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捉唐朝官制,是唐朝在邊地的駐軍機構,其主要分佈在河東道河北道劍南道隴右道西域,大致於今天山西河北遼寧四川甘肅內蒙古額濟納旗新疆。唐代邊兵守戍者,大者稱,小者稱守捉、,各機構皆有使[1]。守捉為唐朝獨有,而別朝所無之職官,守捉駐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2]。唐代西北軍屯人員來源主要有四[3]

  1. 正規部隊,數量較大,大多是從隴右道山東等地徵調來的青壯年;
  2. 內地犯人,流配後被分編在各地區的屯墾部隊門,目的是便於隨時監督和管理;
  3. 當地各族參與基層軍墾者,西北邊塞,人丁缺乏,特別是烽隧的烽子難以依制配定,因此就出現了一種僱人代替烽子上番的情況;
  4. 健兒及隨軍家屬,一般指願意留下來,繼續應募的戍兵,即繼續守邊的退伍軍人。

有關於守捉機構中的官職,據新疆洛浦縣出土的兩件文書(編為L1號和L2),L2號文書中不稱「使」,而稱「將軍」,有「副守捉將軍」官名,「守捉將軍」和「副將軍」很可能是使與副守的別稱[2]。然而,據古突厥碑文,「都督」(tutuq)與「將軍」(säηün)卻是由中原引入後突厥汗國回鶻汗國中的重要官職名稱,因此在西北方邊地,文書中將守捉的「使」稱為「將軍」更符合常理[4]

守捉列表

下列為唐朝隴右道西域的各守捉城[5]

今甘肅境內

  • 平夷守捉城
  • 綏和守捉城
  • 合川守捉城
  • 赤水守捉城
  • 烏城守捉城
  • 蓼泉守捉城
  • 張掖守捉城
  • 交城守捉城
  • 酒泉守捉城
  • 白亭守捉城

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

  • 百帳守捉城
  • 豹文山守捉城
  • 威遠守捉城
  • 同城守捉城

今新疆北部境內

  • 羅護守捉城
  • 赤亭守捉城
  • 獨山守捉城
  • 張三城守捉城
  • 沙缽城守捉城
  • 馮洛守捉城
  • 耶勒城守捉城
  • 俱六城守捉城
  • 張堡城守捉城
  • 烏宰守捉城
  • 葉河守捉城
  • 黑水守捉城
  • 東林守捉城
  • 西林守捉城

今新疆南部境內

  • 蘭城守捉城
  • 康城守捉城
  • 蔥嶺守捉城
  • 於術守捉城
  • 榆林守捉城
  • 龍泉守捉城
  • 東夷僻守捉城
  • 西夷僻守捉城
  • 赤岸六守捉城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