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英語: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縮寫MU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一所大學,簡稱民大中央民大。2002年,國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重點共建中央民族大學的協議》,加快了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步伐;2017年順利進入「雙一流」A類高校建設行列。學校正式創建於1951年,其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民族學院」。1993年,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了新校名。位於北京海淀區,南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臨中關村

Quick Facts 中央民族大學, 老校名 ...
中央民族大學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學校徽
老校名中央民族學院
校訓美美與共、知行合一
創辦時間1941年 民族學院
1951年 中央民族大學
學校標識碼4111010052
學校類型公立
黨委書記查顯友
校長(空缺)
職工人數1,945(2021年)
學生人數19,390(2021年)
本科生人數12,075 (2021年)
研究生人數5,938(2021年)
博士生人數1,193(2021年)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海淀校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
39°56′54″N 116°19′03″E

豐臺校區:豐臺區魏各莊路27號
39°48′57″N 116°6′54″E
校區市區
代表色民大紅[1]
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郵區編號100081
網站www.muc.edu.cn
位置
地圖
Close

中央民族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中央民大是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最高學府,是目前中國少數擁有五十六個民族師生員工的高等學校(其他院校也多為中央部委屬民族院校,如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並以民族學社會學文學宗教學的研究著稱。截至2021年9月,各類在校生1.9萬餘名,其中海外留學生500名。

歷史

Thumb
1952年中央民族學院行政樓

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是延安民族學院。1941年8月初中共中央決定在陝北公學民族部的基礎上成立延安民族學院。1941年9月在延安大砭溝北山坡的澤東青年幹部學校舊址正式開學。延安民族學院以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從事民族工作的漢族幹部為主要任務,以毛澤東的題詞「團結」為校風。這是黨中央為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對民族幹部的迫切需要所採取的重要措施。中央賦予民族學院的任務是培養一大批具有革命覺悟和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艱苦奮鬥、不怕犧牲、聯繫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加抗日鬥爭的少數民族幹部和從事民族工作的漢族幹部。由陝北公學民族部和中央黨校回民班(馬占奎等20餘人)、蒙族班(祁海天等8人)、藏族班(天寶郭銳楊東生(協饒頓珠)、孟泰(淨多•孟特爾)、羅德干賀土司王壽才(仁欽多吉)、扎喜旺徐等8人)、彝族班(潘占雲等9人)及其他學校里的少數學生匯集而成。西北局書記高崗兼任院長、高克林任副院長。秘書長胡震。設有教育和總務兩個處。烏蘭夫任教育處長,王鐸任副處長。總務處處長梁大軍,研究部主任劉春,總支書記楊春林。第一期招收了蒙古、回、藏、苗、彝、滿、漢等各民族青年200多人。第二年增加到300多人,其中蒙古族學員佔40%, 回族學員佔20%,其餘為其他各民族學員。按學員的文化程度編為五個班;另有一個民族研究班,學制不固定。主要開設的文化課有漢語文、民族語文、自然常識、史地知識等;政治課開設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運動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黨的基礎知識、中國少數民族和黨的民族政策等。還安排軍事操訓、文體活動等。

1943年3月民族學院併入延安大學,仍保留原有建制,劉春任院長。1944年4月民族學院遷併入定邊三邊公學。也稱「定邊民族學院」。1945年2月21日,中共城川工委在鄂托克旗的城川改為中共伊盟工委,3月民族學院遷至城川鎮,改稱城川民族學院。伊盟工委書記趙通儒兼學院的院長。學院的秘書長先後由薛向晨宗群擔任。教育長是宗群和王鐸。學院的領導成員還有彭達劉景平閻青芳(女)等人。辦了5個班200多名學員。一班從定邊民族學院遷來。二班是行政班,學員從機關抽調。三班是軍事班,學員從部隊抽調幹部戰士。四班是「娃娃班」,學員來自鄂托克旗、烏審旗、陝北。五班是東烏審奇玉山部排長布音依布蓋和公什勒率領16個人起義來投。1946年10月,陝甘寧邊區北線外圍作戰,民族學院第三班的學員調往烏審旗海流圖廟助戰。1947年4月,由於寧夏馬鴻逵部進犯三邊,伊盟工委把民族學院中年齡太小的學生動員回家,年齡大的學員撤離城川,隨伊盟工委經牛貴灣、檸條梁,退到靖邊縣南山的李雄塔、柳樹圪勞。1947年8月17日東渡黃河到山西臨縣的倪塔溝。一個月後又返回靖邊南山。1948年春,伊盟工委分為伊東、伊西兩個工委,1948年6月民族學院遷到金樹坪與三邊幹校合併成為三邊幹校的一個班——三班。班主任趙誠,副班主任郭金德。1949年7月,伊東、伊西工委會師札薩克旗新街,民族班學員隨趙誠到札薩克旗,參加伊盟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澤東根據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國家建設、民族區域自治、實現共同綱領及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幹部的指示。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學——中央民族學院,抽調了一批當年在延安民族學院工作過的同志進行建院籌備工作。同年11月,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60次政務會議,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提出的《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前一方案提出在北京設立中央民族學院,並在中南、西南、西北設立中央民族學院分院各一處;後一方案則明確規定了中央民族學院的三項主要任務:一是為國內各少數民族實行區域自治以及發展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培養高級和中級的幹部;二是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問題以及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發揚並介紹各民族的優良歷史文化;三是組織和領導關於少數民族文字方面的編輯和翻譯工作。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學院正式開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在開學典禮上做了重要講話。6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表示祝賀。

Thumb
現校址東門(2017年3月)

建校後,學校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

  • 第一階段:1950年6月至1951年底,為初創階段。當時學校的校址暫設在城內國子監,有教職工280多人,軍政幹部班、藏語文班兩個訓練班的學員260多人。
  • 第二階段:1952年至1966年5月,學校開始正規化辦學並逐步發展成為一所文科高等學校。1952年國家進行院、系調整時,把已建設數十年的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東語系的部分專業和北京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的社會學系,調整到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學院由此形成了高起點的學科和專業優勢,並雲集了一批大師級的著名社會學家、民族學家、語言學家、人類學家。他們當中有新中國成立之前著名的「南楊(楊成志)北吳(吳文藻)」,還有潘光旦、費孝通、付羅煥、楊堃、翁獨健、林耀華、馮象升、于道泉、吳澤霖、馬學良、王鍾翰、張錫彤等國內外著名專家。校址也從國子監遷到了西郊白石橋附近。之後陸續建立了民語系、歷史系、政治系、藝術系、漢語系、研究部、預科部等教學科研單位。中央民委參事室也併到中央民族學院。
  • 第三階段:1966年6月至1978年8月,「文革」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 第四階段:1978年9月至1993年10月,學校發展成為以文科專業為主體、以民族學科為特色,文、理、工、藝、管等專業兼備的綜合性大學,1978年2月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大學。此後,學校陸續建立了物理、應用數學、生化、計算機科學技術等理工系科,從文科高等學校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
  • 第五階段:1993年11月至今,學校朝着高水平研究型的發展目標邁進。經國家教委批准,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為學校題寫了新校名。1999年確定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6月學校50周年校慶之際,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到校視察,並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學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學」的奮鬥目標。2002年6月,國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重點共建中央民族大學的協議》,將學校的發展又推上一個新的台階。2004年成為「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校園

Thumb
豐臺校區南門

目前中央民族大學有海淀、豐臺、海南陵水三個校區。

海淀校區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59.2萬平方米。豐臺校區位於北京豐臺區王佐鎮青龍湖畔,佔地面積81萬平方米,2021年9月第一批學生正式入住。

學科

Thumb
1952年 中央民族學院於畫報報導

中央民族大學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教等學科門類齊全,其中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體,該校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歷史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在國內乃是世界上享有盛譽。

學校現有23個學院,有覆蓋10個學科門類的55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3個,2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歷任校長

知名教師、校友

學術界:
  • 費孝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奠基人之一)
  • 吳文藻(民族學家、社會學家)
  • 潘光旦(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 翁獨健(歷史學家,元史專家)
  • 王鍾翰(歷史學家,清史專家)
  • 陳梧桐(歷史學家,明史專家)
  • 林耀華(社會學家、民族學家)
  • 於道全(藏學家,中國現代藏學奠基人之一)
  • 陳振鐸(音樂家,中國現代民族音樂奠基人)
  • 戴慶廈(語言學家)
  • 牟鍾鑒(宗教學家,民族宗教學奠基人)
  • 耿世民(語言學家,古突厥語研究第一人)
  • 張公瑾(語言學家、傣學家)
  • 王柯(民族學家)
  • 伊力哈木·土赫提(經濟學者,異議人士)
  • 蒙曼(歷史系教師,百家論壇主講人)
文藝界:
政界:

排名聲譽

Quick Facts 大學排名, 全球排名 ...
大學排名
中央民族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3]沒有排名(2021)
《QS》世界排名[4]沒有排名(2021)
《US NEWS》世界排名[5]沒有排名(2021)
《ARWU》世界排名[6]沒有排名(2020)
Close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