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安東尼·勞倫斯(英語:Peter Anthony Lawrence,1941年6月23日)是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現任劍橋大學動物學系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員。[7]

Quick Facts 彼得·勞倫斯 FRS, 出生 ...
彼得·勞倫斯
FRS
出生Peter Anthony Lawrence
(1941-06-23) 1941年6月23日83歲)[5]
國籍 英國
母校劍橋大學BA, PhD
知名於黑腹果蠅的研究[6]
獎項
網站個人網站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發育生物學
機構劍橋大學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博士導師文森特·威格爾斯沃思[1]
受影響自弗朗西斯·克里克[2]
馬克斯·佩魯茨[1][3][4]
Close

個人經歷

勞倫斯早年在西約克郡韋瑟比溫寧頓學校英語Wennington School[5]讀書,後來進入劍橋大學聖嘉芙蓮學院,並獲得哈克尼斯獎學金英語Harkness Fellowship和前往美國進修醫學的機會。1966年,他在昆蟲學文森特·威格爾斯沃思英語Vincent Wigglesworth[1]的指導下完成了對大乳草長蝽英語Large milkweed bug的研究[8],並獲得博士學位[9]。從1969年到2006年,他一直在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從事研究工作[2][10][11][12]

主要研究

彼得·勞倫斯和同事希內斯·莫拉塔鞏固完善了西班牙發育生物學家安東尼奧·加西亞-貝利多提出的區室英語Compartment (development)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區室會在一些「選擇基因」的作用下分化為兩個,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促進器官的形成。這一理論主要基於對果蠅的長期研究。[13]

軼聞

1992年,彼得·勞倫斯出版了介紹蒼蠅生物學特徵的《蒼蠅結構》(The Making of a Fly)一書[5][6]。2011年4月,生物學家米高·艾森英語Michael Eisen在個人博客上稱,他發現亞馬遜線上書店上的兩家舊書商出售的這本書價格高得難以置信。在網友大量回複評論之前,價格曾一度突破2300萬美元[14][15][16][17]

彼得·勞倫斯也曾寫過許多探討科技與倫理關係的文章[18][19][20]。2004年,英國生物學家及1962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離世後,彼得·勞倫斯撰寫了對他的悼念和回憶文章,並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3][4]

榮譽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