們則分享了由英國海軍部發放的潛艇賞金。[18][註 5]
襲擊歷史摘要
Remove ads
註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