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鰓亞綱學名Elasmobranchii)屬於軟骨魚綱,包括鯊魚。魚是板狀,鰓裂 5-7 對,鰓間隔寬大。體外是盾或光滑,雄性腹鰭轉化為鰭足,沒有魚鰾,仰賴富含油脂的魚肝維持浮力。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目 ...
板鰓亞綱
化石時期:文洛克世至現今[1]
Thumb
大白鯊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 板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Bonaparte, 1838
  • 另見內文
Close

最早的板鰓亞綱公認化石發現於志留紀,現存大部分的多在侏儸紀之後出現。許多早期種類在二疊紀末期中絕種,也因此導致在侏儸紀時發生輻射適應

描述

板鰓亞綱為軟骨魚綱下的兩個亞綱之一,另一個為全頭亞綱銀鮫)。鰓裂 5-7 對,體外是盾,沒有魚鰾,眼睛具有脈絡膜層,雄性腹鰭特化為鰭足。板鰓亞綱遍佈於熱帶溫帶的水域中[2]

許多魚類仰賴魚鰾維持浮力,但沒有魚鰾的板鰓亞綱物種則透過富含油脂的魚肝來維持浮力[3]。這些油脂在食物短少時也能作為暫時的營養來源[4][5]。其中深海鯊魚的肝重量可達體重 20%[6],常被視為是漁業捕獲的目標。

演化歷程

目前最早已知確認屬於板鰓亞綱總群的演化支為亮齒鯊屬英語Phoebodus,生存於約3.83億年前的中泥盆紀(晚吉維特期)時期[7]。其他較著名的板鰓亞綱總群演化支,如櫛棘鯊目弓鯊目,則是於晚泥盆紀(法門期)出現[8]

石炭紀時期,部分櫛棘鯊目物種體長已可達7米(23英尺),與現存的大白鯊相當[9]。在石炭紀及二疊紀時期,異刺鯊目英語Xenacanthida同時活躍於淡水及海洋生態系,直到三疊紀物種多樣性才逐漸遞減[10]。弓鯊目在二疊紀時期具有十分高的物種豐富度[11],且直到三疊紀至早侏儸紀時期前都是由弓鯊目佔了板鰓亞綱物種的大多數,牠們同樣也同時活躍於淡水及海洋生態系中[12]

三疊紀時期,狹義的板鰓亞綱(新鯊類,包含了現存的鯊總目及鰩總目)出現,但牠們一直到早侏儸紀才逐漸多樣化,現存的鯊魚及鰩魚演化支也大多是於此時出現[13]。與此相反的是,弓鯊目的物種豐富度卻是隨着時間遞減,直到晚侏儸紀時,在海洋中已幾乎不存在弓鯊目的物種,但牠們於淡水環境中直到白堊紀時期仍十分常見[14],目前已知最後的弓鯊目物種存到了白堊紀晚期[15]

分類

本亞綱現存種類主要有兩大類:鯊類和鰩類,分為如下各目:

包括已滅絕種類的分類:

其他:

  • Aellopobatis
    • Aellopobatis bavarica Türtscher, Jambura, Villalobos-Segura, López-Romero, Underwood, Thies, Lauer, Lauer & Kriwet, 2024[16]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