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3月15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可參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 page))標籤。
原子簇(英語:clusters),在物理學中,術語「簇」是用於表示多原子的小粒子。
命名
盧嘉錫將「clusters」譯為「原子簇」,將「Cluster Compound」譯為「原子簇化合物」,而把「Transition Metal Cluster」譯為「過渡金屬簇合物」。
定義
原子簇有多種定義,比較全面的是由徐光憲、江元生等人提出的定義:
“ | 凡以3個或3個以上原子直接鍵合構成的多面體或籠為核心,連接外圍原子或基團而形成的結構單元稱原子簇。[1] | ” |
分類
原子簇可分為兩大類:
另見
參考資料
- ^ 張季爽、申成主編,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組編。《基礎結構化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ISBN 7-03-016425-2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