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津川町(日語:新十津川町しんとつかわちょう Shintotsukawa chō */?)為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中部的城鎮,也是北海道主要的稻米產地之一[1]。東部有石狩川空知川的交會處以及石狩川右岸[2],西部有以暑寒別岳為中心的暑寒連峰。

Quick Facts 新十津川町 新十津川町, 日文轉寫 ...
新十津川町
新十津川町
日文轉寫
 • 日文新十津川町
 • 平假名しんとつかわちょう
 • 羅馬字Shintotsukawa-chō
Thumb
新十津川神社
Thumb
町章
Thumb
新十津川町在北海道的位置
Thumb
新十津川町
新十津川町
新十津川町在日本的位置
坐標:43°32′55″N 141°52′37″E
國家 日本
地方北海道地方
都道府縣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
接鄰行政區瀧川市砂川市浦臼町
雨龍町奈井江町石狩市
當別町增毛町
政府
 • 町長植田滿
面積
 • 總計495.62平方公里
人口(2008年2月29日)
 • 總計7,528人
 • 密度15.2人/平方公里
象徵
 • 町樹紫杉
 • 町花杜鵑花
時區日本標準時間UTC+9
町編號01432-0
郵區編號073-1103
町役場地址北海道樺戶郡新十津川町字中央301番地1
Thumb
新十津川町辦公室
電話號碼+81-125-76-2131
町議員數12
法人番號7000020014320
網站www.town.shintotsukawa.lg.jp
人口:新十津川町官方網頁
Close

1889年奈良縣吉野郡發生了十津川水災,造成十津川村近三千人無法繼續居住於原本的住所,因此規劃將受災災民集體遷移至此,並命名為「新十津川村」。[3]

歷史

1889年8月奈良縣吉野郡十津川村發生水災,造成168人死亡、426戶住宅受損、226公頃田地流失;共約3千人生活受到影響,因此開始尋找日本海內外未開墾之土地,供受災者集體遷移。最後在10月選定了北海道的新移居地點,11月共有600戶2690人分三批經海路由神戶港前往小樽港,集體遷往北海道;期間先在位於瀧川的屯田兵們的住所中渡過冬天,並於隔年6月雪融之後穿越石狩川抵達現在的地點,開始進行開墾。[3][4]

年表

  • 1889年8月:奈良縣吉野郡十津川村發生水災,決定進行集體遷村。
  • 1890年1月15日:北海道廳設置新十津川村,並設置戶長役場。
  • 1890年6月:600戶2490人抵達,開始進行開墾。
  • 1902年4月1日:新十津川村成為北海道二級村。
  • 1907年4月1日:新十津川村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 1931年10月10日:札沼北線(後更名為札沼線)的石狩沼田車站至中德富車站(現在的新十津川車站)間通車。
  • 1935年10月3日:札沼線全線通車。
  • 1957年1月1日:改制為新十津川町。
  • 1972年:札沼線新十津川車站以北路段(至石狩沼田車站)停駛。

交通

鐵路

Thumb
新十津川車站
Thumb
新十津川車站月台

道路

一般國道
  • 國道275號(空知國道)
  • 國道451號(暑寒國道)
道道
  • 北海道道283號砂川新十津川線
  • 北海道道432號暑寒別雨龍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625號學園新十津川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990號深川砂川自行車道線

巴士

  • 北海道中央巴士

觀光

觀光景點

  • 新十津川物語記念館
  • 新十津川溫泉

教育

高等學校

中學校

  • 新十津川町立新十津川中學校

小學校

  • 新十津川町立新十津川小學校
  • 新十津川町立花月小學校
  • 新十津川町立大和小學校
  • 新十津川町立吉野小學校

本地出身之名人

  • 東武:政治家、眾議院議員、北海時報創辦者
  • 東季彥:北海時報社長
  • 土岐錬太郎作家
  • 大谷勝義:作家
  • 朝海幸子:作家
  • レオナルド熊:喜劇俳優
  • 鉢呂吉雄:政治家、眾議院議員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