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名窯,也稱宋代(北宋)五大名窯[1],是指中國宋朝建立的五個燒製瓷器的窯口[2]。它們分別是:

  • 汝窯:主要產青瓷,有「雨過天青雲破處」的美譽。語出周世宗柴榮
  • 官窯:分南北。北在汴京,南在杭州鳳凰山下。
  • 哥窯[3]:哥窯瓷土脈微紫,質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種瓷釉彩,表面滿裂紋。此窯和弟窯是章氏兄弟兩人所建。
  • 定窯[4]: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於晚五代,盛燒於北宋。以出產白瓷著稱,色澤潔白,不太透明。
  • 鈞窯[5]: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

但是應當指出的是,「五大名窯說」存在兩個很大的問題:

一、評價宋代的所謂的「五大名窯說」在宋元時期並不存在,而是明代以後才出現。明代宣德年間,呂震在《宣徳鼎彛譜》中首次提出此說:「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6]到了萬曆年間,張應文在《清秘藏》中又提及此說:「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定。」[7]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宋最有名之窯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均窯亦甚可貴。」[8]然而柴窯至今尚未發現窯址,又無確切實物[9],因此通常將鈞窯列入,與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二、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宋代的「官哥」和「官鈞」存在很大的疑問。哥窯不見於宋人記載,元人孔齊《至正直記》有「哥哥洞窯」、「哥哥窯」的記載,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中才首次提到「哥窯」一詞。故宮資深專家楊靜榮先生在《宋代陶瓷研究隨筆》一文中認為:「宋代哥窯根本就不存在,北宋官窯的窯址就在開封附近,它的真實面貌應該包括我們過去認為的哥窯產品」[10]。「官鈞」也不見於宋元記載,基於考古資料新研究,「官鈞」器物出現的時間不是在宋代而是明代[11]

驗證一個窯口是否為名窯應當具備清晰的脈絡傳承、嚴密的考古發掘、可靠的文獻記載等條件,五大名窯說很大程度上是明清以來古玩收藏界訛傳的錯誤說法,著名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1982年主編《中國陶瓷史》時已棄用「五大名窯」這一說法,使用六大瓷窯體系的方法對宋代瓷窯進行歸納[12],之後陸續有學者提出使用宋代「七大窯系」[13]或「八大窯系」[14]等概念對宋瓷進行歸納。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