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表面積是指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由於固體物質外表面積相對內表面積而言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此表面積通常指內表面積。常用單位為平方米/克(m2/g)。
不同固體物質比表面積差別很大,通常用作吸附劑、脫水劑和催化劑的固體物質比表面積較大。比如氧化鋁比表面通常在100-400平方米/克,分子篩300-2000平方米/克,活性碳可達1000平方米/克以上。
比表面積國際上權威的測量通常用低溫氮氣吸附法或者靜態容量法(static volumetric principle-V-Sorb 2800)測量。其中包含很多測試理論,例如常用的單點及多點BET(Brunauer-Emmett-Teller)理論,Langmuir理論,t-plot理論,炭黑外比表面積STSA等理論。
參考資料
- 熊毅等編,土壤膠體.科學出版社.1985.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