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迷幻(英語:Neo-psychedelia)也被稱為「酸性朋克」(acid punk)[2],是一種多樣的音樂風格,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是英國後朋克音樂的產物。這一流派的音樂人從20世紀60年代的迷幻樂英語psychedelia music中發現了不同尋常的音樂元素並吸取經驗,在作品中引入當時的創作方式,或在其基礎上進行革新[1]後朋克時期之後,新迷幻音樂已經逐步發展成了一個更為廣泛和國際化的藝術運動,這些音樂人將迷幻搖滾的精神通過新的聲音和技術加以運用,形成全新的音樂風格[3]。除此之外,新迷幻音樂還可能包括迷幻流行英語psychedelic pop音樂、噪響流行英語jungle pop音樂,以及一些聲音經過重度扭曲處理的自由即興創作或錄音實驗[1]。到了20世紀90年代早期,英國的另類搖滾浪潮對新迷幻音樂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催生出夢幻流行瞪鞋搖滾等其他音樂風格[6]

Quick Facts 新迷幻, 風格起源 ...
Close

特點

新迷幻音樂借鑑了20世紀60年代迷幻樂的各種元素。一些人模仿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和早期的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等樂隊的迷幻流行音樂,另外一些則採用受飛鳥樂隊(Byrds)影響的結他搖滾樂,或20世紀60年代的自由即興創作和聲波實驗[1]。有的新迷幻音樂被明確用來增強致幻藥物的使用體驗,像同時期的酸浩室音樂一樣,以創造一種短暫而虛無縹緲的氛圍[7];另一些樂隊則為他們的新迷幻音樂作品配以歌詞來表達超現實主義或與政治有關的言論[1]

作家埃里克·莫爾斯英語Erik Morse表示,英國與美國的新迷幻音樂有所不同。「美國的新迷幻音樂強調前衛搖滾中神秘而邊緣化的一面,以不變的低音做為基底,結合音樂的流逝來突出其質感,從而產生一種沉重的金屬氛圍,這與英國迷幻樂中浮誇的演唱方式截然不同。」[8]

音樂人列表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