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論(英語:Determinism;德語:Determinismus,源自拉丁語 determinare[1],有「決定」等相關含義[2]),或稱拉普拉斯信條[3](參見拉普拉斯惡魔),是一種哲學觀點,即所有事件都完全由先前存在的原因決定。決定論的反面是某種非決定論隨機性。決定論通常與自由意志形成對比,儘管一些哲學家聲稱兩者是兼容的。[4][5]

決定論通常被認為是「因果決定論」,這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因果關係。這是一個概念,即給定範式中的事件受因果關係的約束,任何狀態(對象或事件的)都完全由先前狀態決定。這種含義可以與下面提到的其他種類的決定論區分開來。

其他爭論通常涉及確定系統的範圍,有些人堅持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單一的確定系統,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其他更有限的確定系統(或多元宇宙)。許多歷史辯論涉及許多哲學立場和決定論的多樣性。它們包括關於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辯論,在技術上被稱為相容的(允許兩者共存)和不相容的(否認它們共存的可能性)。

決定論不應與人類行為的原因、動機和慾望自我決定相混淆。決定論是關於影響我們生活中認知過程的相互作用。[6] 它是關於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的原因和結果。在我們的認知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總是聯繫在一起的。它假設如果觀察者有足夠的關於人事物的資訊,那麼這樣的觀察者可能能夠預測該人事物的每個後續動作或發展。決定論很少要求完美預測在實際上的可能性。

概念

決定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世界中普遍存在一種客觀規律和因果關係。一切結果都是由先前的某種原因導致的,或者是可以根據前提條件來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

其重要的觀點即是「有其因必有其果」或黑格爾的「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對科學界的影響

決定論從18世紀起基本上統治了科學界,認為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現在發生的一切都是由過去所決定的,它們是通過因果建立起關係來的。在這一基礎上,科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例如,用牛頓力學算出的天體運動,對未來具有準確的預見性。

在這種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鐘,像鐘表一樣走動,未來的一切均已寫好。這種觀點得到了當時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的支持。愛因斯坦在給馬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寫道:[7]

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所以,在牛頓主義者看來,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着嚴格的定律來的,它的行為完全可以預測,都有因果關係決定。

即使宇宙的起始並不存在,決定論也不會成為無稽之談。因為「凡事必有因」仍能解釋決定論的合理性,並否決了自由意志的可能。

參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