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醫院

油尖旺區大型政府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利沙伯醫院map

伊利沙伯醫院(英語:Queen Elizabeth Hospital,簡稱伊院QE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QEH)是香港油尖旺區一所大型公立地區綜合醫院,並且設有24小時急症室服務,佔地7公頃,位於九龍油尖旺區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衛理道一帶,其中一入口與康文署京士柏遊樂場相連,並鄰近佐敦

Quick Facts 伊利沙伯醫院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基本資訊 ...
伊利沙伯醫院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醫院管理局
Thumb
2011年的伊利沙伯醫院
基本資訊
地址 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京士柏加士居道30號
座標22°18′34″N 114°10′32″E
組織結構
醫保系統公共醫院
經營性質政府醫院
醫院類型地區綜合醫院、教學醫院
附屬機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醫院網絡九龍中聯網
醫療服務
急症室有,一級創傷中心英語Level I Trauma Center[1][2]
直昇機坪
床位數1,906張[3]
歷史
建立時間1963年9月6日,​61年前​(1963-09-06
聯繫方式
網站www.ha.org.hk/qeh/
地圖
Thumb
Close
Thumb
伊利沙伯醫院入口
Thumb
餐廳
Thumb
伊利沙伯醫院日間醫療中心新翼/T座(新翼)(2017年10月)

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當時由醫務衛生署(後改稱衛生署)管理,以時任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命名,藉以紀念。1992年由醫院管理局接管,屬於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目前由醫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進行管理。該院目前設有超過2000張病床和7,000名職員[4][5]。現時伊利沙伯醫院的行政總監是張復熾醫生。[6]

歷史

Thumb
1969年的伊利沙伯醫院

伊利沙伯醫院的原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是槍會山軍營的練靶場,1920年代租用給眾多私人會所作為球場[7],計有德國會、兒童遊樂場協會、皇家海軍康樂會[8]、中華電力康樂會等等,以及二戰前後的京士柏難民營[9][10]、孤兒院[11]

伊利沙伯醫院在1952年獲香港政府批准興建,以代替1938年由一座監獄改建為傳染病醫院及療養院的荔枝角醫院[註 1]

興建的目的為回應當時九龍新界區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需求殷切,並彌補九龍醫院的不足,故曾經計劃以「新九龍醫院」命名,1958年11月改以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命名為「伊利沙伯醫院」,並由英女皇夫婿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主持醫院奠基儀式。[12]

1960年9月5日,護士宿舍及訓練學校落成,由時任港督柏立基爵士揭幕。1963年9月6日伊利沙伯醫院落成,開幕典禮因颱風菲爾襲港而延期。[13]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9月10日由港督柏立基爵士主持揭幕儀式,隨即由醫務總監麥敬時陪同下參觀各部門的設備。[14]

1963年12月3日,伊利沙伯醫院接收第一名住院病人,為4歲小朋友黃鼎強[15]

伊利沙伯醫院啟用時由當時的醫務衛生署管理,在當時是區域性中央醫院,負責九龍東部和新界東部,[16]提供緊急性和專科的服務,並是九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17]直至今天,伊利沙伯醫院仍在九龍區公營醫療服務中擔當着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角色。

組織架構

  • 九龍中醫院聯網總監兼伊利沙伯醫院行政總監:
    • 張復熾 醫生
醫院管治委員會
  • 主席
    • 甘博文 博士
  • 委員
    • 何超蕸 女士BBS
    • 鄭荔英 教授
    • 吳家聲 博士
    • 湯志超 先生
    • 李志光 教授
    • 曾浩輝 醫生JP
    • 古滿麟 先生
    • 葉兆光 先生
    • 余毓靈 醫生
    • 李國華 博士

簡介

目前,伊利沙伯醫院是全港最大的綜合型全科醫院之一,位於九龍區的心臟地帶,醫院設有24小時急症服務和全方位專科服務,包括16個專科、3間專科診所、及5間普通科門診診所。伊利沙伯醫院亦是主要專科轉介中心。在各個臨床專科的病人提供高層次及高強度護理,亦在許多所設的臨床專科中,扮演着第三層專介中心的角色,特別是癌症科、胸肺及心臟科、腦神經科及愛滋病科。[6]

伊院是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基本及研究生訓練的教學中心,與各有關的大專院校關係密切。

伊院也被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馬術比賽的定點醫院之一。

重建

由於伊利沙伯醫院目前病牀擠迫,設施亦開始陳舊,大量市民都傾向選擇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治療也使醫院的手術室使用率近乎飽和,香港政府正積極考慮落實伊利沙伯醫院重建計劃,及納入2014年1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重建伊院將徵用啟德兩幅預留醫院用地,即興建腦神經科卓越醫療中心及一間中小型急症醫院的用地,病房確實數目仍未落實。伊院現時所有服務會全部搬進啟德新院,新院亦會預留一兩層樓開設腦科中心,並會支援旁邊的香港兒童醫院[18]伊利沙伯醫院是繼港島西聯網瑪麗醫院九龍中聯網廣華醫院九龍東聯網聯合醫院後,第四間需要重建的醫院。

當伊院遷院啟德後,仍傾向留在九龍中聯網,醫院名稱尚待討論。醫院管理局消息指出,伊院搬走後,原址擬留作公私營醫療服務發展,包括興建一間日間診斷治療中心,以及一間有800張病牀的專科醫院。[19]

建築設施

伊利沙伯醫院由一座手術室大樓、一座賽馬會放射診斷大樓、一座日間醫療中心、一座賽馬會放射治療及腫瘤學大樓、一座行政大樓、一座綜合服務區大樓和一座普通科護士學校組成。一座癌症研究實驗室。

手術室大樓

手術室大樓由建築署設計,1997年2月開工,1998年9月竣工。手術室大樓是一座樓高七層,建築面積為18,805平方米,樓內共設22間大型手術室及治療部、康復部、教授房和會議室等。

日間醫療中心新翼

2016年12月12日,原於油麻地炮台街油麻地專科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分階段遷至新落成的專科診所大樓——伊利沙伯醫院日間醫療中心(新翼)/T座(新翼)。[20]

綜合服務區

此大樓前身為葛量洪教育學院校舍,2000年關閉後曾用作培正專業書院循道學校校舍。及後,政府收回該校舍,供伊利沙伯醫院及衞生署使用。該大樓內設有社區復康中心、醫護訓練設施及衛生署貨倉。

賽馬會癌症研究實驗室

伊利沙伯醫院在1960年代已設立癌症實驗室,在2014年獲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贈5,470萬元進行重建工程,包括裝修、提升實驗室設施及添置高端研究設備。[21]

主座大樓

服務範圍和病房分佈

2019冠狀病毒病定點醫院

香港政府於2022年3月9日下午5時58分[22]透過緊急警示系統[23]首次發放內容,內容如下:

特區政府提示,醫管局伊利沙伯醫院3月9日起成為定點醫院,專門接收新冠病人,其急症室亦以接收新冠確診病人及有生命危險的緊急病人為主。其他人士請勿前往,多謝市民配合。 HKSAR Government alerts you that starting from 9 March,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QEH) of the Hospital Authority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designated hospital' to receive COVID-19 patients. A&E of QEH will admit mainly COVID-19 patients and patients in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Other patients are advised not to go QEH. Thank you for the cooperation.

——2022年3月9日下午5時58分發出的香港政府緊急警報系統警報

有市民和政界人物被有關警示嚇倒,以為是空襲警報,批評有關內容不緊急,並表示「受驚」。[24][25][26]不過特首林鄭月娥認為是有需要,更稱看到有市民表示「都幾好」。[27]

爭議

2013年數據顯示,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手術以及預約手術死亡率均為全港最高。[28]2017年7月中,醫院使用率達124%,病人入住內科病房等候時間平均超過15小時,急症室內擺放了超過40張流動病牀。[29]

醫療事故

2007年5月, 一名46歲男病人,因心臟病發入院,手術時要放入支架,但血管爆裂,令心臟停頓死亡。[30]

2007年5月, 一名80歲的男病人, 因為心肌嚴重梗塞,在伊利沙伯醫院分別做「通波仔」手術。手術前原本要注射顯影劑,檢查哪條血管阻塞,但不察覺針筒的顯影劑已用完,打了空氣入病人的心臟,即時死亡。[31]

2007年5月, 一名99歲女病人,有3條血管阻塞,但醫生放入金屬支架的時候,懷疑未發覺其他血管的分支複雜而出問題,使病人血管栓塞。[32]

2007年10月2日, 院方在1名25歲男病人進行腦科手術前後,誤把清水當作新消毒劑,為超聲波導引器消毒。其後醫護人員以同一盤清水,為4名年齡介乎70 - 89歲,須進行前列腺手術的男病人,清洗手術用的膀胱鏡。有關膀胱鏡應在使用前先浸消毒劑,再以清水清洗。[33]

2007年11月, 一名64歲女子昏迷,送到伊利沙伯醫院急救,急症室打算將她送往綜合觀察病房,但該病房職員兩度以程序理由拒收;經過最少40分鐘理論,病房終願意接收病人,但病人當時已心臟停頓,雖即時搶救,最終在入院9小時後不治。[34]

2008年6月18日, 死者賈女士患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十五年,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因心口痛進入伊院急症室,被診斷心臟病發導致心肌梗塞,預約五月七日首次進行通波仔,成功打通右邊閉塞的主動脈。但因左邊仍有兩條血管閉塞,再預約六月十八日再通第二次波仔。當日下午三時許進行第二次通波仔時,醫生一放入第二條血管支架,心臟遠端及微細血管立刻對支架產生不正常反應,造成血管梗塞,四分三心臟無血到。內外科醫生會診後,決定同日下午六時許進行緊急開胸搭橋手術,雖打通兩條主要心血管,惟病人仍血壓急降,被送往深切治療部,延至翌日凌晨死亡。[35]

2009年,伊利沙伯醫院腎科專科醫生黃浩聲被指於2007至2008年主診期間,治療病人蔡文超時涉及兩項專業失德,包括未有處方用以抑制乙型肝炎復發的預防性抗病毒藥物,導致病人服用類固醇免疫力下降,最終於2009年引致乙型肝炎復發並死亡,終年42歲,病人母親向醫委會作出投訴。[36]

2011年9月, 伊利沙伯醫院專科門診病人原獲處方每日服兩次,每次一毫克降血壓藥「哌唑嗪」(prazosin),但診症室電腦打印的處方是每次劑量九毫克。病人持處方給藥房職員配藥。藥劑師核實時發現該處方的劑量與一般服食劑量有顯著差距,再翻查病人電腦記錄揭發事件,最後按照電腦記錄顯示的正確劑量配藥給病人。[37]

2014年8月6日, 一名五十歲男病人因氣喘及肝臟脹大,上月初經油麻地家庭醫學中心轉介,入住醫院內科病房,檢查顯示病人的心臟嚴重擴張及心臟功能衰竭,病人住院五日後出院。到上月廿九日進行心臟電腦掃描前,醫護人員讓病人服用成人劑量的減慢心跳藥物,及後翻查轉介紀錄,才發現內科醫生建議病人應服用較一般劑量為低的減慢心跳藥物。病人離開醫院後,當日下午在家中暈倒,送入急症室搶救,其後轉送深切治療部,醫生為病人進行強化心臟治療,但病人情況持續轉差,前日不治。[38]

2017年3月8日, 伊利沙伯醫院為一名54歲、右頭顱內有血管瘤的女病人進行開腦手術,卻「不為意地」開錯左腦。手術途中,一名麻醉科醫生再檢查報告,才發現問題。麻醉科醫生即時通知神經外科團隊,團隊才急急修正,放回已打開的病人左頭顱骨。另一醫生則即時為病人做右頭顱開腦手術。[39]

2017年4月, 因嚴重肺炎及多重器官衰竭留醫深切治療部的68歲男病人,於3月17日留醫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其後出現大、小腸缺血情況,分別於4月6日及8日接受緊急腸道切除手術及外置造口術。病人術後出現短腸綜合症,胸口需長期插導管輸注營養液。本月18日男病人突然左邊身中風癱瘓,電腦掃描顯示右腦有微細氣泡,需緊急接受高壓氧治療,目前情況嚴重。懷疑空氣經由鬆脫的導管上腦,有腦內科醫生形容情況罕見,令本身已危重的病人情況雪上加霜。病人當晚轉送昂船洲的高壓氧治療中心,用高壓氧治療。他翌日(19日)再被轉送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目前情況嚴重。[40]

2018年7月4日,一名79歲女病人接受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期間,醫生發現有造影劑於盆腔出現,懷疑原本應被置入肛門的導管,不當地置入陰道,需中止檢查,病人被轉往深切治療部接受緊急手術清洗體內的造影劑,其後需切除輸卵管,減低感染腹腔炎的風險。[41]

2018年9月28日,一名有長期病患男子因嚴重急性肺炎入院,其後併發呼吸衰竭,醫護人員在早上為病人插喉並接駁呼吸機以協助病人呼吸。但情況進一步轉差,出現敗血性休克、血含氧量持續下降的情況。晚上約10時許,病人進一步惡化,情況非常危殆,醫護人員遂即時轉送病人往深切治療部。運送病人期間,醫護人員使用膠囊復甦器,以人手方式輔助病人呼吸,期間醫護人員一直監察病人維生指數。病人之後送抵深切治療部,醫護人員繼續監察病人脈搏,並即時為病人重新接駁上呼吸機,病人於5分鐘後突然心跳停頓,醫護人員立即施行急救,病人其後恢復心跳。醫護人員其後發現運送病人期間使用的膠囊復甦器未有接駁氧氣樽,已即時與家屬會面解釋事件,並向院方通報。病人延至於9月30日早上死亡。[42]

取景

伊利沙伯醫院是無綫電視劇《On Call 36小時II》的主要拍攝場地。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More information 交通路線列表 ...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伊利沙伯醫院專線小巴總站
衛理道
紅色小巴
  • 土瓜灣至青山道線 (24小時服務)[43]
  • 旺角至土瓜灣線[44]
加士居道
Close

註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